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五節

孟季子問公都子曰:“何以謂義內也?”
曰:“行吾敬,故謂之內也。”
“鄉人長於伯兄一歲,則誰敬?”曰:“敬兄。”
“酌則誰先?”曰:“先酌鄉人。”
“所敬在此,所長在彼,果在外,非由內也。”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
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將曰‘敬叔父’。曰:‘弟爲屍,則誰敬?’彼將曰‘敬弟。’子曰:‘惡在其敬叔父也?’彼將曰:‘在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須之敬在鄉人。’”季子聞之曰:“敬叔父則敬,敬弟則敬,果在外,非由內也。”公都子曰:“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然則飲食亦在外也?”
                

詩集

註解

孟季子:人名,其人不詳。
酌(zhuó):斟酒。
屍(shī):神主或神像。古代祭祀時,代死者受祭、象徵死者神靈的人,以臣下或死者晚輩的人充當,後世逐漸用牌位、畫像代替。
庸:常。斯須:暫時,片刻。
湯:開水。

簡介

暫無內容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孟季子問公都子說:“爲什麼說義是內在的東西呢?”
公都子回答說:“恭敬發自我的內心,所以說是內在的東西。”
孟季子問:“同鄉人比你的大哥年長一歲,那你該恭敬誰呢?”
公都子說:“恭敬哥哥。”
“假如在一起喝酒,該先給誰斟酒?”
公都子說:“先給那個年長的鄉人斟酒。”
“所敬重的是哥哥,卻要向那個年長的鄉人敬酒,說明義果然是外在的,而不是內在的。”
公都子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於是將這件事告訴了孟子。
孟子說:“你問他,該恭敬叔父還是恭敬弟弟?他會說:‘恭敬叔父。’問他:‘弟弟如果做了受祭的代理人,那麼該恭敬誰呢?’他會說:‘恭敬弟弟。’你再問:‘那你爲什麼說要恭敬叔父呢?’他會說:‘這是由於弟弟處在受恭敬位置的緣故。’你就說:‘那也是由於本鄉長者處在先敬酒位置的緣故,平日恭敬的對象是哥哥,臨時的恭敬對象是同鄉。’”
季子聽了這話,說:“恭敬叔父是敬,恭敬弟弟也是敬,可見義是外在的,不是發自內心的。”
公都子說:“冬天喝熱水,夏天喝涼水,那麼飲食也取決於外物,並非是內在的需要嗎?”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