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周頌 · 天作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文王康之。
彼徂矣,岐有夷之行。
子孫保之。
                

詩集

註解

作:生,造就。
高山:指岐山,在今陝西岐山東北。
大王:即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荒:開荒墾田。
作:治理。一說始。
康:安康。
徂(cú):往,指百姓來歸附。
夷:平坦易通。行(háng):道路。
保:守住。

簡介

《周頌·天作》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周武王在岐山祭祀從古公亶父至周文王等歷代君主的詩歌。全詩一章,一共七句,開篇寫天賜岐山,接着寫古公亶父開創基業,再寫到周文王經營以及強大,表現了周人在岐山根據地上積蓄力量的過程,揭示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塑造了古公亶父及周文王的人物形象。此詩融歌頌聖地與讚頌聖人爲一體,文筆如大河滔滔,飛流直瀉,既顯莊嚴,又富氣勢。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上天造就岐山高,大王開始來開荒。
百姓在此蓋新房,文王讓民享安康。
民衆奔往岐山旁,岐山大道坦蕩蕩。
子孫永保這地方。

評價

宋代朱熹《詩集傳》:“賦也。大王既作,而文王安之。於是彼險僻之岐山,人歸者衆而有平易之道路,子孫當世世保守而不失也。”
清代姚際恆《詩經通論》:“賦也。小序謂‘祀先王、先公’,詩中何以無先公?集傳謂祀大王,詩中何以又有文王?皆非也。季明德曰:‘竊意此蓋祀岐山之樂歌。按易升卦六四爻曰“王用‘用’,原誤‘周’,今改。享於岐山”,則周本有岐山之祭。’此說可存。鄒肇敏本之爲說曰‘天子爲百神主。岐山王氣攸鍾,豈容無祭;祭豈容無樂章。不言及王季者,以所重在岐山,故止挈首、尾二君言之也。’又爲之覈實如此。‘徂’,沈括筆談改作‘岨’。妄改經文,以就我解,最爲武斷。集傳從之,何也?王伯厚曰:‘筆談引朱浮傳作“彼岨者岐”。今按後漢書朱浮傳無此語。西南夷傳,朱輔上疏曰“彼徂者岐,有夷之行”。注云“徂,往也”。蓋誤以朱輔爲朱浮,亦非“岨”字。’”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