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三國

簡介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東漢與西晉之間的分裂對峙時期,有魏(曹魏)、蜀(蜀漢)、吳(東吳)三個政權。三國時代波瀾壯闊,充滿生機,常引起後人追思。從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離開洛陽開始,此時東漢已經崩潰;208年赤壁之戰後開始,此時三國鼎立形成雛型。歷史學家多注重三國鼎立的形成與過程,自184年東漢開始失去政權實體及羣雄割據,形成了三國雛型至魏代漢爲止,所以往往將184年到220年的時間納入三國時期加以討論。時至今日,三國的人物及事件仍然經常成爲電視、電影及電玩遊戲的題材。

詩人 (14)

曹植 🔥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爲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爲“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諸葛亮 🔥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在世時被封爲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爲武興王。諸葛亮爲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等,並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234年在陝西省岐山縣五丈原逝世。成都、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曹丕 🔥

魏文帝,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桓,魏武帝與武宣卞皇后之嫡長子。曹魏開國皇帝,黃初元年(西元二二〇年)至黃初七年(西元二二六年)在位。魏文帝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爲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黃初元年正月,魏武帝逝世,繼任丞相、魏王。後受漢禪登基。

嵇康 🔥

嵇康,字叔夜。漢族,譙國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曹魏時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正始末年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爲“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嵇康爲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爲妻,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後因得罪鍾會,爲其誣陷,而被司馬昭處死,年僅三十九歲。 嵇康善文,工於詩,風格清峻。他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有《嵇康集》傳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時代思想,並且給後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啓發。其人格魅力令他在當時亦屬名士,被袁宏稱爲“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蹟與遭遇對於後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着巨大影響。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等多重屬性,後世學者對他的解讀也趨於多元化。

甄宓

甄宓(文昭甄皇后)中山無極人,漢太保甄邯的後人,父親官至上蔡令,“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爲一絕世美女。三歲時失去父親,九歲能文識禮,看懂過去的成敗得失。建安年,袁紹爲次子袁熙取她爲妻。後來曹操與袁紹宣戰,袁熙被外調出去守幽州,甄氏獨自留在冀州。袁紹兵敗,曹軍將冀州踏平,曹丕趁亂取她爲妻,很是寵愛,之後她爲丕生下曹睿(即魏明帝)和東鄉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稱帝。甄皇后不僅賢德,而且文才出衆,留有《甄皇后詩選》,其中的《塘上行》堪稱樂府詩歌的典範,膾炙人口,流傳至今。後明帝即位,追封她爲“文昭皇后”,併爲她重修墳墓。

劉伶

劉伶,字伯倫,沛國(今安徽宿州)人,魏晉時期詩人。 曾爲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的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對朝廷策問,強調無爲而治,以無能罷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頌》,宣揚老莊思想和縱酒放誕之情趣,蔑視傳統“禮法”,是竹林七賢社會地位最低的一個。 魏正始年間,劉伶與嵇康、阮籍、山濤、向秀、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他們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於當時的血腥統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採用比興、象徵、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劉伶今唯存《酒德頌》文一篇,《北芒客舍》詩一首。

孫皓

即吳末帝。三國吳皇帝,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孫權之孫,孫和之子。孫休立,封爲烏程侯。休卒,迎立爲帝。在位期間,專橫殘暴,奢侈荒淫,大失民心。天紀四年,晉武帝六路出兵攻吳,大將王浚先到建業,皓出降,封歸命侯,吳亡。在位十六年。

邯鄲淳

三國魏潁川人,一名竺,字子叔。博學有才,又善《蒼》、《雅》蟲篆,許氏字指。漢獻帝初平中,客荊州,曹操召見,禮敬之。遣淳詣曹植,與曹植友善,屢稱其才。魏文帝立,以爲博士、給事中,作《投壺賦》奏之。工書法,諸體皆能,善作小字。

楊泉

楊泉,字德淵,別名楊子,生卒年不詳,西晉梁國 [1] (治今安徽碭山 [2] )人。西晉時期哲學家,道家崇有派代表人物。 楊泉曾爲吳國(今浙江紹興)處士。太康六年(公元280年),西晉滅吳國後,楊泉被徵入晉。 [3] 不久隱居著述,仿揚雄著《太玄經》14卷,又著《物理論》16卷、集2卷。

裴秀

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彥。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東漢尚書令裴茂之孫,曹魏光祿大夫裴潛之子。魏晉時期名臣,著名地圖學家。 裴秀出身著名的大族“河東裴氏”,少年時便頗有名氣,後被大將軍曹爽闢爲掾屬,世襲父爵清陽亭侯,遷黃門侍郎。高平陵之變後,因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罷免。此後歷任廷尉正、安東將軍及衛將軍司馬,參與謀劃軍國之政,參與平定諸葛誕叛亂。因功轉任尚書,進封魯陽鄉侯。魏元帝繼位後,進爵魯陽縣侯,任尚書僕射。鹹熙元年(264年),受命負責修改官制,又提議恢復五等爵制。五等制恢復後,獲封濟川侯,他又建議立司馬炎爲世子。司馬炎繼位晉王后,拜裴秀爲尚書令、右光祿大夫。西晉建立後,加左光祿大夫,封鉅鹿郡公。泰始三年(267年),升任司空。泰始七年(271年),因服食寒食散後飲冷酒而逝世,年四十八,諡號“元”。有文集三卷。 裴秀作《禹貢地域圖》,開創了中國古代地圖繪製學。李約瑟稱他爲“中國科學製圖學之父”,與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無名氏

三國佚名作者的統稱。

鍾繇

鍾繇(yáo),字元常。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著名書法家、政治家。 鍾繇早年相貌不凡,聰慧過人。歷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助漢獻帝東歸有功,封東武亭侯。後被曹操委以重任,爲司隸校尉,鎮守關中,功勳卓著。以功累遷前軍師。魏國建立,任大理,又升爲相國。曹魏建立後,歷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職,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時期,與華歆、王朗併爲三公。太和四年(230年),鍾繇去世,諡號“成”。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庭廟。 鍾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爲“楷書鼻祖”。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人都曾經潛心鑽研其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爲“鐘王”。南朝庾肩吾將鍾繇的書法列爲“上品之上”,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則評其書法爲“神品”。

夏侯玄

夏侯玄,字泰初(《三國志》等作太初)。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玄學家、文學家、官員,徵南大將軍夏侯尚之子、右將軍夏侯霸之侄、大將軍曹爽表弟。 魏文帝時世襲其父爵位,明帝時任散騎黃門侍郎、羽林監。少帝曹芳繼位後,拜爲散騎常侍、中護軍。後外放任徵西將軍,與曹爽策劃駱谷之役,大失人心。高平陵之變後,被剝奪兵權,入朝任大鴻臚、太常等職。嘉平六年(254年),中書令李豐與外戚張緝密謀誅殺大將軍司馬師,以夏侯玄代替他主政。但密謀泄露,夏侯玄被司馬師殺害,夷滅三族。臨死時,仍然面不改色,從容受刑,年四十六。 夏侯玄少時有名望,儀表出衆,時人目之以爲“朗朗如日月之入懷”。在政治上,提出了“審官擇人”、“除重官”、“改服制”等制度,司馬懿認爲“皆大善”。他博學多識,才華出衆,尤其精通玄學,被譽爲“四聰”之一,與何晏等人開創了魏晉玄學的先河,是早期的玄學領袖。

王肅 🔥

王肅字子雍。東海郡郯縣 (今山東臨沂市郯城西南) 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經學家,司徒王朗之子、晉文帝司馬昭岳父。 王肅出身東海王氏,早年任散騎黃門侍郎,襲封蘭陵侯。後升任散騎常侍,又兼祕書監及崇文觀祭酒,屢次對時政提出建議。後歷任廣平太守、侍中、河南尹等職。曹芳被廢時,他以迎接曹髦繼位。又幫助司馬師平定毌丘儉之亂,再遷中領軍,加散騎常侍。甘露元年(256年),王肅去世,享年六十二歲,追贈衛將軍,諡號景侯。唐代時作爲二十二先賢配享孔子。宋真宗時追贈司空。 王肅師從大儒宋忠,曾遍注羣經,對今、古文經意加以綜合。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借鑑《禮記》、《左傳》、《國語》等,編撰《孔子家語》等以宣揚道德價值,將其精神理念納入官學,其所注經學在魏晉時期被稱作“王學”。 王肅不僅在經典的註釋上與鄭學針鋒相對,並取得官方學術地位。同時,爲了進一步表明自己的思想觀點,也爲他的思想確立理論根據,他借“聖人”孔子及其子孫之口,僞造《孔叢子》、《聖證論》。這些言論雖然大多出自前人之書,看似抄錄,卻有不少改動,有許多他自己的話。他用聖人的話來立論,是儒家經典地位尊崇形式下的一種手段;是借聖人之口說自己想說的話。 他在《孔子家語》及《孔叢子》中,從各個不同角度來論述治國思想、方法,以及用人等重大問題。而在尊崇孔子儒學的名義下,把道家無爲而治的思想包含進去,成爲新時代新思想的融合體,這也是王肅在學術上壓倒鄭玄,能夠列於學官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反映出經學向玄學過渡的時代思想特色。 王肅除了註釋經典,僞造《孔叢子》之外,他在政治生涯中,還針對時事,頻頻向統治者建議,又表現出儒家入世的積極態度。王肅的學術活動不僅使人們懷疑鄭玄經學的權威性,更影響了王弼、何晏等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他從統治階級的利益出發,爲維護傳統的儒家學說,把道家的天道觀和無爲而治的政治思想融合到儒家中來,反映出漢魏之際的儒學向道家學說靠攏,可以說是學術風氣轉變的先導。 《隋書·經籍志》著錄王肅作品二十餘種,一百九十餘卷,皆佚。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錄其佚作有:《周易王氏注》、《禮記王氏注》、《尚書王氏注》各二卷,《周易王氏音》、《毛詩義駁》、《毛詩奏事》、《毛詩問難》、《喪服經傳王氏注》、《王氏喪服要記》、《春秋左傳王氏注》、《論語王氏義說》、《孝經王氏解》、《聖證論》、《王子正論》各一卷,《毛詩王氏注》四卷,共計十五種二十一卷。此外,還有《孔子家語》,其注本今傳。還有議論朝廷的典制、郊祀、宗廟、輕重等的作品共百餘篇。在漢張霸所僞造的百兩《尚書》亡佚後又僞造了今本《僞古文尚書》。 另《全三國文》也記載王肅曾爲《書》、《詩》、《論語》、《三禮》、《左氏春秋傳》作註解,還撰定其父王朗所作的《易傳》,在官方都得到推行。還有《聖證論》十二卷,《政論》十卷,文集五卷。 《全三國文》還收錄有《格虎賦》、《請爲大司馬曹真臨吊表》、《奉詔爲瑞表》、《論祕書丞郎表》、《祕書不應屬少府表》、《表》、《賀瑞應表》、《諫徵蜀疏》、《陳政本疏》、《請山陽公稱皇配諡疏》、《上疏請恤役平刑》、《祭議》、《又奏》、《議祀圓丘方澤宜宮縣樂八佾舞》、《又議》、《郊廟樂舞議》、《告瑞祀天宜以地配議》、《祀社議》、《祀五郊六宗及厲殃議》、《已遷主諱議》、《諸王國相宜爲國王服斬衰議》、《王侯在喪襲爵議》、《吊陳羣母議》、《臘議》、《答尚書難》、《答劉氏弟子問》、《答尚書訪》、《答武竺訪》、《廣平太守下教問張臻家》、《與廣陵太守書》、《孔子家語解序》、《宗廟頌》、《賀正儀》、《納徵辭》、《家誡》。

作品 (42)

前出師表

三國 - 諸葛亮

後出師表

三國 - 諸葛亮

七步詩

三國 - 曹植

洛神賦

三國 - 曹植

燕歌行(其一) 🔥

三國 - 曹丕

七哀詩 🔥

三國 - 曹植

白馬篇 🔥

三國 - 曹植

燕歌行(其二)

三國 - 曹丕

贈白馬王彪(並序) 🔥

三國 - 曹植

典論 · 論文

三國 - 曹丕

銅雀臺賦

三國 - 曹植

情詩

三國 - 曹植

美女篇 🔥

三國 - 曹植

怨歌行

三國 - 曹植

與呂長悌絕交書

三國 - 嵇康

塘上行

三國 - 甄宓

野田黃雀行 🔥

三國 - 曹植

雜詩七首(其四) 🔥

三國 - 曹植

門有萬里客行

三國 - 曹植

名都篇 🔥

三國 - 曹植

薤露

三國 - 曹植

仙人篇

三國 - 曹植

送應氏二首 🔥

三國 - 曹植

梁甫行

三國 - 曹植

吁嗟篇

三國 - 曹植

贈秀才入軍 🔥

三國 - 嵇康

僞古文尚書 · 周書 · 泰誓(中)

三國 - 王肅

兵要

三國 - 諸葛亮

僞古文尚書 · 商書 · 說命(中)

三國 - 王肅

物理論

三國 - 楊泉

僞古文尚書·周書·旅獒

三國 - 王肅

誡子書

三國 - 諸葛亮

將苑 · 卷一 · 兵權 🔥

三國 - 諸葛亮

將苑 · 卷一 · 知人性

三國 - 諸葛亮

將苑 · 卷一 · 將器

三國 - 諸葛亮

將苑 · 卷一 · 將志

三國 - 諸葛亮

將苑 · 卷一 · 將剛

三國 - 諸葛亮

將苑 · 卷一 · 將驕吝

三國 - 諸葛亮

將苑 · 卷一 · 智用

三國 - 諸葛亮

將苑 · 卷一 · 腹心

三國 - 諸葛亮

將苑 · 卷二 · 假權

三國 - 諸葛亮

將苑 · 卷二 · 便利

三國 - 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