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上 · 第二節
滕定公薨。世子謂然友曰:“昔者孟子嘗與我言於宋,於心終不忘。今也不幸至於大故,吾欲使子問於孟子,然後行事。”然友之鄒問於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親喪固所自盡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諸侯之禮,吾未之學也;雖然,吾嘗聞之矣。三年之喪,齊疏之服,饘粥之食,自天子達於庶人,三代共之。”然友反命,定爲三年之喪。 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國魯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於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喪祭從先祖。’” 曰:“吾有所受之也。”謂然友曰:“吾他日未嘗學問,好馳馬試劍。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盡於大事,子爲我問孟子。”然友復之鄒問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聽於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風必偃。’是在世子。”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誠在我。”五月居廬,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謂曰知。及至葬,四方來觀之,顏色之戚,哭泣之哀,弔者大悅。
詩集
註解
滕定公:滕文公的父親。薨:侯王之死稱“薨”。然友:滕文公做太子時的師傅。 自盡:指主動地盡孝心。 “曾子曰”數語:見《論語·爲政》,本來是孔子對弟子樊遲說的話。這裏引爲曾子所說,大概曾子曾經以此教導弟子。 齊(zī)疏之服:粗布所制,縫了衣邊的喪服。齊,縫衣邊。疏,粗,指粗布。飦(zhān):同“饘”,稠粥。粥:稀粥。 三代:夏商周三代。 父兄:指與滕文公同姓的老臣。百官:指與滕文公不同姓的百官。 宗國:宗主國。滕國和魯國的始封祖分別是叔繡、周公,都是文王之子,而周公爲長,所以滕國稱魯國爲宗國。 《志》:史書。 冢宰:百官之長,後代稱爲“宰相”。 歠(chuò):飲,喝。 尚:加。 廬:專供居喪時所住的房子,形制簡陋。 知:知禮。
簡介
暫無內容
佳句
-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翻譯
滕定公死了。太子對然友說:“以前孟子曾經同我在宋國交談過,我心裏始終沒有忘記。現在不幸遇到了這大變故(我父王逝世了),我想請先生去請教一下孟子,然後才辦喪事。” 然友到鄒國去請教孟子。 孟子說:“不錯呀。父親的喪事是應該盡到自己的心意去辦的事。曾子說:‘父母生前,按照禮來侍奉他們;死後,按照禮來埋葬他們,按照禮來祭祀他們,這樣可以稱得上孝了。’諸侯的禮,我沒學過;儘管如此,我還是聽說過的。守孝三年,穿着粗布縫邊的喪服,喝着粥,從天子到平民百姓,夏、商、週三代都是一樣的。” 然友回去覆命,太子決定實行守孝三年的喪禮。父老百官都不願意,說:“我們的宗國魯國的歷代君主都沒這麼辦,我國曆代的君主也沒這麼辦,到了您這裏卻違反規矩,不行的。況且《志》上說:‘喪禮、祭禮遵循祖宗的成例。’”他們又說:“我們是有所根據的。” 太子對然友說:“我以前沒做過學問,喜歡跑馬舞劍。現在宗室百官都不滿意我,擔心我不能竭盡孝道辦好喪事,請您替我再向孟子請教。” 然友又到鄒國去請教孟子。 孟子說:“是啊。但這是不能要求別人的。孔子說:‘君主死了,政務聽命於冢宰,太子只得喝粥,面色深黑,就臨孝子之位便哭,大小官吏沒有人敢不悲哀,這是因爲太子帶了頭。’上面愛好什麼,下面一定愛好得更厲害。尊貴者的德行,像風;卑微者的德行,像草。草上有風吹過,一定隨之撲倒。這事全在太子怎麼做。” 然友回去報告。 太子說:“是。這件事的關鍵的確實在於我怎麼做。” 太子在喪廬住了五個月,沒有發佈任何政令。百官和族人都贊成,稱道太子懂禮。到了舉行葬禮的時候,四方賓客都來觀禮,太子面容悲慼,哭聲哀傷,使弔喪的人非常滿意。
評價
暫無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