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感弄猴人賜朱紱

十二三年就試期,五湖煙月奈相違。
何如買取胡孫弄,一笑君王便著緋。
                

詩集

暫無內容

註解

題注:《幕府燕閒錄》雲:「唐昭宗播遷,隨駕伎藝人止有弄猴者,猴頗馴,能隨班起居,昭宗賜以緋袍,號孫供奉,故羅隱有詩云雲。朱梁篡位,取此猴,令殿下起居,猴望殿陛,見全忠,徑趣其所,跳躍奮擊,遂令殺之。」
弄猴人:馴猴之伎藝人。
就試:應考,參加考試。唐·劉兼《玉燭花》詩:「正當晚檻初開處,卻似春闈就試時。」
五湖:其說不一,《〈史記〉索隱》認爲指太湖、洮湖、鄱陽湖、青草湖和洞庭湖。此處泛指一切佳山勝水之地。詩人乃餘杭人,故舉「五湖」概稱。
五湖煙月:指詩人的家鄉風光。
胡孫:猴之別名。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一百》:「猴玃:猴者猿猴,俗曰『胡孫』。」
買取胡孫弄(nòng):一作「學取孫供奉」。供奉,唐時以文學或技藝侍奉宮廷者。
著緋(zhuó fēi):穿緋色的官服。唐制,官四、五品服緋。

簡介

《感弄猴人賜朱紱》是唐代文學家羅昭諫的詩作。此詩前兩句詩人回憶自己十幾年科舉考試的經歷,語言中充滿了辛酸和無奈;後兩句詩人自嘲自己還不如那個耍猴的雜技藝人能逗君王開心加官進爵。全詩充滿諷刺,表面意思是羨慕耍猴藝人,實際上是譏諷唐昭宗不分賢愚,竟然寵信一個弄猴人,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和不平。
「弄猴人」是馴養猴子的雜技藝人。據《幕府燕閒錄》載,黃巢起義爆發,唐昭宗逃難,隨駕的伎藝人衹有一個耍猴的。這猴子馴養得很好,居然能跟皇帝隨朝站班。唐昭宗很高興,便賞賜耍猴的五品官職,身穿紅袍,就是「賜朱紱」,並給以稱號叫「孫供奉」。「孫」不是這個人的姓,而是「猢猻」的「猻」字諧音,意謂以馴猴供奉御用的官。羅隱這首詩,就是有感此事而作,故題曰《感弄猴人賜朱紱》。
昭宗賞賜孫供奉官職這件事本身就很荒唐無聊,說明這個大唐帝國的末代皇帝昏庸已極,亡國之禍臨頭,不急於求人才,謀國事,仍在賞猴戲,圖享樂。對羅隱來說,這件事卻是一種辛辣的諷刺。他寒窗十年,讀書赴考,十試不中,依舊布衣。與孫供奉的寵遇相比,他不免刺痛於心,於是寫這首詩,用自己和孫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鮮明對比,以自我諷嘲的方式發感慨,泄憤懣,揭露抨擊皇帝的昏庸荒誕。
詩的前二句概括詩人仕途不遇的辛酸經歷,嘲笑自己執迷不悟。他十多年來一直應進士舉,辛辛苦苦遠離家鄉,進京趕考,但一次也沒有考中,一個官職也沒有得到。「五湖煙月」是指詩人的家鄉風光,他是餘杭(今屬浙江)人,所以舉「五湖」概稱。「奈相違」是說爲了趕考,衹得離開美麗的家鄉。反過來說,倘使不趕考,他就可在家鄉過安逸日子。所以這裏有感慨、怨恨和悔悟。後二句便對唐昭宗賞賜孫供奉官位事發感慨,自嘲不如一個耍猴的,譏刺皇帝衹要取樂的弄人,拋棄才人志士。「一笑君王便着緋」,既痛刺唐昭宗的癥結,也刺痛自己的心事:昏君不可救藥,國亡無可挽回,有許多憂憤在言外。

佳句

  • 何如買取胡孫弄,一笑君王便著緋。

翻譯

十二三年我困於考場歷盡艱辛,多少良辰美景也衹能不去問聞。
還不如去購買一隻小猴子耍弄,逗得君王開心一笑就緋袍加身。

評價

宋·曾端伯《類說》引《幕府燕閒錄》:唐昭宗播遷,隨駕伎藝人止有弄猴者。猴頗馴,能隨班起居。昭宗賜以緋袍,號「孫供奉」。羅隱下第詩云:「何如學取孫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緋」。
清·黃九煙《唐詩快》:弄猴人乃賜朱紱,則朱紱亦不值一錢矣。唐末時事至此,安得不亡。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