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七節 · 四

王曰:“吾惛,不能進於是矣。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曰:“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爲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已。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爲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今之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
“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詩集

註解

惛:神志不清,思想混亂。是:這。
恆產:長久經營的產業。恆心:堅定不變的信念。
放:放蕩。闢:同“僻”,與“邪”同義。侈:不依制度,胡行亂爲。
罔:同“網”,作動詞用,陷害。
制:規定,訂立制度、政策。
仰:上。俯:下。畜:養。
樂歲:豐年。凶年:荒年。
驅:驅使。“之善”的“之”:往,向。輕:易。
惟:僅只。不贍(shàn):不足,不及。奚暇:怎麼顧得上。

簡介

暫無內容

佳句

  • 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
  • 謹詳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翻譯

齊宣王說:“我糊塗,不能達到這種境地啊。希望先生幫助我,明明白白地教導我。我雖然不聰明,但請讓我試一試。”
孟子說:“沒有固定的財產卻有堅定的心志,只有士階層能做到。至於老百姓,要是沒有固定財產,也就不會有堅定的心志了。一旦沒有堅定的心志,就會胡作非爲,什麼都幹。等到犯了罪去懲罰他,這就等於張網捕捉老百姓。哪能有仁德的君王在位,卻陷害百姓的呢?所以賢能的君主統治,規定百姓的產業,一定讓他們向上可贍養父母,向下可養活老婆孩子。收成好時能一年到頭喫飽飯,收成不好的年頭不至於餓死。這之後再引導他們追求善,老百姓也就容易聽從了。現在管理國家,弄得老百姓上不能贍養父母,下不能養活老婆孩子,收成好了受苦,收成不好難免餓死。活命都還來不及,哪有閒功夫講求禮義呢?
“大王如要試一試,何不從根本處入手呢?五畝大的宅院,房前屋後種植桑樹,五十歲的人就能穿上絲綢了。雞狗豬等家畜不失時機地畜養起來,七十歲的人就能喫上肉了。百畝大的農田,不去妨礙農夫適時耕種,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免於飢餓了,認認真真地辦學校,反覆用孝悌的道理來教導子弟,鬚髮斑白的老人就不必揹着或頂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老年人都有綢緞穿,有肉喫,老百姓餓不着,凍不着,這樣還不能使天下歸服的,是從沒有過的事。”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