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周頌 · 思文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立我烝民,莫匪爾極。
貽我來牟,帝命率育,
無此疆爾界。陳常於時夏。
                

詩集

註解

思:語助詞。一說爲“思念”。
文:文德,即治理國家、發展經濟的功德。后稷:周人始祖,姓姬氏,名棄,號后稷。舜時爲農官。
克:能夠。配:配享,即一同受祭祀。
立:通“粒”,米食,一說“養育”。此處用如動詞,養育的意思。烝(zhēng)民:衆民。
極:最,極至,此指無量功德。
貽:遺留。來牟:亦作“麳(lái)麰(móu)”,小麥。一說來是小麥,牟是大麥。
率育:普遍養育。
疆、界:都是指疆域。
陳:布陳,遍佈。常:常法,常規,此指種植農作物的方法。時:此。夏:中國。

簡介

《周頌·思文》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懷念周族祖先後稷生民之德的樂歌。全詩一章,一共八句,主在歌頌后稷養民之功,語言簡練而意旨深遠。此詩篇幅之簡短,恰恰是當時政治之清明與國勢之強盛的反映。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文德無比后稷王,功德可以配上蒼。
安定天下衆百姓,無人不受你恩賞。
你把麥種賜我們,天命用它來供養。
不分彼此和疆界,遍及中國都推廣。

評價

宋代朱熹《詩集傳》:“賦也。言后稷之德,真可配天,蓋使我烝民得以粒食者,莫非春德之至也。且其貽我民以來年之種,乃上帝之命,以遍養下民者,是以無有遠近彼此之殊。而得以陳其君臣父子之常道於中國也。或曰:此詩即所謂納夏者,亦以其有時夏之語而命之也。”
清代姚際恆《詩經通論》:“郊祀有二:一冬至之郊,一祁谷之郊,此祁谷之郊也。”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