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溼寒兔。
                

詩集

註解

李憑:當時的梨園藝人,善彈奏箜篌。唐·楊景山《聽李憑彈箜篌》詩曰:「聽奏繁弦玉殿清,風傳曲度禁林明。君王聽樂梨園暖,翻到《雲門》第幾聲?」「花咽嬌鶯玉嗽泉,名髙半在玉筵前。漢王欲助人間樂,從遣新聲墜九天。」
箜篌引:樂府舊題,屬《相和歌·瑟調曲》。
箜篌:古代絃樂器。又名空侯、坎侯。形狀有多種。據詩中「二十三絲」,可知李憑彈的是豎箜篌。一作“二十三絃”。
引:一種古代詩歌體裁,篇幅較長,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
吳絲蜀桐:吳地之絲,蜀地之桐。此指製作箜篌的材料。張:調好弦,準備調奏。
高秋:指彈奏時間。
「吳絲蜀桐張高秋」句:在深秋天氣彈奏起箜篌。
空白:一作「空山」。《列子·湯問》:「秦青撫節悲歌,響遏行雲」。
「空山凝雲頹不流」句:言山中的行雲因聽到李憑彈奏的箜篌聲而凝定不動了。
江娥:一作「湘娥」。元·李息齋《竹譜詳錄·巻六》:「淚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異記》雲:『舜南巡,葬於蒼梧,堯二女娥皇、女英淚下沾竹,文悉爲之斑。』一名湘妃竹。」
素女:傳說中的神女。《漢書·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爲二十五絃。」這句說樂聲使江娥、素女都感動了。
中國:即國之中央,意謂在京城。
崑山玉碎鳳凰叫:崑崙玉碎,形容樂音清脆。崑山,即崑崙山。鳳凰叫,形容樂音和緩。
芙蓉泣露、香蘭笑:形容樂聲時而低迴,時而輕快。
十二門:長安城東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門,共十二門,故言。「十二門前融冷光」句:清冷的樂聲使人覺得長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
二十三絲:《通典·卷一百四十四》:「豎箜篌,胡樂也,漢靈帝好之,體曲而長,二十三絃。豎抱於懷中,用兩手齊奏,俗謂之擘箜篌。」
紫皇:道教稱天上最尊的神爲「紫皇」。這裏用來指皇帝。
女媧:中華上古之神,人首蛇身,爲伏羲之妹,風姓。《淮南子·覽冥訓》和《列子·湯問》載有女媧煉五色石補天故事。
石破天驚逗秋雨:補天的五色石(被樂音)震破,引來了一場秋雨。逗,引。
坤山:一作「神山」。
神嫗(yù):《搜神記·巻四》:「永嘉中,有神現兗州,自稱樊道基。有嫗號成夫人。夫人好音樂,能彈箜篌,聞人絃歌,輒便起舞。」所謂「神嫗」,疑用此典。從這句以下寫李憑在夢中將他的絕藝教給神仙,驚動了仙界。
老魚跳波:魚隨着樂聲跳躍。源自《列子·湯問》:「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
吳質:卽吳剛。《酉陽雜俎·巻一》:「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髙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露腳:露珠下滴的形象說法。
寒兔:傳說月中有玉兔,故稱。

簡介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三百九十》。全詩語言峭麗,構思新奇,獨闢蹊徑,對樂曲本身,僅用兩句略加描摹,而將大量筆墨用來渲染樂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動人效果,大量的聯想、想象和神話傳說,使作品充滿浪漫主義氣息。

佳句

  •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翻譯

在深秋的夜晚,彈奏起吳絲蜀桐製成精美的箜篌。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雲凝聚起來不再飄遊。
湘娥把淚珠灑滿斑竹,九天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樂工李憑在京城彈奏箜篌。
樂聲清脆動聽得就像崑崙山美玉擊碎,鳳凰鳴叫;時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飲泣,時而使香蘭開懷歡笑。
清脆的樂聲,融和了長安城十二門前的清冷光氣。二十三根弦絲高彈輕撥,打動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樂聲直衝雲霄,衝上女媧煉石補過的天際。好似補天的五彩石被擊破,逗落了漫天綿綿秋雨。
幻覺中彷彿樂工進入了神山,把技藝向女仙傳授;老魚興奮得在波中跳躍,瘦蛟也翩翩起舞樂悠悠。
月宮中吳剛被樂聲吸引,徹夜不眠在桂樹下逗留。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不顧露珠斜飛寒颼颼!

評價

《誠齋詩話》:詩有驚人句。杜《山水障》:「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李賀雲:「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唐詩品彙》:劉雲:其形容偏得於此,而於箜篌爲近(「老魚跳波」句下)。劉雲:狀景如畫,自其所長。箜篌聲碎有之,「崑山玉」頗無謂。下七字妙語,非玉簫不足以當,「石破天驚」過於繞樑遏雲之上。至「教神嫗」忽入鬼語。吳質懶態,月露無情。
《增訂評註唐詩正聲》:幽玄神怪,至此而極,妙在寫出聲音情態。
《唐詩快》:本詠箜篌耳,忽然說到女媧、神嫗,驚天入月,變眩百怪,不可方物,真是鬼神於文。
《龍性堂詩話初集》:長吉耽奇鑿空,真有「石破天驚」之妙,阿母所謂是兒不嘔出心不已也。然其極作意費解處,人不能學,亦不必學。義山古體時效此調,卻不能工,要非其至也。
《李長吉詩集批註·巻一》:白香山「江上琵琶」,韓退之《穎師琴》,李長吉《李憑箜篌》,皆摹寫聲音至文。韓足以驚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唐賢小三昧集》:七字可作昌谷詩評《「石破天驚」句下)。
《王闓運手批唐詩選》:接突兀(「崑山玉碎」二句下)。
《唐宋詩舉要》:吳雲:通體皆從神理中曲曲摹繪,出神入幽,無一字落恆人蹊徑。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