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大雅 · 文王有聲

文王有聲,遹駿有聲。遹求厥寧,遹觀厥成。文王烝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於崇,作邑於豐。文王烝哉!
築城伊淢,作豐伊匹。匪棘其欲,遹追來孝。王后烝哉!
王公伊濯,維豐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維翰。王后烝哉!
豐水東注,維禹之績。四方攸同,皇王維闢。皇王烝哉!
鎬京辟雍,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皇王烝哉!
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武王烝哉!
                

詩集

註解

遹(yù):陳奐《詩毛氏傳疏》:“全詩多言‘曰’、‘聿’,唯此篇四言‘遹’,遹即曰、聿,爲發語之詞。《說文》……引詩‘欥求厥寧’。從欠曰,會意,是發聲。當以欥爲正字,曰、聿、遹三字皆假借字。”
烝(zhēng):《爾雅》釋“烝”爲“君”。又陸德明《經典釋文》引韓詩云:“烝,美也。”可知此詩中八用“烝”字皆爲嘆美君主之詞。
於崇:“於”本作“邘”,古邘國,故地在今河南沁陽。崇爲古崇國,故地在今陝西戶縣,周文王曾討伐崇侯虎。
豐:故地在今陝西西安灃水西岸。
淢(xù):假借爲“洫”,即護城河。
棘(jí):陸德明《經典釋文》作“亟”,《禮記》引作“革”。按段玉裁《古十七部諧聲表》,棘、亟、革同在第一部,是其音義通,此處皆爲“急”義。
王后:第三、四章之“王后”同指周文王。有人將其釋爲“周武王”,誤。
公:同“功”。濯(zhuó):本義是洗滌,引申有“光大”義。
翰:主幹。
皇王:第五、六章之“皇王”皆指周武王。闢(bì):陳奐《詩毛氏傳疏》認爲當依《經典釋文》別義釋爲“法”。
鎬(hào):周武王建立的西周國都,故地在今陝西西安灃水以東的昆明池北岸。辟廱(bìyōnɡ):西周王朝所建天子行禮奏樂的離宮。
無思不服:王引之《經傳釋詞》雲:“無思不服’,無不服也。思,語助耳。”
宅:劉熙《釋名》釋“宅”爲“擇”,指擇吉祥之地營建宮室。“宅”是乇聲字,與“擇”古音同部,故可相通。
芑(qǐ):同“杞”。芑、杞都是己聲字,古音同部,故杞爲本字,芑是假借字,應釋爲杞柳。
仕:毛傳釋“仕”爲“事”,古通用。
“詒厥”二句:陳奐《詩毛氏傳疏》雲:“詒,遺也。上言謀,下言燕翼,上言孫,下言子,皆互文以就韻耳。言武王之謀遺子孫也。”

簡介

《大雅·文王有聲》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全詩八章,每章五句,前四章寫周文王遷豐,後四章寫周武王營建鎬京。此詩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按時間先後順序謀篇佈局,同寫遷都之事又各有側重,敘事與抒情結合,巧妙運用比興手法,用韻也富於變化,使全詩成爲歌頌君王功德的傑作。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文王有着好聲望,如雷貫耳大名享。但求天下能安寧,終見功成國運昌。文王真個是明王!
受命於天我文王,有這武功氣勢旺。舉兵攻克那崇國,又建豐邑真漂亮。文王真個是明王!
挖好城壕築城牆,作邑般配實在棒。不貪私慾品行正,用心盡孝爲周邦。君王真個是明王!
文王功績自昭彰,猶如豐邑那垣牆。四方諸侯來依附,君王主幹是棟樑。君王真個是明王!
豐水奔流向東方,大禹功績不可忘。四方諸侯來依附,大王樹立好榜樣。大王真個是明王!
落成離宮鎬京旁,在西方又在東方,在南面又在北面,沒人不服我周邦。大王真個是明王!
占卜我王求吉祥,定都鎬京好地方。依靠神龜定工程,武王完成堪頌揚。武王真個是明王!
豐水邊上杞柳壯,武王任重豈不忙?留下治國好策略,庇廕子孫把福享。武王真個是明王!

評價

清代學者方玉潤《詩經原始》:“此詩專以遷都定鼎爲言。文王之遷豐也,‘匪棘其欲’,蓋‘求厥寧’,以‘追來孝’耳;然已兆宅鎬之先聲。武王之遷鎬也,豈徒繼伐,蓋建辟廱以貽孫謀耳,又無非成作豐之素志。故文、武對舉,並言文之心即武之心,武之事實文之事。自有日進於大之勢,更有事不容已之機。文、武亦順乎天心之自然而已,夫豈有私意於其間哉?《序》雲‘繼伐’,固非詩人意旨;即《集傳》所謂‘此詩言文王遷豐,武王遷鎬之事’,又何待言?蓋詩人命意必有所在。《大雅》之詠文、武多矣,未有以豐、鎬並題者。茲特題之,則必以建置宏謀爲纘承大計。說者當從此究心以求兩聖心心相印處,乃得此詩要旨。不然,泛言繼伐,與詩無涉;即呆說豐、鎬,於事又何益耶?”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