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小雅 · 都人士

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歸於周,萬民所望。
彼都人士,臺笠緇撮。彼君子女,綢直如發。我不見兮,我心不說。
彼都人士,充耳琇實。彼君子女,謂之尹吉。我不見兮,我心苑結。
彼都人士,垂帶而厲。彼君子女,捲髮如蠆。我不見兮,言從之邁。
匪伊垂之,帶則有餘。匪伊卷之,發則有旟。我不見兮,云何盱矣。
                

詩集

註解

都人士:京都人士,大約指當時京城貴族。一說“都人”即“美人”。
黃黃:形容狐裘之毛色。
容:儀容風度。
章:言談有文采。
望:仰望。
臺笠:苔草編成的草帽。臺,通“苔”,莎草,可制蓑笠。緇(zī)撮(cuō):黑布製成的束髮小帽。
綢直:頭髮稠密而直。綢,通“稠”。如發:她們的頭髮。猶言“乃發”,乃猶“其”。
說(yuè):同“悅”。
充耳:又名瑱(tiàn),塞耳,古人冠冕上玉石製成的垂在兩側的裝飾物。琇(xiù):一種寶石。實:言琇之晶瑩可愛。
尹吉:名叫尹吉的姑娘。一說尹和吉是當時的兩個貴族大姓。
苑(yùn)結:即鬱結,指心中憂悶、抑鬱。苑,一本作“菀(yùn)”。
垂帶:腰間所繫下垂之帶。厲:通“裂”,即繫腰的絲帶垂下來。
卷(quán)發:蜷曲的頭髮。蠆(chài):蠍類的一種。長尾曰蠆,短尾曰蠍。此形容向上捲翹的髮式。
言:語氣詞,有“於焉”之意。從之:因之。邁:舊訓“行”,此言願從之行。
旟(yú):揚,上翹貌。
盱(xū):“籲”之假借,憂傷。

簡介

《小雅·都人士》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此詩概爲平王東遷,周人思昔日繁盛,悼古傷今之作,通過對昔日京城貴族衣着、容止和言語的描寫,表達對舊日京都人物儀容的懷念。全詩五章,每章六句,通篇皆用賦法,平淡的敘述中寄寓着濃烈的感情內容。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當日京都的人士,穿着狐裘毛色黃。他們儀容沒改變,說話出口就成章。回到西周舊都城,引得萬民仰首望。
當日京都的人士,頭戴草笠絲帶飄。嫺雅端莊君子女,稠密頭髮如絲絛。不見往日的景象,心裏鬱悶又苦惱。
當日京都的人士,塞耳晶瑩真漂亮。嫺雅端莊君子女,人稱尹吉好姑娘。不見往日的景象,心中鬱郁實難忘。
當日京都的人士,絲絛下垂身邊飄。嫺雅端莊君子女,捲髮猶如蠍尾翹。不見往日的景象,跟隨他們身後瞧。
不是故意垂絲帶,絲帶本來有餘長。不是故意捲曲發,頭髮本來向上揚。不見往日的景象,心情怎能不憂傷。

評價

宋代朱熹《詩集傳》:“賦也。”(第四章)“蓋曰是不可得見也。得見,則我從之邁矣。思之甚也。”(第五章)“此言士之帶,非故垂之也,帶自有餘耳。女之發非故卷也,發自有旟耳。言其自然嫺美,不假修飾也。然不可得而見矣,則如何而不望之乎?”
清代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此詩毛氏五章,三家皆止四章。孔疏雲:‘《左傳·襄公十四年》引此詩“歸於周,萬民所望”二句,服虔曰:“逸詩也,《都人士》首章有之。”《禮記·緇衣》鄭注云:“毛詩有之,三家則亡。”今《韓詩》實無此首章。’細味全詩,二、三、四、五章‘士’、‘女’對文,此章單言‘士’,並不及‘女’,其詞不類。且首章言‘出言有章’,言‘行歸於周,萬民所望’,後四章無一語照應,其義亦不類。”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