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爲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詩集

註解

西塞山:位於今湖北省黃石市,又名道士洑,山體突出到長江中,因而形成長江彎道,站在山頂猶如身臨江中。
王濬:晉益州刺史。一作“西晉”。益州:晉時郡治在今成都。晉武帝謀伐吳,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爲城,起樓,每船可容二千餘人。
金陵:今南京,當時是吳國的都城。王氣:帝王之氣。黯然:一作“漠然”。
千尋鐵鎖沉江底:東吳末帝孫皓命人在江中軋鐵錐,又用大鐵索橫於江面,攔截晉船,終失敗。尋:長度單位。
一片降幡(fān)出石頭:王濬率船隊從武昌順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頭城,吳主孫皓到營門投降。
人世幾回傷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枕寒流:一作“枕江流”。
四海爲家:即四海歸於一家,指全國統一。今逢:一作“從今”。
故壘:舊時的壁壘。蕭蕭:秋風的聲音。

簡介

此詩懷古傷今。前四句寫西晉滅吳的歷史故事,表現國家統一是歷史之必然,闡發了事物興廢決定於人的思想;後四句寫西塞山,點出它之所以聞名,是因爲曾經是軍事要塞,而今山形依舊,可是人事全非,拓開了詩的主題。全詩敘說的內容是歷史上的事實,狀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實景,抒發的感嘆是詩人胸中的真情。詩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襯,相長相生,營造出一種含蘊半瞻的蒼涼意境,給人以沉鬱頓挫之感。

佳句

  •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翻譯

王濬的戰艦沿江東下離開益州,顯赫無比的金陵王氣驟然失色。
大火溶毀了百丈鐵鎖沉入江底,石頭城上舉起了降旗東吳滅亡。
人世間有多少叫人感傷的往事,西塞山依然背靠着滾滾的長江。
如今全國統一四海已成爲一家,故壘已成廢墟只有蘆荻在飄搖。

評價

汪師韓《詩學纂聞》:假使感古者取三國六代事,衍爲長律,便使一句一事,包舉無遺,豈成體制?夢得之專詠晉事,尊題也。下接雲“人事幾回傷往事”,若有上下千年,縱橫萬里在其筆底者。山形枕水之情,不涉其境,不悉其妙。至於蘆荻蕭蕭,履清時而依故壘,含蘊正靡窮矣。所謂驪珠之得,或在於斯者歟?
薛雪《一瓢詩話》:似議非議,有論無論,筆着紙上,神來天際,氣魄法律,無不精到,洵是此老一生傑作,自然壓倒元、白。
屈復《唐詩成法》:前四句止就一事言,五以“幾回”二字括過六代,繁簡得宜,此法甚妙。
錢朝鼎《唐詩鼓吹箋註》:劈將王濬下益州起,加“樓船”二字,何等雄壯!隨手接雲:“金陵王氣黯然收”,下一“收”字,何等慘潰!……看他前四句單寫吳主孫皓,五忽轉雲“人世幾回傷往事”,直將六朝人物變遷,世代廢興俱收在七字中。六又接雲:“山形依舊枕寒流”,何等高雅,何等自然!末將無限衰颯字樣寫當今四海爲家,於極感慨中卻極壯麗,何等氣度,何等佳構!此真唐人懷古之絕唱也。
《絸齋詩談》:太平既久,向之霸業雄心消磨已淨。此方是懷古勝場。
紀昀:第六句一筆折到西塞山是爲圓熟。
俞陛雲《詩境淺說》:餘謂劉詩與崔顥《黃鶴樓》詩,異曲同工。崔詩從黃鶴仙人着想,前四句皆言仙人乘鶴事,一氣貫注;劉詩從西塞山鐵鎖橫江着想,前四句皆言王濬平吳事,亦一氣貫注,非但切定本題,且七律詩能前四句專詠一事,而勁氣直達者,在盛唐時,沈佺期《龍池篇》、李太白《鸚鵡篇》外,罕有能手。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