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詩集

註解

柳州:今屬廣西。
漳:漳州。
汀:汀洲,今屬福建。
封:封州。
連:連州,今屬廣東。《舊唐書·憲宗紀》:“乙酉(元和十年)三月,以虔州司馬韓泰爲漳州(今福建漳州)刺史,永州司馬柳宗元爲柳州(今廣西柳州)刺史,饒州司馬韓曄爲汀州(今福建長汀縣)刺史,朗州司馬劉禹錫爲播州刺史,台州司馬陳諫爲封州,(今廣東封川縣)。御史中丞裴度以禹錫母老,請移近處,乃改授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
接:連接。一說,目接,看到。
大荒:泛指荒僻的邊遠地區。
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驚風:急風、狂風。曹植《贈徐幹》:“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
亂颭(zhǎn):吹動。《說文》:“風吹浪動也。”芙蓉:指荷花。崔豹《古今注·卷下》:“芙蓉,一名荷華,生池澤中,實曰蓮,花之最秀異者。”沈德潛曰:“驚風、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
薜荔:一種蔓生植物,也稱木蓮。
重遮:層層遮住。
千里目:這裏指遠眺的視線。
江:指柳江。
九迴腸:愁腸九轉,形容愁緒纏結難解。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腸一日而九回。”梁簡文帝《應全詩》:“望邦畿兮千里曠,悲遙夜兮九迴腸。”
共來:指和韓泰、韓華、陳諫、劉禹錫四人同時被貶遠方。百越:即百粵,泛指五嶺以南的少數民族。賈誼《過秦論》:“南取百越之地,以爲桂林、象郡。”
文身:身上文刺花繡,古代有些民族有此習俗。文,通“紋”,用作動詞。《莊子·逍遙遊》:“越人斷髮文身。”《淮南子·原道訓》:“九嶷之南,陸事寡而水事衆,於是民人披髮文身,以象鱗蟲。”
猶自:仍然是。
音書:音信。
滯:阻隔。

簡介

此詩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於唐憲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創作並寄與際遇相同的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的一首七律。詩中寄贈四位共患難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寫思念朋友而難以見面之意,表現出一種真摯的友誼,雖天各一方,卻有無法自抑的相思之苦。此外,“海天愁思”中亦當包括身世坎坷、世事莫測、仕途險惡之嘆。詩人寫風雨侵颭、嶺樹遮擋,不僅僅是言自然現象,也蘊含了詩人遭貶以後憂恐煩亂的心境特點。

佳句

  •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翻譯

登上高樓遠眺,眼前一片荒涼,令人愁思無限。
狂風四起,驚動了水中荷花;暴雨驟下,抽打着牆上的薜荔。
想起同遭貶逐的朋友,怎奈崇山密林,遮住了千里的目光,讓我無法遠望。
柳江曲折,又似那九回的愁腸,叫我更加鬱悶。在這偏僻的蠻荒之地,就是互通音訊,也是困難重重。

評價

廖文炳《唐詩鼓吹註解》:此子厚登城樓懷四人而作,首言登樓遠望,海闊連天,愁思與之瀰漫,不可紀極也。三四句唯“驚風”,故云“亂颴”,唯“細雨”,故云“斜侵”,有風雨蕭條,觸物興懷意。至“嶺樹重遮”、“江流曲轉”,益重相思之感矣。當時“共來百越”,意謂易於相見,今反音問疏隔,將何以慰所思哉?
查慎行《初白庵詩評》:(首二句)起勢極高,與少陵'花近高樓'兩句同一手法。
沈德潛《唐詩別裁》:從高樓起,有百感交集之感驚風、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
俞陛雲《詩境淺說·丙編》:唐代韓柳齊名,皆遭屏逐。昌黎《藍關》詩,見忠憤之氣,子厚柳州詩,多哀怨之音。起筆音節高亮,登高四顧,有蒼茫百感之慨。三、四言臨水芙蓉,覆牆薜荔,本有天然之態,乃密雨驚風橫加侵襲,致嫣紅生翠,全失其度。以風雨喻讒人之高張,以薜荔芙蓉喻賢人之擯斥,猶楚詞之以蘭蕙喻君子,以雷雨喻摧殘,寄慨遙深,不僅寫登城所見也。五、六言嶺樹雲遮,所思不見,臨江遲客,腸轉車輪。戀闕懷人之意,兼而有之。收句歸到寄諸友本意,言同在瘴鄉,已傷謫宦,況音書不達,雁渺魚沉,愈悲孤寂矣。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