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種樹郭橐駝傳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雲。
其鄉曰豐樂鄉,在長安西。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爲觀遊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爲哉?」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也。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
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傳其事以爲官戒。
                

詩集

註解

橐(tuó)駝:駱駝。這裏指駝背。
始:最初。
病僂(lǚ):患了脊背彎曲的病。
伏行:脊背突起而彎腰行走。
有類:有些像。
號之:給他起個外號叫。號,起外號;之,代詞,指起外號事。
名我固當:這樣稱呼我確實恰當。名,稱呼,名詞作動詞,意動用法;固,確實;當,恰當。
因:於是,就,副詞。
舍:捨棄。
其名:他原來的名字。
謂:稱爲。
雲:句末語氣詞,此處可譯「了」。
長安:今西安市,唐王朝首都。
業:以……爲業,名詞作動詞。
爲觀遊:經營園林遊覽。爲,從事,經營。
爭迎取養:爭着迎接僱用(郭橐駝),取養,僱用。
或:或者。
移徙:指移植。徙,遷移。
碩茂:高大茂盛。
早實:早結果實。實,結果實,名詞做動詞。
以:而且,連詞,作用同「而」。
蕃:多。
他植者:其他種樹的人。
窺伺效慕:暗中觀察,羨慕效仿。窺伺,偷偷地察看;效慕,仿效。
莫:沒有誰,代詞。
如:比得上,動詞。
有問之:有人問他(種樹的經驗)。
木:樹。
橐駝:古人最鄭重最恭敬的自稱法,是自稱其名,可譯「我」。
壽且孳(zī):活得長久而且繁殖茂盛。孳,繁殖。
天:指自然生長規律。
致其性: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長。致,使達到。
焉爾:罷了,句末語氣詞連用。
凡:凡是,所有,表示概括,副詞。
植木之性:按樹木的本性種植。性,指樹木固有的特點。
本:樹根。
欲:要。
舒:舒展。
培:培土。
故:舊。
築:搗土。
密:結實。
既然:已經這樣。
已:(做)完了。
勿動:不要再動它。
勿慮:不要再擔心它。
去:離開。
顧:回頭看。
其:如果,連詞。
蒔(shì):栽種。
若子:像對待子女一樣精心。
置:放在一邊。
若棄:像丟棄了一樣不管。
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那麼樹木的生長規律可以保全而它的本性得到了。則,那麼,連詞;者:助詞,無義。
不害其長:不妨礙它的生長。
而已:罷了,句末語氣詞連用。
碩茂:使動用法,使高大茂盛。
不抑耗其實:不抑制、損耗它的果實(的成熟過程)。
早而蕃(fán):使動用法,使……(結實)早而且多。
根拳:樹根拳曲。
土易:更換新土。
若不過焉則不及:如果不是過多就是不夠。焉,句中語氣詞,無義。
苟:如果,連詞。
反是者:與此相反的人。
愛之太恩:愛它太情深。恩,有情義。這裏可引申爲」深「的意思。
憂之太勤:擔心它太過分。
甚者:更嚴重的。甚,嚴重。
爪其膚:掐破樹皮。爪,掐,作動詞用。以,表目的,連詞,用來。
驗:檢驗,觀察。
生枯:活着還是枯死。
疏密:指土的松與緊。
日以離:一天天地失去。以,連詞,連接狀語和動詞,不譯。
不我若:不若我,比不上我。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一般要置於動詞前。若,及,趕得上,動詞。
之:助詞,的。
道:指種樹的經驗。
之:代詞,指種樹之「道」。
官理:爲官治民。理,治理,唐人避高宗李治名諱,改「治」爲「理」。
而已:罷了。
理:治理百姓。
長(zhǎng)人者:爲人之長者,指當官治民的地方官。大縣的長官稱「令」,小縣的長官稱「長」。
煩其令:不斷發號施令。煩,使繁多。
若甚憐:好像很愛(百姓)。
焉:代詞,同「之」。
而:但,連詞。
卒以禍:以禍卒,以禍(民)結束。卒,結束。
官命:官府的命令。
促爾耕:催促你們耕田。
勖(xù):勉勵。植:栽種。
督:督促。
獲:收割。
早繅(sāo)而緒:早點繅好你們的絲。繅,煮繭抽絲;而,通「爾」,你們;緒:絲頭。
早織而縷:早點紡好你們的線。縷,線。
字:養育。
遂而雞豚(tún):餵養好你們的雞和豬。遂,順利地成長;豚,豬。
聚之:召集百姓。聚,使聚集。
木:這裏指木梆。
吾小人:我們小百姓。
輟飧(sūn)饔(yōng):不喫飯。輟,停止;飧,晚飯;饔,早飯。
以:來,連詞。
勞吏者:慰勞當差的。
且:尚且。
暇:空暇。
何以:以何,靠什麼。
蕃吾生:繁衍我們的生命,即使我們的人口興旺。
安吾性:安定我們的生活。性,生命。
病且怠:困苦又疲勞。病,困苦;怠,疲倦。
若是:像這樣。
與吾業者:與我同行業的人,指「他植者」。
其:大概,語氣詞。
類:相似。
嘻:感嘆詞,表示高興。
不亦善夫:不是很好嗎?夫,句末語氣詞。
養人:養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諱,改「民」爲「人」。
傳:作傳。
以爲:以(之)爲,把它作爲。
戒:鑑戒。

簡介

該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論色彩的傳記文,一個諷喻性極強的寓言故事。郭橐駝種樹的事蹟已不可考,後世學者多認爲這是設事明理之作。該文針對當時官吏繁政擾民的現象。
中唐時期,豪強地主兼併掠奪土地日益嚴重,「富者兼地數萬畝,貧者無容足之居」。僅有一點土地的農民,除了交納正常的捐粟外,還要承受地方軍政長官攤派下來的各種雜稅。據《舊唐書·食貨志》記載,各地官僚爲鞏固自己的地位,競相向朝廷進奉,加緊對下層的盤剝,於是「通津達道者稅之,蒔蔬藝果者稅之,死亡者稅之」,民不聊生。這就是柳宗元寫作該文的社會背景。
通過對郭橐駝種樹之道的記敘,說明「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是「養樹」的法則,並由此推論出「養人」的道理,指出爲官治民不能「好煩其令」,批評當時唐朝地方官吏擾民、傷民的行爲,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願望。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郭橐駝,不知道他起初叫什麼名字。他患了脊背彎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彎腰行走,就像駱駝一樣,所以鄉里人稱呼他叫「橐駝」。橐駝聽說後,說:「這個名字很好啊,這樣稱呼我確實恰當。」於是他捨棄了他原來的名字,也自稱起「橐駝」來。
他的家鄉叫豐樂鄉,在長安城西邊。郭橐駝以種樹爲職業,凡是長安富豪人家修建觀賞遊覽場所及販賣水果的人,都爭着把他接到家裏奉養。觀察橐駝種的樹,有的是移植來的,也沒有不成活的;而且長得高大茂盛,結果實早而且多。其他種樹的人即使暗中觀察、羨慕效仿,也沒有誰能比得上。
有人問他種樹種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說:「我郭橐駝不是能夠使樹木活得長久而且長得很快,只不過能夠順應樹木的天性,來實現其自身的習性罷了。但凡種樹的方法,它的樹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來培育樹苗的土,它搗土要結實。已經這樣做了,就不要再動,不要再憂慮它,離開它不再回顧。栽種時要像對待子女一樣細心,栽好後要像丟棄它一樣放在一邊,那麼樹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習性就得以實現。所以我只不過不妨礙它的生長罷了,並不是有能使它長得高大茂盛的辦法;只不過不抑制、減少它的結果罷了,也並不是有能使它果實結得早又多的辦法。別的種樹人卻不是這樣,樹根拳曲又換了生土;他培土的時候,不是過多就是過少。如果有能夠和這種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過於吝惜它們了,擔心它太過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經離開了,又回頭去看看。更嚴重的,甚至用指甲劃破樹皮來觀察它是活着還是枯死了,搖晃樹根來看它是否栽結實了,這樣樹木的天性就一天天遠去了。雖然說是喜愛它,這實際上是害了它,雖說是擔心它,這實際上是仇視它。所以他們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麼呢?」
問的人說:「把你種樹的方法,轉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嗎?」橐駝說:「我只知道種樹罷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職業。但是我住在鄉里,看見那些官吏喜歡不斷地發號施令,好像是很憐愛(百姓)啊,但百姓最終反因此受到禍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來大喊:『長官命令:催促你們耕地,勉勵你們種植,督促你們收穫,早些煮繭抽絲,早些織你們的布,養育你們的小孩,喂大你們的雞和豬。』一會兒打鼓招聚大家,一會兒鼓梆召集大家,我們這些小百姓停止喫早、晚飯去慰勞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們繁衍生息,使我們民心安定呢?所以我們既困苦又疲乏,像這樣(治民反而擾民),它與我種樹的行當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問的人說:「不也是很好嗎!我問種樹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爲這件事作傳把它作爲官吏們的鑑戒。

評價

清·朱宗洛《古文一隅·卷中》:嘗謂大家之文,多以意勝,而意又要善達。其所以善達者,非以詞糾纏敷衍之謂也,蓋一意耳。或借粗以明精,如此文養樹云云是也;或借彼以證此,如以他植者來陪襯是也;或去淺取深,如「既然已」,及「苟有能反是者」與「甚者」云云是也;或反與正相足,如中間」其本欲舒』數句正說,而後又用「非有能」以反繳是也。至一段中或先用虛提,中用申說,後用實繳;或兩段中一正一反一逆一順錯間相生;或一篇中前虛後實,前賓後主,前提後應。變化伸縮,則題意自達,不犯糾纏敷衍之病矣。處處樸老簡峭,在《柳集》中應推爲第一。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