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廬陵王墓下作

曉月發雲陽,落日次朱方。
含悽泛廣川,灑淚眺連岡。
眷言懷君子,沉痛結中腸。
道消結憤懣,運開申悲涼。
神期恆若存,德音初不忘。
徂謝易永久,松柏森已行。
延州協心許,楚老惜蘭芳。
解劍竟何及,撫墳徒自傷。
平生疑若人,通蔽互相妨。
理感深情慟,定非識所將。
脆促良可哀,夭枉特兼常。
一隨往化滅,安用空名揚?
舉聲瀝已灑,長嘆不成章。
                

詩集

暫無內容

註解

廬陵王:指宋武帝子劉義真。永初元年(423年),劉義真被封爲廬陵孝獻王,簡稱廬陵王。
曉月:月亮還沒有完全隱沒的拂曉時分。
發雲陽:從雲陽出發。雲陽即今江蘇省丹陽縣。
次:途中臨時住宿歇息。
朱方:春秋時地名,三國時稱丹徒,即今江蘇省鎮江市。劉宋王朝宗室墓地所在。
泛廣川:在廣闊的江面上泛舟而行。
眺(tiào)連岡:遠望安葬廬陵王的連綿山岡。青烏子《相冢書》:“天子葬高山,諸侯葬連岡。”連岡指連綿不斷的低矮小山丘。
眷(juàn)言:思念的樣子。言,作詞尾,無實意。
君子:正派人,指廬陵王劉義真。
結中腸:一作“切中腸”。
道消:君子勢力減弱以致爲小人所欺。語本《周易·否卦》彖辭“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這裏暗指少帝之時。
結憤懣(mèn):悲憤鬱積於胸。
運開:國運開張,正派人勢力佔上風,指文帝之初。其時撥亂反正,劉義真被枉殺事得到昭雪。
申悲涼:長期壓抑的悲傷情緒得到伸展發泄。
神期:明靈精氣。
恆若存:似覺永久存在。
德音:品行及音容笑貌。
初不忘:一點也沒有忘記。
徂(cú)謝:去世,死亡。
延州:即延陵。本爲地名,這裏代指封於延陵的吳國王子季札。《新序·節士》有記敘:“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慾之。延陵季子爲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致事於晉,顧反,則徐君死於楚……遂脫劍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於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樹而去。”
協心許:完成心中的許諾。
楚老惜蘭芳:指楚地彭城一位老人悼念龔勝的故事。據《漢書·龔勝傳》,龔勝是楚地人,因不願爲新莽王朝效力而自殺。有一同鄉老父前來弔唁,撫墳痛哭,非常傷心。但他又感慨惋惜地說:“嗟乎!薰以香自燒,膏以明白銷,龔先生竟天天年,非吾徒也。”於是趕快離開了。
平生:平時,以前,指詩人自己而言。
若人:這些人,指季札和楚老。
通蔽互相妨(fáng):指季札和楚老這些人既有通智的一面,又有愚蔽的一面,互相牴觸矛盾。
脆促:脆弱窘迫,指廬陵王生前所受的排擠欺壓。
良:甚,很。
夭(yāo)枉:指廬陵玉受冤枉短命而死。
特兼常:其悲哀又特別要超過平常。
一隨往化滅:一切都跟着死亡而消失。
空名揚:指原嘉三年爲劉義真平反,恢復廬陵王封號,並追贈侍中、大將軍等名號而言。
舉聲:放聲痛哭。
瀝(lì):液體一滴一滴地往下掉,此指眼淚快流乾了。
長嘆不成章:由於過度悲傷,只能哀嘆聲聲,連詩也寫不成篇了。

簡介

《廬陵王墓下作》是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的開頭寫詩人奉召還京,一早從丹陽出發,傍晚纔到劉宋宗室的墓地。面對着廬陵王之墓,心頭自是悽苦難言。他想到劉義真的爲人,想到自己與義真的情誼以及義真的被害,自己因受牽連而被逐出京城等,便頓覺“沈痛切中腸”。而今,文帝當政,徐羨之等受到懲辦,詩人也得能昭雪還京。“脆促”以下四句,悲痛之中包含着對統治者所玩弄的假仁假義的憎恨和厭惡。這首詩感情真摯,哀婉動人,“舉聲”“長嘆”與發端的“含悽”“灑淚”互爲照應,使前後融合爲一,令人回味無窮。

佳句

  • 道消結憤懣,運開申悲涼。

翻譯

拂曉時分從雲陽出發,晚上在朱方臨時住宿歇息。
含着淒涼在廣闊的江面上泛舟而行,流着淚遠望安葬廬陵王的連綿山岡
思念正派人廬陵王劉義真,如同切傷腹中腸胃一般痛苦。
君子勢力減弱以致爲小人所欺,悲憤鬱積於胸,文帝之初長期壓抑的悲傷情緒得到伸展發泄。
明靈精氣似覺永久存在,品行及音容笑貌一點也沒有忘記。
死去的是永久的事情,墓旁的松柏數已經森然成形。
吳國王子季札完成心中的許諾,楚地彭城一位老人悼念龔勝的事情。
季札贈劍究竟有什麼用,楚老悼念龔勝只會讓自己感到悲傷。
自己以前懷疑季札和楚老,季札和楚老這些人既有通智的一面,又有愚蔽的一面,互相牴觸矛盾。
以前老懷疑人家怎麼會作出解劍、撫墳這樣的荒唐事來,而今面對廬陵王的墓地,不禁悲從中來,才明白一個人的感情在受到深深刺激的時候,決不是理智識見所能控制得了的。
廬陵王生前所受的排擠欺壓很是悲哀,受冤枉短命而死其悲哀又特別要超過平常。
一切都跟着死亡而消失,又何必恢復廬陵王封號,並追贈侍中、大將軍等名號。
放聲痛哭眼淚很快就流乾了,由於過度悲傷,只能哀嘆聲聲,連詩也寫不成篇了。

評價

清·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常論康樂情深而多愛人也,惟其多愛,故山水亦愛,友朋亦愛。觀墓下之作,哀慘異常,知忠義之感,亦非全僞。”
清·王夫之《古詩評選》:“古今第一首輓詩。”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