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送應氏二首

【其一】
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
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
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
側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
遊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
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
念我平常居,氣結不能言。
【其二】
清時難屢得,嘉會不可常。
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
願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親暱並集送,置酒此河陽。
中饋豈獨薄,賓飲不盡觴。
愛至望苦深,豈不愧中腸!
山川阻且遠,別促會日長。
願爲比翼鳥,施翮起高翔。
                

詩集

暫無內容

註解

北邙:山名,在洛陽東北。
阪(bǎn):同“坂”,山坡。
“宮室盡燒焚”句: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遷都長安,把洛陽的宗廟宮室全部焚燬。
頓:塌壞。
擗(pǐ):分裂。
荊棘參天:形容十分荒涼。參天,上高至天。
耆老(qí):猶言德高之老年人。耆,六十歲以上的人。
疇:田畝。
田:動詞,耕種。
“念我平常居”句:代久不歸的遊子(即應氏)設詞,應氏曾居家於洛陽。平常居,一作“平生親”。
清時:太平之時,黃河變清,叫清時。
嘉會:歡會。
終極:窮盡。
嬿婉:歡樂。
我友:指應氏。
之:去、往。
朔方:北方,指鄴之冀州。
親暱:朋友。
河陽:孟津渡,在河南省孟縣南。
“中饋豈獨薄,賓飲不盡觴”句:難道是預備的酒食不夠嗎?是因爲在此離別之際,飲一千杯酒都還覺得不夠罷了。中饋,酒食。
“愛至望苦深”句:猶言朋友之間情誼越深,離別時的悲苦就越深。
“豈不愧中腸”句:離別的時間過得很快,再見面卻遙遙無期。
施翮(hé):展翅。翮,鳥翎的莖,代指鳥的翅膀。

簡介

《送應氏二首》是三國時期文學家曹植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是曹植於建安十六年隨曹操西征馬超,路過洛陽時送別應瑒、應璩兄弟所作。第一首,寫洛陽遭董卓之亂以後的荒涼景象,第二首寫朋友分離時的不捨。全詩語言質樸,無過分的鋪採文藻,然其真實的感受和感情溢於言表。

佳句

  • 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
  • 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

翻譯

【其一】
一步步登上北邙山山坡,遠遠望見洛陽四周羣山。
洛陽城顯得多麼的寂寞,昔日的宮室全都被燒焚。
隨處可見的是殘垣斷壁,叢生的荊棘高入了雲天。
再也尋不見舊時的老人,看到的盡是些小夥少年。
踏足地面覓不出條路徑,荒蕪了的土地誰來耕田!
遊子已經多年沒有歸來,再也認不得交錯的陌阡。
城郊的野外多麼地蕭條,千里之內也見不到人煙。
想起平日一道生活的人,傷心哽咽竟無片語只言。
【其二】
太平的盛世百年難見,歡樂的聚會不可常逢。
天地之悠悠無窮無盡,人生之壽命短如晨霜。
願我的好友諸事順利,平安抵達鄴城的北方。
親密的友人聚首相送,設宴餞行在名都洛陽。
難道是酒宴不夠豐盛?是賓客觥酬不夠歡暢。
情誼越深則離別越苦,怎能不使我心愧難當?
此去的山川既阻且長,離別時匆匆會面更難。
我多希望化成比翼鳥,與你們展翅一同飛翔。

評價

元人劉履《選詩補註·卷二》:《送應氏二首》,賦也。……既傷洛陽被焚,荊棘荒穢,則清時之難得可知。復言遊子久不歸,念我平生居,則嘉會之常不可知矣。故於此嘆人生之脆促,願得常相歡洽,而今親友遠遊北方,則其情念當何如哉!
日本學者吉川幸次郎評第二首詩:曹植詩中所見對友情如此強烈的讚美,在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性質。……在曹植之後,友情成爲中國詩歌最爲重要的主題,它所佔有的地位,如一男女愛情之於西洋詩。這個創始者就是曹植。換言之,是曹植髮現了友情對於人生的價值。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