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四節

彭更問曰:“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以傳食於諸侯,不以泰乎?”
孟子曰:“非其道,則一簞食不可受於人;如其道,則舜受堯之天下,不以爲泰,子以爲泰乎?”
曰:“否。士無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羨補不足,則農有餘粟,女有餘布;子如通之,則梓匠輪輿皆得食於子。於此有人焉,入則孝,出則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後之學者,而不得食於子。子何尊梓匠輪輿而輕爲仁義者哉?”
曰:“梓匠輪輿,其志將以求食也;君子之爲道也,其志亦將以求食與?”
曰:“子何以其志爲哉?其有功於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曰:“食志。”
曰:“有人於此,毀瓦畫墁,其志將以求食也,則子食之乎?”曰:“否。”
曰:“然則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詩集

註解

彭更:孟子弟子。
傳(zhuàn)食:轉食。泰:過分,過甚。
通功易事:各個不同的職業互通有無。羨(xiàn):剩餘。
梓、匠:即梓人、匠人,指木工。輪:輪人,制車輪的人。輿:輿人,制車廂的人。
待:持,扶助。
墁(màn):牆壁上的塗飾。

簡介

暫無內容

佳句

  • 非其道,則一簞食不可受於人;如其道,則舜受堯之天下,不以爲泰。

翻譯

彭更問(孟子)道:“跟隨其後的車子有幾十輛,跟從其後的人有幾百人,從這個諸侯國喫到那個諸侯國,這是不是太過分了?”
孟子說:“如果不符合原則,那就一筐飯也不從別人那裏接受;如果符合原則,那麼,舜接受堯的天下,也不以爲過分——你認爲過分嗎?”
彭更說:“不。士人不幹活而喫白食,是不可以的。”
孟子說:“你如果不讓各種行當互通有無,交換成果,用多餘的來補充不足的,農民就有多餘的糧食,婦女就有多餘的布帛;你如果讓他們互通有無,那麼,木匠和車工就都可以從你那裏得到喫的。這裏有個人,在家就孝敬父母,在外就尊敬長輩,嚴守着古代聖王的道義,等待將來的讀書人發揚光大,卻不能從你那裏得到喫的,你爲什麼看重各類工匠、車工而輕視遵行仁義的人呢?”
彭更說:“工匠和車工,他們的動機就是謀飯喫;君子爲實行道義而做的事情,他們的動機也是謀飯喫嗎?”
孟子說:“你爲什麼要論動機呢?如果他們對你有功勞,可以給喫的就給他們喫的好了。而且你是爲了報答動機給飯喫?還是爲了報答功勞給飯喫?”
彭更說:“報答動機。”
孟子說:“有人在這裏,毀壞屋瓦,在新刷的牆上亂畫,他的動機是謀飯喫,那你給他飯喫嗎?”
彭更說:“不。”
孟子說:“那麼,你就不是根據動機,而是根據所做事的功勞給飯喫的了。”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