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國風 · 衛風 · 芄蘭

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詩集

註解

芄(wán)蘭:蘭草名,一名蘿藦,亦名女青,蔓生,斷之有白汁,嫩者可食,莢實倒垂如錐形。
支:借作“枝”。
觿(xī):用獸骨製成的解結用具,形同錐,似羊角,也可爲裝飾品。本爲成人佩飾。童子佩戴,是成人的象徵。
能:乃,於是。一說“寧”“豈”。知:智,一說“接”。
容、遂:舒緩悠閒之貌。一說容爲佩刀,遂爲佩玉。
悸:本爲心動,這裏形容帶下垂、擺動貌。
韘(shè):用玉或象骨制的鉤弦用具,著於右手拇指,射箭時用於鉤弦拉弓,即扳指。
甲(xiá):借作“狎”,戲,親暱。一說長也。

簡介

《國風·衛風·芄蘭》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一個童子儘管佩戴着成人的服飾,而行爲卻仍幼稚無知,既不知自我,又不知與他人相處。歷代學者對此詩主旨的理解有很大分歧,有人認爲是諷刺衛惠公,有人認爲是讚美衛惠公,還有人說這是一首戀歌。全詩二章,每章六句。開篇即景起興,不僅在於引起對“童子”佩飾的描寫,還用“芄蘭”的外露而不含蓄,隱寓童子的不成熟。詩人善於運用細節描寫,“童子”外表的莊重掩飾不住內心的幼稚,其顫動的垂帶就透視了全部的本質。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芄蘭枝上結尖夾,小小童子佩角錐。雖然你已佩角錐,但不解我情旖旎。走起路來慢悠悠,搖搖擺擺大帶垂。
芄蘭枝上葉彎彎,小小童子佩戴韘。雖然你已佩戴韘,但不跟得來親近。走起路來慢悠悠,搖搖擺擺大帶垂。

評價

宋代朱熹《詩集傳》:“言其才能不足以知於我也。”“(二章)言其才能不足以長於我也。”“此詩不知所謂,不敢強解。”
清代牛運震《詩志》:“‘能不我知’、‘能不我甲’,諷刺之旨已自點明矣。末二句只就童子容儀詠歎一番,而諷意更自深長。詩情妙甚。”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