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隨園食單 · 須知單

學問之道,先知而後行,飲食亦然。作《須知單》。
【先天須知】
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資稟。人性下愚,雖孔、孟教之,無益也;物性不良,雖易牙烹之,亦無味也。指其大略:豬宜皮薄,不可腥臊;雞宜騸嫩,不可老稚;鯽魚以扁身白肚爲佳,烏背者,必崛強於盤中;鰻魚以湖溪游泳爲貴,江生者,必搓訝其骨節;谷喂之鴨,其膘肥而白色;奎土之筍,其節少而甘鮮;同一火腿也,而好醜判若天淵;同一臺鱉也,而美惡分爲冰炭;其他雜物,可以類推。大抵一席佳餚,司廚之功居其六,買辦之功居其四。
【作料須知】
廚者之作料,如婦人之衣服首飾也。雖有大姿,雖善塗抹,而敝衣藍縷,西子亦難以爲容。善烹調者,醬用伏醬,先嚐甘否;油用香油,須審生熟;酒用酒釀,應去糟粕;醋用米醋,須求清例。且醬有清濃之分,油有葷素之別,酒有酸甜之異,醋有陳新之殊,不可絲毫錯誤。其他蔥、椒、姜、桂、糖、鹽,雖用之不多,而俱宜選擇上品。蘇州店賣秋油,有上、中、下三等。鎮江醋顏色雖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以板浦醋爲第一,浦口醋次之。
【洗刷須知】
洗刷之法,燕窩去毛,海蔘去泥,魚翅去沙,鹿筋去臊。肉有筋瓣,剔之則酥;鴨有腎臊,削之則淨;魚膽破,而全盤皆苦;鰻涎存,而滿碗多腥;韭刪葉而白存,菜棄邊而心出。《內則》曰:“魚去乙,鱉去醜。”此之謂也。諺雲:“若要魚好喫,洗得白筋出。”亦此之謂也。
【調劑須知】
調劑之法,相物而施。有酒水兼用者,有專用酒不用水者,有專用水不用酒者;有鹽醬並用者,有專用清醬不用鹽者,有用鹽不用醬者;有物太膩,要用油先炙者;有氣大腥,要用醋先噴者;有取鮮必用冰糖者;有以乾燥爲貴者,使其味入於內,煎炒之物是也;有以湯多爲貴者,使其味溢於外,清浮之物是也。
【配搭須知】
諺曰:“相女配夫。”《記》曰:“儗人必於其倫。”烹調之法,何以異焉?凡一物烹成,必需輔佐。要使清者配清,濃者配濃,柔者配柔,剛者配剛,方有和合之妙。其中可葷可素者,蘑菇、鮮筍、冬瓜是也。可葷不可素者,蔥韭、茴香、新蒜是也。可素不可葷者,芹菜、百合、刀豆是也。常見人置蟹粉於燕窩之中,放百合於雞、豬之肉,毋乃唐堯與蘇峻對坐,不太悻乎?亦有交互見功者,炒葷萊,用素油,炒素菜,用葷油是也。
【獨用須知】
味太濃重者,只宜獨用,不可搭配。如李贊皇、張江陵一流,須專用之,方盡其才。食物中,鰻也,鱉也,蟹也,鰣魚也,牛羊也,皆宜獨食,不可加搭配。何也?此數物者味甚厚,力量甚大,而流弊亦甚多,用五味調和,全力治之,方能取其長而去其弊。何暇舍其本題,別生枝節哉?金陵人好以海蔘配甲魚,魚翅配蟹粉,我見輒攢眉。覺甲魚、蟹粉之味,海蔘、魚翅分之而不足;海蔘、魚翅之弊,甲魚、蟹粉染之而有餘。
【火候須知】
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有須武火者,煎炒是也,火弱則物疲矣。有須文火者,煨煮是也,火猛則物枯矣。有先用武火而後用文火者,收湯之物是也;性急則皮焦而裏不熟矣。有愈煮愈嫩者,腰子、雞蛋之類是也。有略煮即不嫩者,鮮魚、酣蛤之類是也。肉起遲則紅色變黑,魚起遲則活肉變死。屢開鍋蓋,則多沫而少香。火熄再燒,則無油而味失。道人以丹成九轉爲仙,儒家以無過、不及爲中。司廚者,能知火候而謹伺之,則幾於道矣。魚臨食時,色白如玉,凝而不散者,活肉也;色白如粉,不相膠粘者,死肉也。明明鮮魚,而使之不鮮,可恨己極。
【色臭須知】
目與鼻,口之鄰也,亦口之媒介也。嘉餚到目。到鼻,色臭便有不同。或淨若秋雲,或豔如琥珀,其芬芳之氣亦撲鼻而來,不必齒決之,舌嘗之,而後知其妙也。然求色豔不可用糖炒,求香不可用香料。一涉粉飾便傷至味。
【遲速須知】
凡人請客,相約於三日之前,自有工夫平章百味。若斗然客至,急需便餐;作客在外,行船落店,此何能取東海之水,救南池之焚乎?必須預備一種急就章之菜,如炒雞片,炒肉絲,炒蝦米豆腐及糟魚、茶腿之類,反能因速而見巧者,不可不知。
【變換須知】
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猶如聖人設教,因才樂育,不拘一律。所謂君子成人之美也。今見俗廚,動以雞,鴨、豬、鵝一湯同滾,遂令千手雷同,味同嚼蠟。吾恐雞、豬。鵝、鴨有靈,必到在死城中告狀矣。善治菜者,須多設鍋、竈、盂、鉢之類,使一物各獻一性,一碗各成一味。嗜者舌本應接不暇,自覺心花頓開。
【器具須知】
古語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語是也。然宣、成、嘉、萬窯器太貴,頗愁損傷,不如竟用御窯:已覺雅麗。惟是宜碗者碗,宜盤者盤,宜大者大,宜小者小,參錯其間,方覺生色。若闆闆於十碗八盤之說,便嫌笨俗。大抵物貴者器宜大,物賤者器宜小。煎炒宜盤,湯羹宜碗,煎炒宜鐵鍋,煨煮宜砂罐。
【上菜須知】
上菜之法,鹽者宜先,淡者宜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後。且天下原有五味,不可以鹹之一味概之。度客食飽,則脾困矣,須用辛辣以振動之;慮客酒多,則胃疲矣,須用酸甘以提醒之。
【時節須知】
夏日長而熱,宰殺太早,則肉敗矣。冬日短而寒,烹飪稍遲,則物生矣。冬宜食牛羊,移之於夏,非其時也。夏宜食幹臘,移之於冬,非其時也。輔佐之物,夏宜用芥末,冬宜用胡椒。當三伏大而得冬醃菜,賤物也,而竟成至賓矣。當秋涼時而得行鞭筍,亦賤物也,而視若珍饈矣。有先時而見好者,三月食鰣魚是也。有後時而見好者,四月食芋芳是也。其他亦可類推。有過時而不可喫者,蘿蔔過時則心空,山筍過時則味苦,刀鱭過時則骨硬。所謂四時之序,成功者退,精華已竭,褰裳去之也。
【多寡須知】
用貴物宜多,用賤物宜少。煎炒之物多,則火力不透,肉亦不松。故用肉不得過半斤,用雞、魚不得過六兩。或問:食之不足如何?曰:俟食畢後另炒可也。以多爲貴者,白煮肉,非二十斤以外,則淡而無味。粥亦然,非鬥米則汁漿不厚,且須扣水,水多物少,則味亦薄矣。
【潔淨須知】
切蔥之刀,不可以切筍;搗椒之臼,不可以搗粉。聞菜有抹布氣者,由其布之不潔也;聞菜有砧板氣者,由其板之不淨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廚先多磨刀,多換布,多刮板,多洗手,然後治萊。至於口吸之菸灰,頭上之汗汁,竈上之蠅蟻,鍋上之煙煤,一玷入菜中,雖絕好烹庖,如西子蒙不潔,人皆掩鼻而過之矣。
【用纖須知】
俗名豆粉爲纖者,即拉船用纖也,須顧名思義。因治肉者要作團而不能合,要作羹而不能膩,故用粉以牽合之。煎炒之時,慮肉貼鍋,必至焦老,故用粉以護持之。此纖義也。能解此義用纖,纖必恰當,否則亂用可笑,但覺一片糊塗。漢制考齊呼曲麩爲媒,媒即纖矣。
【選用須知】
選用之法,小炒肉用後臀,做肉圓用前夾心,煨肉用硬短勒。炒魚片用青魚、季魚,做魚鬆用鯶魚,鯉魚。蒸雞用雛雞,煨雞用騸雞,取雞汁用老雞;雞用雌才嫩,鴨用雄才肥;藥菜用頭,芹韭用根;皆一定之理。餘可類推。
【疑似須知】
味要濃厚,不可油膩;味要清鮮,不可淡薄。此疑似之間,差之毫釐,失以千里。濃厚者,取精多而糟粕去之謂也;若徒貪肥膩,不如專食豬油矣。清鮮者,真味出而俗塵無之謂也;若徒貪淡薄,則不如飲水矣。
【補救須知】
名手調羹,鹹淡合宜,老嫩如式,原無需補救。不得已爲中人說法,則調味者,寧淡毋鹹;淡可加鹽以救之,鹹則不能使之再淡矣。烹魚者火候以補之,老則不能強之再嫩矣。比中消息,於一切下作料時,靜觀火色便可參詳。
【本分須知】
滿洲菜多燒煮,漢人菜多羹湯,童而習之,故擅長也。漢請滿人,滿請漢人,各用所長之菜,轉覺人口新鮮,不失邯鄲故步。今人忘其本分,而要格外討好。漢請滿人用滿菜,滿請漢人用漢菜,反致依樣葫蘆,有名無實,畫虎不成反類犬矣。秀才下場,專作自己文字,務極其工,自有遇合。若逢一宗師而摹仿之,逢一主考而摹仿之,則掇皮元真,終身不中矣。
                

詩集

註解

暫無內容

簡介

暫無內容

佳句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翻譯

求知求善,應先認識它,而後再去踐行。飲食也是如此,所以寫了《須知單》。
【先天須知】
世間萬物都有它們與生俱來的品質與特性,就如同人都有各自的資質稟賦一樣。如果一個人過於愚笨,那就算是孔子、孟子來教他,恐怕也是無能爲力的。同樣地,食材質量不佳,就算是易牙這樣的名廚來了,也很難把它們做成好菜。怎樣纔算好食材?大體上來看:豬肉應當皮薄一點,不宜帶有腥臊氣;雞肉最好取自鮮嫩的騸雞或童子雞,不宜選用太老或太小的雞;選取的鯽魚最好是扁身白肚子的,而烏背的鯽魚,脊骨較粗,會僵硬地凸起在盤子中,沒有食相,倒人胃口;在湖泊和溪流中生活的鰻魚最好,生活在江水中的鰻魚,魚刺硬且錯亂,就像樹枝一樣;用穀物餵養的鴨子,長得又白又肥;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長出來的竹筍,竹節少,味道又鮮美;即使同爲火腿,不同的火腿的質量也會有天壤之別;臺鯗也是如此,不同的品質有如冰和炭一樣差別巨大。其他的各種食材,都可依此類推。所以說,大體上做出一桌美味佳餚,負責烹飪的廚師的功勞佔六成,而採購食材的人的功勞則佔了四成。
【作料須知】
廚師手中的作料,如同女人穿戴的衣服和首飾一樣。一個美若天仙又善於化妝的女子,如果她穿着破爛的衣服,即便這個女子是西施,也難以展現她的美貌。善於烹調的人,選醬就選三伏天製作的伏醬,在用醬之前,先要嘗一嘗它的味道是否甘美;選油時,則選用芝麻香油,還要鑑別一下油是生油還是熟油;以酒做調料時,則會選用江米酒,還需要把釀製產生的酒渣濾掉;醋則會選用米醋,並要求它澄清不混濁。此外,醬還有清淡與濃烈之分,油有葷與素的差別,酒有味道的酸與甜的差異,醋也有陳醋和新醋的不同,使用的時候,要謹慎地選擇,不能有絲毫的差錯。其他的調味品,如蔥、椒、姜、桂皮、糖、鹽等,雖然用得不多,但仍需選用質量上好的。蘇州店所賣的秋油,根據質量,分爲上、中、下三個等級。鎮江醋雖然顏色好看,但酸味不太足,失掉了醋所應有的特色。所以,醋最好喫的還是板浦醋,其次爲浦口醋。
【洗刷須知】
對食材進行清潔要講究方法,清洗燕窩的時候要把窩中的燕毛揀乾淨,海蔘中的泥要衝掉,魚翅中粘着的沙子要洗掉,鹿筋食用前則要去掉臊味。豬肉中有筋瓣,只有把它們都剔去,豬肉纔會燒得酥透;鴨子腎臊味重,把它割去之後,臊味會消失;做魚時,魚膽破了,整個菜都會變苦;鰻魚身上的黏液如果不清洗乾淨,滿盤菜都會被腥味佔據;喫韭菜時應該去掉葉子只留下韭白;青菜要去掉邊緣部分,只留下菜心。《內則》中寫道:“喫魚要去掉魚目旁的骨頭,喫鱉要去掉鱉的肛門。”講的就是清潔食材的方法。俗話說:“要想把魚做得好喫,就要把白筋洗出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調劑須知】
調劑食物的方法,根據食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別。有的菜必須和酒、水一起燒製,有的菜只用酒不用水,而有的菜則只用水不用酒;而有的菜需要和鹽、清醬一起燒製,有的菜只用清醬不用鹽,有的菜則只用鹽不用清醬;有的食物過於油膩,必須先用油炸一下,出出肥油;有的食物腥氣太重,要先用醋噴一下,去去腥味;有的食物需要用冰糖去腥氣,把食物的香味提出來;有的菜乾一點爲好,能讓食物的味道充分浸入其中,煎炒的菜多是用的這個方法;有的菜湯多一點爲好,能使食物的美味溢出來,那種清湯且使食物漂浮在湯麪上的菜就是用的這個方法。
【配搭須知】
俗話說:“什麼樣的女子要配什麼樣的丈夫。”《禮記》中也寫道:“要對一個人進行評判,必須從這個人的同類人中尋找對比者。”對烹調的方法來說,這個道理難道不適用嗎?要做好一道菜,必須要有合適的材料進行搭配。味道清淡的菜,要有清淡的配料進行搭配;濃烈的菜,要有濃烈的配料搭配;而較柔和的菜,要有柔和的配料搭配;同樣地,剛硬的菜式,要有剛硬的配料搭配,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做出和美的菜餚。有些菜,既可以與葷搭配,也可以與素搭配,如蘑菇、鮮筍、冬瓜;有些菜可以與葷搭配,卻不可以與素搭配,如蔥、韭菜、茴香、新蒜;而有些菜可以與素搭配,卻不可以與葷搭配,如芹菜、百合、刀豆。經常可以看到有人把蟹粉放到燕窩之中,把百合放到雞肉或豬肉之中,這種搭配方式,就如同遠古時期的唐堯和西晉的蘇峻兩人對坐,太過荒謬!也有葷素交互使用的情況,如炒葷菜時用素油,或者炒素菜時用葷油,葷素搭配可以使菜餚吸取兩者的長處,效果更好。
【獨用須知】
自身味道太濃太重的食物,只適合單獨食用,不適合與其他食物搭配。這就如同李絳、張居正這類性格剛烈又精明能幹的人,對於他們,要單獨使用,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同樣地,食物中,鰻魚、鱉、蟹、鰣魚、牛羊肉等,都應該單獨食用,做菜時不能搭配其他食物。爲什麼呢?因爲它們味道都比較濃厚,單獨做成菜就可以了。同時,這些食物的缺點也不少,需要用五味來調和,盡心調製,才能把它們的美味留下來,去掉不鮮美的味道,這種情況下,哪有閒工夫去捨棄它們本身的味道,而去考慮搭配其他食物呢?南京人喜歡用海蔘搭配甲魚,用魚翅搭配蟹粉,我見後不禁皺起了眉頭。甲魚、蟹粉的味道,不足以分給海蔘和魚翅;而海蔘和魚翅身上不好的味道,污染甲魚和蟹粉的美味卻綽綽有餘。
【火候須知】
對於烹飪來說,最重要的是掌握好火候。有的菜必須要用猛火,如煎炒的菜;火力太弱,菜就會變得疲弱,沒有味道。而有的菜則必須要用微火燒製,如煨煮的菜;火力太猛,就會使食物變枯乾。有的菜需要先用猛火燒製,然後再轉用微火,把湯汁存入菜中的食物就需要用這種方法;如果太性急,食物的外皮會焦掉,但內裏卻還沒熟透。有些菜會越煮越嫩,腰子和雞蛋就屬於這一類。有些菜稍微煮一下,肉質就會變老,不再鮮嫩,鮮魚、蚶、蛤之類的就是如此。豬肉和魚肉出鍋都要及時,豬肉出鍋遲了,肉就不再鮮紅,而會變成黑色;魚肉出鍋遲了,鮮嫩的魚肉就會變成死肉。烹飪時,如果屢次打開鍋蓋,鍋內的香味就會變少,而菜上的泡沫反而會增多;如果在熄火之後再燒製,菜會走油,香味也會失掉。道家煉丹,需要經過反反覆覆地多次提煉,才能煉成仙丹;而儒家也講究做事既不要過頭,也不要做得不夠,中庸爲恰到好處。掌勺的廚師,如果做菜的時候能對火候瞭然於胸,並且能謹慎地掌控住,那他就大體掌握了烹飪之道。魚肉出鍋之後,如果它色白如玉,凝而不散,那就是鮮活的魚肉;而如果它色白如粉,肉鬆鬆垮垮的,那它就變成了死肉。把鮮美的魚做成死肉,真是可恨之極。
【色臭須知】
睛和鼻子,既是嘴的近鄰,同時也是嘴巴的媒介。美味佳餚放在人的眼睛和鼻子前邊,使人感受到的顏色和氣味,就跟普通菜的顏色和氣味大不相同。有的如秋雲般明淨,有的如琥珀般豔麗,而它芬芳的氣味,也會撲鼻而來,不必用牙齒咬,也不必用舌頭嘗,便可知道它有多麼美味。但是,要給食物配上好看的顏色,不要用糖炒;要讓食物氣味清香,也不要用香料。一旦刻意修飾,食物原有的美味就會被破壞。
【遲速須知】
大凡是要請客的,一般都在請客的三天前就約好,這樣主人就會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各式各樣的食物。如果客人突然來了,就急需做一些簡便的飯菜;或者作客他鄉,乘船住店,這種情況下,就不能靠取東海的水,來撲滅遙遠的南池的火了。必須要預備一種可以拿來應急的菜餚,比如炒雞片、炒肉絲、炒蝦米豆腐,以及糟魚、茶腿,等等。這種菜因爲對燒製的時間和速度都有很大的限制,反而能顯出廚師的烹飪水平,廚師們對此都要有所瞭解。
【變換須知】
每種食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滋味,不可以將它們混成一類,一起烹調。這就如同聖人辦學校,注重因材施教,對不同的人用不一樣的教育手段,這就是所謂的君子成人之美。當今,會看到很多水平平庸的廚子,動不動就把雞、鴨、豬、鵝等放在一個鍋裏一起煮。大家都這樣,所有的菜都一個味,喫的人會感覺味同嚼蠟。假使雞、豬、鵝、鴨死後有靈魂的話,它們一定會到枉死城去告冤狀!因此善於烹飪的廚師,必須多備一些鍋、竈、盂、鉢之類的器具,使每種食物都保留各自的特性,每一碗菜都有各自的滋味。熱愛美食的人面對各種菜,舌頭都停不下來,自然會心花怒放。
【器具須知】
古語說:“美食不如美器。”這句話說得很對。但是明宣德、成化、嘉靖、萬曆年間燒製的瓷器都太貴重,使用它們,會擔心有所破損。不如就使用御窯所生產的瓷器,也有雅緻秀麗之感。只是要注意,該用碗的時候就用碗,該用盤子的時候就用盤子,該用大的的時候就用大的,該用小的的時候就用小的,各式各樣的器具交錯在飯桌上,纔會給飯菜增色。如果拘泥於呆板的十大碗、八大盤的規矩,就會給人以愚蠢粗俗之感。大體來說,盛放比較珍貴的食物的器具要大一些,盛放比較便宜的食物的器具要小一些;煎炒的食物適合用盤子裝,而湯羹則適合用碗裝;煎炒需要用鐵鍋,煨煮則需要用砂罐。
【上菜須知】
上菜有一定的技巧:味鹹的菜先上,味淡的菜後上;味道濃厚的菜先上,味道寡淡的菜後上;沒有湯的菜先上,有湯的菜後上。天下的菜餚本來就包括了酸、甜、苦、辛、鹹五種味道,不能單以鹹味概括。估計客人已經喫飽了,脾臟也睏乏了,這時需要用辛辣的食物來刺激一下食慾;考慮到客人酒喝多了,胃臟有些疲憊了,這時則需要用有酸味或甜味的食物來提提神。
【時節須知】
夏季,白天長且天氣熱,牲畜宰殺得過早,肉就容易腐壞變質。而到了冬季,白天短且天氣寒冷,烹飪的火候過短,食物很難熟透。牛羊肉適合在冬天食用,夏天食用的話就是不合時宜。幹臘等肉製品適合在夏天食用,冬天食用的話也是不合時宜的。而對於調味品,夏天適宜用芥末,冬天適宜用胡椒。冬天的醃菜,雖然是廉價的,但是在三伏天食用,就會給人如獲至寶的感覺。行鞭筍也是比較廉價的食品,但在秋涼時節食用,也會被視作珍貴又美味的食物。有的食物在時令前食用會更加美味,如鰣魚一般在四月上市,但三月喫會更加鮮嫩。有的食物則在時令之後喫會更加美味,如四月食用芋頭。還有很多食物也是如此。有的食物過了時節就不能再喫了,蘿蔔過了時節就會空心,山筍過了時節味道就會變苦,刀鱭過了時節骨頭就會變硬。世間萬物的生長都遵從四時之序,已經長到可以食用的時節,卻沒有喫,它們的精華就會耗盡,就像演出完的演員提起戲裝退出舞臺一樣。
【多寡須知】
烹飪時,價錢高的食材用量要多一點,而便宜的少一點。需要煎炒的食物,用量過多,火力炒不透它,肉也不會鬆軟。所以,一般的菜餚,豬肉的用量不能超過半斤,雞肉和魚肉的用量不能超過六兩。有的人或許會問:菜量太少,不夠喫怎麼辦呢?我會回答:不夠喫的話,等喫完了再炒就是了。有的菜餚,原料多了才能做出美味佳餚,白煮肉就是這樣,做白煮肉時,沒有二十斤以上的肉,菜就會清淡且沒有味道。熬粥也是這樣的,沒有一斗米,汁漿就不夠黏稠;而且熬粥也要控制用水量,水多米少,粥的味道就會淡薄。
【潔淨須知】
切過蔥的刀,不可以再用來切筍;搗過辣椒的臼,不可以再用來搗粉。菜中能聞出有抹布味,是由於抹布沒有清洗乾淨。菜中能聞出有砧板味,是由於砧板沒有擦拭乾淨。“一個工匠要把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把自己的工具準備好。”一個好的廚師,在做菜前會勤磨菜刀,多次換抹布,經常刮擦砧板,勤洗手,這之後纔開始做菜。而吸菸產生的菸灰、頭上冒出的汗、竈臺上的蒼蠅螞蟻、鍋上的煙煤,一旦落進菜餚內,即使再美味的飯菜,也會像西施沾上了污穢之物一樣,人們都會捂着鼻子嫌棄地走開。
【用纖須知】
我們一般把豆粉稱爲纖,就好比拉船用的纖繩。這要從它的字面意思來理解,要做肉團卻很難把肉黏合在一起,要做羹卻不能使之濃稠,這時候就需要用豆粉來使之黏合起來了,就像纖繩的作用一樣。煎炒的時候,擔心肉會貼到鍋上,從而燒焦,所以需要用豆粉裹在肉的表面,保護鮮肉不會粘到鍋上。這就是豆粉在烹飪時的用處。能理解豆粉這種用處的廚師,肯定能把豆粉用得恰到好處。而亂用豆粉,就會鬧出笑話,讓人看了一塌糊塗。《漢制考》記載,齊國人稱曲麩爲媒,而媒就是纖的意思。
【選用須知】
選用食料需要一定的方法。小炒肉要選用豬腿緊靠後臀部位的肉,做肉圓要用前夾心肉,煨肉則要用五花肉。做炒魚片要用青魚或鱖魚,做魚鬆則要用鯶魚或鯉魚。蒸雞要用雛雞,煨雞要用閹割掉的雞,提取雞汁要用老母雞。母雞鮮嫩,雄鴨肥美。蓴菜要採摘頂端的嫩葉,而芹菜和韭菜則要食用根莖,這些都是有理可循的。其他的選擇食材的方法也可依此類推。
【疑似須知】
菜餚的味道要濃厚,但不要油膩;味道要清鮮,但不要淡薄。要真正理解掌握這項準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稍有偏差,菜的味道就會差之千里。菜味濃厚,就是說要擷取精華而去掉糟粕。如果只是貪圖肥膩的味覺,那就只喫豬油好了。而菜味清鮮,則是指保留食物的本味而不沾染上雜味。如果只是喜歡淡薄寡味,那就只喝白開水好了。
【補救須知】
名廚烹製飯菜,鹹淡相宜,老嫩適中,口味最佳,無須後續再進行補救。但對廚藝一般的廚師,還需要就補救的技巧做一些說明。在調味的時候,寧可味道調淡一點,也不要調得過鹹,淡了還可以再加鹽補救,鹹了就淡不回去了。做魚時,寧可燒得嫩一些,也不要燒老,嫩了還可以多燒一會兒來補救,老了就不能再強迫肉變嫩了。關鍵在於,各種作料下鍋時,要仔細觀察火候的變化,這樣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本份須知】
滿洲菜大多用燒煮的做法,漢人菜則以羹湯爲主,他們從兒童時期就習慣各自的菜式,所以都很擅長各自的做法。漢人宴請滿人,或者滿人宴請漢人,他們各用自己所擅長的菜式,反而讓客人覺得清鮮美味,不會失掉自己的飲食特色。現在的人卻常常忘掉保持自己的飲食特色,而刻意去討好賓客,漢人宴請滿人時做滿洲菜,滿人宴請漢人時做漢人菜,導致依樣畫葫蘆,反而沒有做出對方菜式的特色,徒有其名,遭人恥笑。秀才進了考場,專心做好自己的文章,用心雕琢,自然會遇到賞識自己的人。如果一味地模仿,遇到宗師就模仿宗師,遇到考官就模仿考官,這樣只能學到皮毛,一輩子都難以考中。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