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登上戍石鼓山詩

旅人心長久,憂憂自相接。
故鄉路遙遠,川陸不可涉。
汩汩莫與娛,發春託登躡。
歡願既無並,戚慮庶有協。
極目睞左闊,回顧眺右狹。
日沒澗增波,雲生嶺逾疊。
白芷競新苕,綠蘋齊初葉。
摘芳芳靡諼,愉樂樂不燮。
佳期緬無像,騁望誰雲愜。
                

詩集

暫無內容

註解

上戍(shù):即上戍浦,在永嘉江中。石鼓山:在永嘉西約四十里,山上有石,扣之則響,放名石鼓山。
旅人:自指。
涉:不用舟船過水而行。
汩汩(gǔ):心情不安。
發春:開春。
歡願:歡樂美好的願望。
並:合,這裏有實現的意思。
庶(shù):表示希望的副詞。
協:有諧調、緩和的意思。
睞(lài)左闊:斜視左邊,是一望無際的寬闊平原。
回顧:回過頭來。
眺右狹:遠望右邊,峯嶺對聳,形成狹隘的山溝深谷。
日沒:太陽沉沒人海(或下山)。
澗(jiàn)增波:太陽下山時海水漲潮,臨海的江河溝瀆都會提高水位,故言“澗增波”。
嶺逾疊:雲團籠罩于山峯之上,好像又疊加了許多山峯,所以說“嶺逾疊”。
白芷(zhǐ):一種香草。
競新苕(tiáo):跟剛剛發芽的蘆葦競相生長。
綠蘋(píng):一種水草。
齊初葉:剛剛長出的嫩葉大小一致,非常整齊可愛。
摘芳:摘取鮮花香草。
靡諼(mǐxuān):不能忘優。
燮(xiè):和諧。
佳期:指回鄉與親友團聚的日子。
緬(miǎn)無像:遙遠渺茫無影無蹤。
誰雲愜(qiè):哪裏能得舒適愜意。

簡介

《登上戍石鼓山》是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可分爲三個部分。前八句爲第一部分,寫的是將要登山,以及登山的原因。中間六句爲第二部分,寫的是登山時看到的景物。最後四句爲第三部分,寫的是登覽總的感慨,表達了去國離鄉的悒鬱之情。這首詩用筆比較清朗、生動,情景交融,是謝靈運寫景抒情詩之佳作。

佳句

  • 日沒澗增波,雲生嶺逾疊。

翻譯

謫居永嘉並非我的心願,心中裝滿沉甸甸的憂愁。
回家的路多麼遙遠啊,望眼欲穿總難如意。
時光飛逝,而內心的落寞無法排遣,只好在明媚的春光裏登山解憂。
歸家的願望無法實現,思也悠悠,恨也悠悠。
睜大眼睛斜視左邊,是一望無際的寬闊平原,回過頭來遠望右邊,峯嶺對聳,形成狹隘的山溝深谷。
太陽下山了,初春的寒風吹起了山澗的水波,令人感到絲絲涼意,晚雲一層層起來,縈繞在山頭、橫亙在山腰,在暮色中望去,似乎山嶺又增添了許多重疊。
白芷這時生出了新莖,綠蘋也長出了新葉。
摘取芳草而芳草並未使他忘憂,一時愉樂而終不愉快。
那回歸的日子不知在何時,即使登高遙望,又叫人怎麼高興得起來呢!

評價

清·王夫之《古詩評選》:“謝詩有極易入目者,而引之益無盡;有極不易尋取者,而徑遂正自顯。然顧非其人,弗與察爾。言情則於往來動止縹緲有無之中,得靈響而執之有象;取景則於擊目經心絲分縷合之際,貌固有而言之不欺。而且情不虛情,情皆可景;景非滯景,景總含惰。神理流於兩間,天地供其一目,大無外而細無垠,落筆之先,匠意之始,有不可知者存焉。豈徒興會標舉如沈約之所云者哉?自有五言,未有康樂;既有康樂,更無五言。或曰不然,將無知量之難乎?”
浙江省古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俞樟華《池塘春草——謝靈運、孟浩然、王維詩選》:“詩人登高覽勝,意不在景,而是要抒發去國離鄉的抑鬱之情,既有思歸故鄉之意,亦有重返朝廷之心,可惜兩者無一可以如願,這怎麼叫詩人高興得起來呢!詩中頻繁襲用屈原作品的語彙和意象,後人譽爲‘能換面目’。”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