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踏莎行

潤玉籠綃,檀櫻倚扇,繡圈猶帶脂香淺。榴心空疊舞裙紅,艾枝應壓愁鬟亂。
午夢千山,窗陰一箭,香瘢新褪紅絲腕。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葉生秋怨。
                

詩集

註解

踏莎(suō)行:調名從唐韓翃詩句「踏莎行草過春溪」而來。雙調,五十八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韻。起首四個四言句,前人多用對偶。
潤玉:指肌膚。
籠綃:簿紗衣服。
檀櫻:淺紅色的櫻桃小口。檀,淺紅色,唐·羅隱《牡丹》詩:「豔多煙重欲開難,紅蕊當心一抹檀。」
繡圈:繡花圈飾。
榴心:形容歌女紅色舞裙上印着重疊的石榴子花紋。
艾枝:端午節用艾葉做成虎形,或剪綵爲小虎,粘艾葉以戴。見《荊楚歲時記》。
一箭:指刻漏。古代計時工具。
香瘢(bān):指手腕斑痕。
紅絲腕:民俗端午節以五色絲系在腕了以驅鬼祛邪。一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闢兵縷。見《風俗通》。
菰(gū):水生植物,也稱茭白,可作菜,子實可食。

簡介

本篇爲端午節感夢之作。上片雖爲夢境所見,卻幾疑真見其人,至過片才點明「午夢」,這也是吳文英感夢詞慣用手法。上片寫蘇州姬妾午睡之美態。上片一句一態,五層鋪敘,從形、色、香、態、情諸側面勾畫出一幅端午美人午睡圖,而「空」,「愁」二字則透露出蘇州姬妾離異後的孤寂無聊,無心歌舞,也無緒梳妝和對詞人依然懷有相思舊情,曲折地顯現出詞人失掉蘇州姬妾後的眷戀和傷感。下片寫夢醒哀怨。「午夢」二句寫正午夢入千山遠尋蘇州姬妾。「香瘢」句插補夢境中腕系紅絲,斑痕新褪之狀。「隔江」二句寫雨聲、風聲、落葉聲,意境空靈,又如夢一般飄忽,流露出依然羈旅漂泊的悲秋一樣的悲怨與幽恨。

佳句

  • 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葉生秋怨。
  • 午夢千山,窗陰一箭,香瘢新褪紅絲腕。

翻譯

柔潤如同白玉的肌膚,罩着菲薄透明的紗衣。用羅絹團扇輕輕遮蔽着淺紅的櫻桃小口。脖頸上圍着繡花圈飾,還散發着淡淡的脂粉香氣。大紅的舞裙上,石榴花的花紋重重疊起,艾草枝兒斜插着舞亂的髮髻。
午夢迷離。夢中歷盡千山萬水,其實看窗前的月影,只是片刻轉移。手腕上紅絲線勒出的印痕剛剛褪去。江面上的雨聲淅淅瀝瀝,卻無法望到思念中的你。只有蕭蕭的晚風吹着菰葉,那境味簡直就像已經到了秋季。

評價

陳洵《海綃說詞》:讀上闋,幾疑真見其人矣。
王國維《人間詞話》:餘覽《夢窗甲乙丙丁稿》中實無足當此者。有之,其「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葉生秋怨」二語乎。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