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
註解
清人:指鄭國大臣高克帶領的清邑的士兵。清,鄭國之邑,一說衛國邑名,在今河南省中牟縣西。 彭:鄭國地名,在黃河邊上。 駟(sì)介:一車駕四匹披甲的馬。介:甲。旁旁:同“彭彭”,馬強壯有力貌。一說行走、奔跑貌。 二矛:酋矛、夷矛,插在車子兩邊。重(chóng)英:以朱羽爲矛飾,二矛樹車上,遙遙相對,重疊相見。重,重疊。英,矛上的纓飾。 翱(áo)翔:遊戲之貌。 消:黃河邊上的鄭國地名。 鑣(biāo)鑣:英勇威武貌。 喬:借爲“鷮(jiāo)”,長尾野雞,此指矛上裝飾的鷮羽毛。 逍遙:閒散無事,駕着戰車遊逛。 軸:黃河邊上的鄭國地名。 陶陶:和樂貌。一說馬疾馳之貌。 左旋右抽:御者在車左,執轡御馬;勇士在車右,執兵擊刺。旋,轉車。抽,拔刀。 中軍:即“軍中”。一說指古三軍之中軍主帥。作好:容好,與“翱翔”“逍遙”一樣也是連綿詞,指武藝高強。一說做好表面工作,指裝樣子,不是真要抗拒敵人。
簡介
《國風·鄭風·清人》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民間政治諷刺詩,揭露鄭國國君不愛惜民衆,久役人民於河上,兵衆不滿,紛紛逃役。全詩三章,每章四句,寫清邑士兵在黃河邊上的彭地、消地、軸地駐防時的種種表現,採用反覆詠歎的手法,以增強詩歌的氣勢,從而達到其諷刺的效果。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清邑軍隊駐在彭,駟馬披甲真威風。兩矛裝飾重纓絡,黃河邊上似閒庭。 清邑軍隊駐在消,駟馬披甲威又驕。兩矛裝飾野雞毛,黃河邊上自逍遙。 清邑軍隊駐在軸,駟馬披甲任疾跑。左轉身子右拔刀,軍中好像準備好。
評價
宋代朱熹《詩集傳》:“鄭公惡高克,使將清邑之兵,御狄於河上,久而不召,師散而歸。鄭人爲之賦此詩,言其出師之久,無事不得歸,但相與遊戲如此,其勢必至於潰散而後已爾。” 清代姚際恆《詩經通論》:“變文渾古。” 清代方玉潤《詩經原始》:“唯鄭文公惡高克,而使之擁兵在外,此召亂之本也。幸而師散將逃,國得無恙;使其反戈相向,何以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