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
註解
漸(chán)漸:借爲“巉(chán)巉”,險峭的樣子。 維其:猶“何其”。 勞:勞苦。一說讀爲“遼”,指遼遠。 武人:指東征將士。 皇:同“遑”,閒暇。朝(zhāo):早上。 卒(cuì):借爲“崒”,高峻而危險貌。 曷(hé)其沒:言何時是個盡頭。曷,何。沒,盡。 出:出險。朱熹《詩集傳):“謂但知深入不暇謀出也。” 蹢(dí):蹄子。 烝(zhēng):衆多。一說“進”。 離:借作“麗”,依附,此指靠近。畢: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叫“天畢”。 俾(bǐ):使。滂(pāng)沱(tuó):大雨貌。 不皇他:無暇顧及其他。
簡介
《小雅·漸漸之石》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記述軍士東征途中勞苦之情的小詩。全詩三章,每章六句。前兩章用賦體描述山高路遠,將士們日夜行軍,征途勞苦;第三章描述風雨載途,襯托將士們行軍之義無反顧。此詩造語奇峭,其整體基調不是訴苦,而是表明將士們不顧早晚,不想退路,不想雜事,只是前進。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山峯險峻層巖峭,高高上聳入雲霄。山重重來水迢迢,日夜行軍多辛勞。將帥士兵去東征,趕路不論夕或朝。 山峯險峻層巖險,高峻陡峭難登攀。山川逶迤又遙遠,不知何時到終點。將帥士兵去東征,一直向前不顧險。 白蹄子的大小豬,成羣涉水踏波過。月亮靠近天畢星,大雨滂沱匯成河。將帥士兵去東征,其他事情無暇做。
評價
宋代朱熹《詩集傳》:“賦也。將帥出征,經歷險遠,不堪勞苦而作此詩也。”(第三章)“豕涉波,月離畢,將雨之驗也。張子曰:豕之負途,曳泥其常性也,今其足皆白,衆與涉波而去,水患之多可知矣。此言久役,又逢大雨,甚勞苦而不暇及他事也。” 清代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不遑朝者,甚言其東征急迫,不暇至朝也。” 清代方玉潤《詩經原始》:“此必當日實事。月離畢而大雨滂沱,雖負塗曳泥之豕,亦烝然涉波而逝,則人民指被水災而幾爲魚鱉者可知,即武人之霑體塗足,冒險東征,而不遑他顧者更可見。四句只是倒說,則文理自順,情景亦真。詩人造句結體與文家迥異,不可以辭而害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