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
註解
於以:猶言“於何”,在何處。蘋(pín):又稱四葉菜、田字草,蘋科,爲生於淺水之多年生蕨類植物,可食。 藻:杉葉藻科,爲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可食。一說水豆。 行(xíng)潦(lǎo):溝中積水。行,水溝;潦,路上的流水、積水。《毛傳》:“行潦,流潦也。” 筥(jǔ):圓形的筐。方稱筐,圓稱筥。 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毛傳》:“亨也。”按即烹。 錡(qí):三足鍋。釜:無足鍋。錡與釜均爲炊飯之器。 奠:放置。 宗室:宗廟、祠堂。《毛傳》:“大宗之廟也。”大宗,即大夫之始祖。牖(yǒu):窗戶。 屍:主持。古人祭祀用人充當神,稱屍。《毛傳》:“屍,主。齊,敬。季,少也。” 有:語首助詞,無義。齊(zhāi):美好而恭敬,“齋”之省借。季:少、小。
簡介
《國風·召南·採蘋》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此詩描述了女子採摘蘋草、水藻,置辦祭祀祖先等活動,真實記載了當時女子出嫁前的一種風俗。全詩三章,每章四句。其藝術魅力主要源於問答體的章法。首章兩問兩答,點出採蘋、採藻的地點;次章兩問兩答,點出盛放、烹煮祭品的器皿;末章兩問兩答,點出祭地和主祭之人。詩歌敘事不假修飾,節奏迅捷奔放,氣勢雄偉,通篇不用一個形容詞,而五個“於以”的具體含義又不完全雷同,顯得連綿起伏,搖曳多姿。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哪兒可以去採蘋?就在南面澗水濱。哪兒可以去採藻?就在積水那淺沼。 什麼可把東西放?有那圓筥和方筐。什麼可把食物煮?三腳錡與無足釜。 安置祭品在哪裏?祠堂那邊窗戶底。這次誰來做主祭?恭敬虔誠待嫁女。
評價
吳闓生《詩意會通》:“五用‘於以’字,有‘羣山萬壑赴荊門’之勢。” 揚之水《詩經別裁》:“《採蘋》之敘事,不假修飾,乃至通篇不用一個形容之詞,卻是於平淺諧美中寫出了燭照女子生命的一點精神之微光。採菜,烹煮,設祭,‘事’之平平靜靜中浮漫着心的快樂和憧憬。‘宜其室家’、‘宜其家人’,《桃夭》中的一唱三嘆,是那一時代對女子一個最低的或者也是最高的要求,讀《採蘋》,猜想着女兒自己或者竟也是如此希望着。‘誰其屍之,有齊季女’,未了一句輕微的讚歎,是詩中挑起遐思的一筆,本來是開端,卻輕輕巧巧作成收束,‘敘事’便於此際化爲‘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