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峯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詩集

註解

受降城:唐初名將張仁願爲了防禦突厥,在黃河以北築受降城,分東、中、西三城,都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另有一種說法是: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唐太宗親臨靈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來。
回樂峯:一作「回樂烽」。唐代有回樂縣,靈州治所,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西南。回樂峯即當地山峯。回樂烽指回樂縣附近的烽火臺。
城外:一作「城上」,一作「城下」。
蘆管:笛子。一作「蘆笛」。
徵人:戍邊的將士。
盡:全。

簡介

此詩是唐代詩人李益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蘊藉含蓄,將所要抒發的感情蘊涵在對景物和情態的描寫之中。詩的開頭兩句,寫登城時所見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觸發徵人鄉思的典型環境。環境的描寫之中現出人物的感受。在這萬籟俱寂的靜夜裏,夜風送來了淒涼幽怨的蘆笛聲,更加喚起了徵人望鄉之情。「一夜徵人盡望鄉」,不說思鄉,不說盼歸,而是以人物的情態行爲展現其心理,寫出了人物不盡的鄉愁。

佳句

  •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 回樂峯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翻譯

回樂峯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猶如秋霜。
不知何處吹起淒涼的蘆管,一夜間徵人個個眺望故鄉。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