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 · 崧高
崧高維嶽,駿極於天。維嶽降神,生甫及申。維申及甫,維周之翰。四國於蕃。四方於宣。 亹亹申伯,王纘之事。於邑於謝,南國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執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謝人,以作爾庸。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田。王命傅御,遷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營。有俶其城,寢廟既成。既成藐藐,王錫申伯。四牡蹻蹻,鉤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車乘馬。我圖爾居,莫如南土。錫爾介圭,以作爾寶。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邁,王餞於郿。申伯還南,謝於誠歸。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於謝。徒御嘽嘽。周邦鹹喜,戎有良翰。不顯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憲。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萬邦,聞於四國。吉甫作誦,其詩孔碩。其風肆好,以贈申伯。
詩集
註解
崧(sōng):又作“嵩”,山高而大。 維:是。嶽:特別高大的山。毛傳:“嶽,四嶽也。東嶽岱,南嶽衡,西嶽華,北嶽恆。” 駿:大。極:至。 維:發語詞。 甫:國名,此指甫侯。其封地在今河南省南陽市西。申:國名,此指申伯。其封地在今河南南陽北。 翰:“幹”之假借,築牆時樹立兩旁以障土之木柱。 於:猶“爲”。蕃:即“藩”,藩籬,屏障。 宣:“垣”之假借。 亹(wěi)亹:勤勉貌。 纘:“踐”之借,任用。 前一“於”字:爲,建。謝:地名,在今河南唐河南。 式:法。 召伯:召虎,亦稱召穆公,周宣王大臣。 定:確定。 登:升。 執:守持。功:事業。 因:依靠。 庸:通“墉”,城牆。 徹:治理。此指劃定地界。 傅御:諸侯之臣,治事之官,爲家臣之長。 私人:傅御之家臣。 功:事,指築城、徹田等工作。 俶(chù):厚貌,一說建造。 寢廟:周代宗廟的建築有廟和寢兩部分,合稱寢廟。 藐藐:美貌。 錫(cì):同“賜”。 牡:公馬。蹻(jué)蹻:強壯勇武貌。 鉤膺:即“樊纓”,馬頸腹上的帶飾。濯濯:光澤鮮明貌。 遣:贈送。 路車:諸侯乘坐的一種大型馬車。路,同“輅”。乘(shèng)馬:四匹馬。四馬一車爲一乘。 圖:圖謀,謀慮。 介:亦作“玠”,大。圭:古代玉製的禮器,諸侯執此以朝見周王。 近(按說文從辵從丌,今從斤,誤。讀音jì):語助詞,相當於“哉”。 保:保有。 信:真。邁:行。 餞:備酒食送行。郿(méi):古地名,在今陝西眉縣東渭水北岸。當時宣王在岐周,郿在歧周東南,申伯封國之謝又在郿之東南,故宣王爲申伯在岐周之郊郿地餞行。 謝於誠歸:即“誠歸於謝”。 峙:本作“偫”,或作“庤”,又作“疇”,儲備。粻(zhāng):米糧。 遄(chuán):加速。 番(bō)番:勇武貌。 徒:徒行之士兵。御:御車之士兵。嘽(chǎn)嘽:衆盛貌。 戎:汝,你。或訓“大”。 不(pī):通“丕”,太。顯:顯赫。 元舅:長舅。 憲:法式,模範。 柔惠:溫順恭謹。 揉:即“柔”,安。 吉甫:尹吉甫,周宣王大臣。誦:同“頌”,頌讚之詩。 其:是,此。孔碩:指篇幅很長。孔,很;碩,大。 風:曲調。肆好:極好。
簡介
《大雅·崧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爲《大雅》的第二十五篇。此詩是周宣王大臣尹吉甫送別申伯之作。全詩八章,每章八句,都是讚揚的話,其旨意是歌頌申伯輔佐周室、鎮撫南方侯國的功勞,同時也寫了宣王對申伯的優渥封贈及不同尋常的禮遇。
佳句
- 崧高維嶽,駿極於天。
翻譯
巍峨的山峯以四嶽爲尊長,四嶽之高峻可達九天之上!高峻的四嶽之上降下神靈,由此誕生甫侯申伯二賢良。甫侯和申伯這兩位賢良臣,不愧爲我大周王朝之棟樑,他們領封地做諸國的屏障,不辭辛苦布王恩澤於四方。 一向勤勉恭謹的賢良申伯,周王命他把先世之業延續。分封他到謝地去經營都邑,一領南方諸國之楷模風氣。和藹可親的周王命令召伯,先到謝地爲申伯營造府邸。責成申伯安定南方諸侯國,爲大周永保大業世襲罔替。 周王對申伯提出殷切希望,要做南邦治國理政的榜樣;囑他憑藉謝地百姓的力量,營建起你自己堅固的城防。周王對召伯再次下達旨令,規劃好申伯的土地和四疆。周王又對近臣下詔傳旨意,把申伯的家臣遷到他身旁。 申伯到封地前的這些工程,都是召伯一手精心來經營。召伯先是修起謝邑的城牆,然後把寢宮和家廟都建成。寢宮和家廟非常莊嚴壯觀,周王都賜給申伯家族享用。還賞賜申伯四匹高頭駿馬,個個膘肥體壯胸飾也鮮明。 周王派遣申伯到謝地執政,讓他乘豪華路車把駿馬騎。我爲你規劃好了起居之地,別的地方和這南國沒法比。我賞賜你規制較大的圭璧,供你精雕細琢寶印和玉璽。我的好大舅,你就上任吧!南方國土就靠您老來護庇。 申伯是隔了兩宿後才起程,周王在郿邑爲他設宴餞行。申伯很感動迅即驅車南下,投奔謝地而去他滿懷高興。周王給召伯又頒下二道令,規制申伯的領地把稅賦定。沿途備下充足的糧秣食品,以助申伯加速南下的行程。 你看咱申伯好不英姿颯爽,滿載周王恩踏入謝邑南邦,隨行的步兵馬隊威武雄壯。大周國上下響起一片讚揚:大王啊你有如此柱國棟樑!你看申伯這多麼顯耀榮光!好一個我周王的好大舅啊,你不愧咱文武衆臣的榜樣! 申伯最可稱道的道德品行,是溫和親民正直國士無雙。他苦心經營南國萬里之邦,留下很好的口碑流傳四方。尹吉甫特地創作這首頌歌,歌頌申伯的詩歌篇幅很長,爲之譜寫的曲調極妙絕佳,贈送給申伯讓他美名傳揚。
評價
宋代朱熹《詩集傳》:“賦也。宣王之舅申伯出封於謝,而尹吉甫作詩以送之。言嶽山高大,而降其神靈和氣,以生甫侯申伯,實能爲周之楨幹屏蔽,而宣其德澤於天下也。蓋申伯之先,神農之後,爲唐虞四嶽,總領方岳諸侯,而奉嶽神之祭,能修其職,嶽神享之。故此詩推本申伯之所以生,以爲嶽降神而爲之也。” 宋代嚴粲《詩緝》:“此詩多申覆之詞,既曰‘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又曰‘申伯之功,召伯是營’。既曰‘南國是式’,又曰‘式是南邦’。既曰‘於邑於謝’,又曰‘因是謝人,以作爾庸’。既曰‘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田’,又曰‘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疆’。既曰‘謝於誠歸’,又曰‘既入於謝’。既曰‘登是南邦,世執其功’,又曰‘南土是保’。既曰‘四牡蹻蹻,鉤膺濯濯’,又曰‘路車乘馬’。此詩每事申言之,寫丁寧鄭重之意,自是一體,難以一一穿鑿分別也。” 清代李黼平《毛詩納義》:“自共和時,荊楚漸張,故召穆公有追荊至洛之役。宣王時,勢當又熾,南方諸侯必有畔而從之者,故加申伯爲侯伯,以爲連屬之監,一時控制之宜,撫綏之略,皆於此詩見焉。” 清代方玉潤《詩經原始》:“起筆崢嶸,與嶽勢競隆。”“發端嚴重莊凝,有泰山岩巖氣象。中興賢佐,天子懿親,非此手筆不足以稱題。”“以下歷敘王命諸臣代伯經營其國,自城郭、宗廟、宮室、車馬、寶玉,以及土田、賦稅之屬,無不具備。所尤異者,伯之家人,亦令傅御代爲遷徙;赴國行糧,亦命召伯早爲儲備。王之寵臣,可謂至矣。” 近代吳闓生《詩義會通》:“案《崧高》、《烝民》二詩,微指略同。皆譏宣王疏遠賢臣,不能引以自輔,語雖褒美,而意指具在言外,所以爲微文深意。《序》皆未能發其義。《烝民》語意較顯,漢儒猶有知之者,此篇則喻者益少。然二篇筆意相似,惟此爲彌隱耳。先大夫曰:迭稱王命,所以深著王之遠賢。鄭箋雲:‘申伯忠臣,不欲離王室。’最得其旨。殆三家遺說,鄭偶採及之,非毛義也。‘不顯申伯’三句,先大夫曰:‘深惜其遠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