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上 · 第三節

滕文公問爲國。
孟子曰:“民事不可緩也。《詩》雲:‘晝爾於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民之爲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僻邪侈,無不爲已。及陷乎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爲也?是故賢君必恭儉禮下,取於民有制。陽虎曰:‘爲富不仁矣,爲仁不富矣。’
“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徹者,徹也;助者,藉也。龍子曰:‘治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貢。’貢者,挍數歲之中以爲常。樂歲,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爲虐,則寡取之;凶年,糞其田而不足,則必取盈焉。爲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將終歲勤動,不得以養其父母,又稱貸而益之,使老稚轉乎溝壑,惡在其爲民父母也?夫世祿,滕固行之矣。詩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爲有公田。由此觀之,雖周亦助也。
“設爲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有王者起,必來取法,是爲王者師也。
“《詩》雲:‘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謂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國!”
使畢戰問井地。
孟子曰:“子之君將行仁政,選擇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經界始。經界不正,井地不鈞,谷祿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經界。經界既正,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
“夫滕,壤地褊小,將爲君子焉,將爲野人焉。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請野九一而助,國中什一使自賦。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畝;餘夫二十五畝。死徙無出鄉,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爲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所以別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潤澤之,則在君與子矣。”


                

詩集

註解

引詩出《詩經·豳風·七月》。
爾:語助詞,無義,於:往。茅:取茅。索:搓。綯(táo):繩子。
亟:急,趕快。乘屋:登屋頂,指修理草房。始:歲始,年初。
陽虎:即陽貨,魯國大夫季氏的家臣,與孔子同時。
夏后氏:以禹爲首領的古代氏族部落,到禹的兒子啓時建立了夏王朝。五十而貢:傳說夏代每戶授田五十畝,每戶上繳一定的收成作爲地租。這與下文的“助”“徹”,都是儒家說的土地稅法,在歷史上未必實行過。
龍子:古代賢人。
挍(jiào):同“校”,比較。
狼戾:狼藉。
盻盻(xì)然:勤苦不得休息的樣子。
雨(yù):下雨。引詩出《詩經·小雅·大田》。
庠(xiáng)序學校:庠、序、校,都是鄉里學校;學,國立學校。
射(yì):通“繹”,陳列,指陳列人倫秩序以教導。
引詩出自《詩經·大雅·文王》。
畢戰:滕國的臣。
鈞:通“均”。
經界:土地、疆域的分界。
圭田:俸祿以外另授給官吏的田,供祭祀用。

簡介

暫無內容

佳句

  • 民之爲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
  • 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
  • 死徙無出鄉,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

翻譯

滕文公問怎樣治國。
孟子說:“老百姓的事情不能拖。《詩經》上說:‘白天去割茅草,晚上把繩搓好;趕緊上房修屋,開春就要播種百穀。’老百姓中的情況是,有固定產業的人會有堅定的心志,沒有固定產業的就不會有堅定的心志。假如沒有堅定的心志,就會爲非作歹,無所不爲。等他們犯了罪,然後處罰他們,這叫陷害百姓。哪有仁德的人在位治國卻做出陷害百姓的事來?所以英明的君王一定嚴肅而節儉,對下級有禮,向百姓徵稅有一定的制度。陽虎說:‘要發財致富就不能講仁義,要講仁義就不能發財致富。’
“夏代每戶五十畝地,實行貢法;商代每戶畝地,實行助法,周代每戶一百畝地,實行徹法。其實質都是抽取十分之一稅率的地租。徹,是‘通’的意思;助,是‘借’的意思。龍子說:‘地租中沒有比助法更好,沒有比貢法更不好的。’貢法,是比較幾年中的收成以確定一個平均數,作爲每年收稅的稅額。如果年成好,糧食就多得滿地狼藉,多收一些地租也不算暴虐,倒收得少;如果年成不好,收成還不夠來年施肥的費用,地租卻一定要收到滿額。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卻使老百姓累得慘兮兮,而且終年辛苦勞作,還不夠養活父母,還得借高利貸來湊足地租,使老的小的拋屍露骨于山溝之中,這哪裏是爲民父母呢?做官的人有世襲的俸祿,滕國早就實行了。《詩經》說:‘下雨下到我公田,然後又到我私田。’只有借力助耕才談得上‘公田’。由此看來,即使周代的制度其實質也還是助法。
“又設立庠、序、學、校來教導百姓。庠,是教養的意思;校,是教導的意思;序,是陳列的意思。鄉里學校,夏代叫‘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國立學校則三代都叫‘學’,都是使人明白倫理道德的。上面的人明白倫理道德,下面的平民百姓自然愛戴他們。如果有聖王出現,一定要來取法,這就成了聖王的師傅了。
“《詩經》上說:‘岐周雖是古老的邦國,卻新接受了新的天命。’這是講的文王。您努力實行吧,也以此來使您的國家氣象一新。”
滕文公讓畢戰來問井田制。
孟子說:“你的君王要實行仁政,選派你(到我這裏來),你一定要盡力。仁政一定要從劃分田界做起。劃分田界如果不公正,井田就分得不均勻,作爲俸祿的穀物田租也就收得不公平了,所以暴君污吏一定把劃分田界當兒戲。田界如果劃得公正,分發田地、訂立俸祿制度,就可以輕易辦妥了。
“滕國雖土地狹小,但也有當官的,也有種田的。沒有當官的人,就沒人管理種田的,沒有種田的,就沒人養活當官的。建議在郊野實行九分抽一的助法,在城市實行十分抽一的貢法。卿以下官吏都授給圭田,圭田的大小是五十畝。家裏還有剩餘勞力的,另授田二十五畝。老死或搬家,也不離開本鄉,鄉里同一井田的人家,出入相伴,防盜禦寇互相幫助,有病互相照料,於是老百姓就會彼此親愛,相處和睦。縱橫方圓一里的地爲一個井田,每個井田九百畝,當中一百畝是公田。八家都授給私田一百畝,共同耕種公田。公田裏的活幹完了,然後纔敢幹私田的活,以此來區別當官的和種田的。這就是井田制的大概。至於調整潤飾,關鍵就在於你的國君和你(的努力)了。”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