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 · 皇矣
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 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顧,此維與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 啓之闢之,其檉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 帝遷明德,串夷載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兌。 帝作邦作對。自大伯王季。 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慶。 載錫之光。受祿無喪,奄有四方。 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 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比。 比於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於孫子。 帝謂文王: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於岸。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篤於周祜,以對於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岡。 無矢我陵,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 度其鮮原,居岐之陽,在渭之將,萬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帝謂文王:詢爾仇方。同爾兄弟,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 臨衝閒閒,崇墉言言。執訊連連,攸馘安安。是類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無侮。 臨衝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絕是忽。四方以無拂。
詩集
註解
皇:光輝、偉大。 臨:監視。 下:下界、人間。 赫:顯著。 莫:通“瘼”,疾苦。 二國:有謂指夏、殷,有謂指豳、邰,皆不確。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引或說:“古文上作二,與一二之二相似,二國當爲上國之誤。”此說是,上國係指殷商。 政:政令。 不獲:不得民心。獲,得。 四國:天下四方。 爰:就。 究:研究。 度(duó):圖謀。 耆:讀爲“稽”,考察。 式:語助詞。 式廓:猶言“規模”。 眷:思慕、寵愛。 西顧:回頭向西看。西,指岐周之地。 此:指岐周之地。 宅:安居。 作:借作“柞”,砍伐樹木。 屏(bǐng):除去。 菑(zī):指直立而死的樹木。 翳:通“殪”,指死而仆倒的樹木。 修:修剪。 平:剷平。 灌:叢生的樹木。 栵(lì):斬而復生的枝杈。 啓:開闢。 闢:排除。 檉(chēng):木名,俗名西河柳。 椐(jū):木名,俗名靈壽木。 攘:排除。剔:剔除。 檿(yǎn):木名,俗名山桑。 柘(zhè):木名,俗名黃桑。以上皆爲倒裝句式。 帝:上帝。 明德:明德之人,指太王古公亶父。 串夷:即昆夷,亦即犬戎。 載:則。 路:借作“露”,敗。太王原居豳,因犬戎侵擾,遷於岐,打敗了犬戎。 厥:其。 配:配偶。太王之妻爲太姜。 既:猶“而”。 固:堅固、穩固。 省(xǐng):察看。 山:指岐山,在今陝西省。 柞、棫:兩種樹名。 斯:猶“乃”。 拔:拔除。 兌(duì):直立。 作:興建。 邦:國。 對:疆界。 大伯:即太伯,太王長子。次子虞仲,三子季歷。太王愛王季,太伯、虞仲爲讓位於季歷,逃至南方,另建吳國。太王死後,季歷爲君,是爲王季。 因心:姚際恆《詩經通論》:“因心者,王季因太王之心也,故受太伯之讓而不辭,則是能友矣。” 友:友愛兄弟。 則:猶“能”。 篤:厚益、增益。 慶:吉慶、福慶。 載:則。 錫:同“賜”。 光:榮光。 喪:喪失。 奄:全、盡。 貊(mò):《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及《禮記·樂記》皆引作“莫”。莫,傳佈。 克:能。 明:明察是非。 類:分辨善惡。 長:師長。 君:國君。 王(wàng):稱王,統治。 順:使民順從。 比:使民親附。 比於:及至。 悔:借爲“晦”,不明。 施(yì):延續。 畔援:猶“盤桓”,徘徊不進的樣子。 歆羨:猶言“覬覦”,非分的希望和企圖。 誕:發語詞。 先登於岸:喻佔據有利形勢。 密:古國名,在今甘肅靈臺一帶。 阮:古國名,在今甘肅涇川一帶,當時爲周之屬國。 阻:往,至。 共(gōng):古國名,在今甘肅涇川北,亦爲周之屬國。 赫:勃然大怒的樣子。 斯:猶“而”。 旅:軍隊。 按:遏止。 徂旅:此指前來侵阮、侵共的密國軍隊。 篤:厚益、鞏固。 祜(hù):福。 對:安定。 依:憑藉。 京:高丘。 陟(zhì):登。 矢:借作“施”,陳設。此指陳兵。 阿:大的丘陵。 鮮(xiǎn):猶“巘”,小山。 陽:山南邊。 將:旁邊。 方:準則、榜樣。 大:注重。 以:猶“與”。 長:挾,依恃。 夏:夏楚,刑具。 革:兵甲,指戰爭。 順:順應。 則:法則。 仇方:與國、盟國。仇,同伴;方,方國。 弟兄:指同姓國家。 鉤援:古代攻城的兵器。以鉤鉤入城牆,牽鉤繩攀援而登。 臨、衝:兩種軍車名。臨車上有望樓,用以瞭望敵人,也可居高臨下地攻城。衝車則從牆下直衝城牆。 崇:古國名,在今陝西西安、戶縣一帶,殷末崇侯虎即崇國國君,《尚書大傳》有“文王六年伐崇”的記載。 墉:城牆。 閒閒:搖動的樣子。 言言:高大的樣子。 汛:讀爲“奚”,俘虜。 連連:接連不斷的狀態。 攸:所。 馘(guó):古代戰爭時將所殺之敵割取左耳以計數獻功,稱“馘”,也稱“獲”。 安安:安閒從容的樣子。 是:乃,於是。類:通“禷”,出征時祭天。 禡(mà):師祭,至所徵之地舉行的祭祀;或謂祭馬神。 致:招致。 附:安撫。 茀茀:強盛的樣子。 仡(yì)仡:高崇的樣子。 肆:通“襲”。 忽:滅絕。 拂:違背、抗拒。
簡介
《大雅·皇矣》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周部族的開國史詩。全詩有八章,每章十二句。前四章重點寫古公亶父(太王),歌頌了太王、太伯、王季的事蹟;後四章主要寫周文王,歌頌了文王“肇國在西土”的勳業。其中重點描述了文王伐密、伐崇的兩場戰爭,頌揚了王季、文王父子二人領導周部族通過戰爭不斷擴張領土,逐漸發展強大,爲滅商奠定基礎的歷史過程。此詩既有歷史過程的敘述,又有歷史人物的塑造,還有戰爭場面的描繪,內容繁富,規模宏闊,筆力遒勁,條理分明,具有較強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天帝偉大而又輝煌,洞察人間慧目明亮。監察觀照天地四方,發現民間疾苦災殃。就是殷商這個國家,它的政令不符民望。想到天下四方之國,於是認真研究思量。天帝經過一番考察,憎惡殷商統治狀況。懷着寵愛向西張望,就把岐山賜予周王。 砍伐山林清理雜樹,去掉直立橫臥枯木。將它修齊將它剪平,灌木叢叢枝杈簇簇。將它挖去將它芟去,檉木棵棵椐木株株。將它排除將它剔除,山桑黃桑雜生四處。天帝遷來明德君主,徹底打敗犬戎部族。皇天給他選擇佳偶,受命於天國家穩固。 天帝省視周地岐山,柞樹棫樹都已砍完,蒼松翠柏栽種山間。天帝爲周興邦開疆,太伯王季始將功建。就是這位祖先王季,順從父親友愛體現。友愛他的兩位兄長,致使福慶不斷增添。天帝賜他無限榮光,承受福祿永不消減,天下四方我周佔全。 就是這位王季祖宗,天帝審度他的心胸,將他美名傳佈稱頌。他的品德清明端正,是非類別分清眼中,師長國君一身兼容。統領如此泱泱大國,萬民親附百姓順從。到了文王依然如此,他的德行永遠光榮。已經接受天帝賜福,延及子孫受福無窮。 天帝對着文王說道:“不要徘徊不要動搖,也不要去非分妄想,渡河要先登岸纔好。”密國人不恭敬順從,對抗大國實在狂傲,侵阮伐共氣焰甚囂。文王對此勃然大怒,整頓軍隊奮勇進剿,痛擊敵人猖狂侵擾。大大增加周國洪福,天下四方安樂陶陶。 密人憑着地勢高險,出自阮國侵我邊疆,登臨我國高山之上。“不要陳兵在那丘陵,那是我國丘陵山岡;不要飲用那邊泉水,那是我國山泉池塘。”文王審察那片山野,佔據岐山南邊地方,就在那兒渭水之旁。他是萬國效法榜樣,他是人民優秀國王。 天帝告知我周文王:“你的德行我很欣賞。不要看重疾言厲色,莫將刑具兵革依仗。你要做到不聲不響,天帝意旨遵循莫忘。”天帝還對文王說道:“要與盟國諮詢商量,聯合同姓兄弟之邦。用你那些爬城鉤援,和你那些攻城車輛,討伐攻破崇國城牆。” 臨車衝車轟隆出動,崇國城牆堅固高聳。抓來俘虜成羣結隊,割取敵耳安詳從容。祭祀天神求得勝利,招降崇國安撫民衆,四方不敢侵我國中。臨車衝車多麼強盛,哪怕崇國城牆高聳。堅決打擊堅決進攻,把那頑敵斬殺一空,四方不敢抗我威風。
評價
朱熹《詩集傳》:此詩敘大王、大伯、王季之德,以及文王伐密伐崇之事也。 陳子展《詩經直解》引孫鑛:有精語爲之骨,有濃語爲之色,可謂兼終始條理,此便是後世歌行所祖。以二體論之,此尤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