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黃河

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
解通銀漢應須曲,纔出崑崙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佔鬥客槎輕。
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
                

詩集

註解

莫把阿膠向此傾:語出庾信《哀江南賦》。阿膠,藥名,據說將其投入濁水,可使濁水變清。
解(jiě):能。
通銀漢:古人說黃河的上游叫通天河,與天上的銀河相通連。銀漢,銀河。
應須曲:雙關語,既是說黃河的曲曲彎彎上通天河,也是說人們只有逢迎拍馬不走正道,才能混進朝廷,謀取高位。漢代民謠有“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即是此意。
出崑崙:先秦人以爲黃河發源於崑崙山,至張騫上考河源才知不是。這裏仍是姑妄言之。
高祖誓功衣帶小:典出《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漢高祖平定天下,分封羣臣時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意思是無論今後出現什麼事情,你們的領地也將世世代代傳下去。與漢樂府中的所謂“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意思相同。
仙人佔鬥:意指權貴把持朝政。佔鬥,指嚴君平觀測星象。
客槎(chá):指張騫乘槎上天。槎,木筏。
三千年:舊說黃河五百年清一次,河清是聖人出現、天下太平的徵兆。

簡介

這首七言律詩藉着吟詠黃河對晚唐以科舉制度爲代表的整個社會政治進行了影射和諷刺,句句扣緊黃河,寫得形象生動,故事連篇;但又句句話外有話,表現了羅隱對當時黑暗政治的憤慨與不平。
羅隱的這首《黃河》,表面上借用黃河的特點和典故來對其施以賦詠之辭,實則爲借事寓意,對唐末昏暗的社會現實作了真實寫照,尤其是大力抨擊和諷刺了唐代腐敗的科舉制度,令士心爲之一振。
首聯“莫把阿膠向此傾”借意於庾信《哀江南賦》:“阿膠不能止黃河之濁。”其意雲,即使用再多阿膠也無法將黃河之渾濁澄清,純爲徒勞無功之舉,以此爲喻,暗示當時科舉取士之虛僞;“此中天意固難明”,當時奸邪當道,以曲求通之事舉不勝舉,誰能真正明瞭天意。將諷喻之矛頭直指最高統治者,言論大膽而尖銳。
頷聯“解通銀漢應須曲,纔出崑崙便不清”,以具體描述黃河之“曲”與“濁”來進一步描畫科場黑暗之現實狀況。黃河自古即有“九曲”之說,酈道元《水經注》曰:“黃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矣”,劉禹錫《浪淘沙》詞有“九曲黃河萬里沙”,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九一》高適《九曲詞》解題:“《河圖》曰:‘河水九曲。’”這裏以黃河之“曲”通“銀漢”爲題,一語雙關,所謂“曲”,表面上指黃河河道的蜿蜒曲折,實際上指科舉考試中各種見不得人的不正當手段與途徑,而“銀漢”在古代詩詞中常指人主或朝廷,這樣看來,一般士人渴望投身仕途之途可謂難於登天,官場科舉之腐朽不堪於此更可見一斑。後句中的“崑崙”是古人誤解的黃河發源之地,“纔出崑崙便不清”,從源頭上就是“濁”,此中寓意顯而易見,是對最高統治者的批判,也是對不公正社會的鞭笞。
頸聯“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佔鬥客槎輕”,其間包含了兩個典故,從具體層面上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前者是漢高祖平定天下、分封羣臣時的誓詞,意爲保王公貴族之爵位永存;後者是張騫尋黃河源頭遇仙之事。兩句合意,可知一般的寒門士子想要出將入相是比登天還難的。此句從另一個側面再次抨擊了社會的不公,懷才不遇之感也暗含其中。加上尾聯的“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一聲無奈的感嘆,憤意難平,是對上天的控訴,是對統治者的不滿,是對整個社會的失望。
這首詩切定黃河,而又別有所指,寓言寫物,巧妙貼切,新警深刻,構思獨特。詩人對於晚唐混亂黑暗的現實作了痛快淋漓的揭露和鞭笞,在此類詩作中很具有代表性。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不要把阿膠向黃河裏傾倒,這裏上天的意思難以明瞭。
黃河能曲曲彎彎上通銀河,剛從崑崙發源便不再清澈。
高祖平定天下時宣誓好聽,嚴君平占卜張騫乘槎上天。
三千年後黃河才澄清一次,你又何必着急報告好消息。

評價

李慶甲《瀛奎律髓彙評》引何義門:起處非人所能。三、四好諷刺。
李慶甲《瀛奎律髓彙評》引紀昀:三、四語亦太激,然託於詠物,較勝質言。
方回《瀛奎律髓》:此以譬人心不可測者。
劉逸生《唐詩小札》:拏黃河來諷喩科舉制度,這構思就很巧妙。其次,句句切定黃河,而又別有所指,手法也運用得很靈巧。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