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志林》:僕嘗夢見人,雲是杜子美,謂僕曰:“世人多誤解吾詩。《八陣圖》詩云:‘江流石不轉,遣恨失吞吳’,人皆以爲‘先主、武侯,皆欲與關羽復仇,故恨其不能滅吳’,非也。我本意謂吳、蜀脣齒之國,不當相圖;晉之所以能取蜀者,以蜀有吞吳之意;此爲恨耳。”此理甚長。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灑英雄之淚,唾壺無不碎者矣。
《杜工部集》:錢謙益箋:按先主徵吳敗績,還至魚腹,孔明嘆曰:“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東行,不至危傾矣。”公詩意亦如此。
《杜詩詳註》:下句(按指“遺恨失吞吳”)有四說:以不能滅吳爲恨,此舊說也;以先主之徵吳爲恨,此東坡說也;不能制主東行,而自以爲恨,此《杜臆》、朱注說也;以不能用陣法而致吞吳失師,此劉逹之說也。
《唐宋詩醇》:遂使諸葛精神,炳然千古,讀之殷殷有金石聲。
《讀杜心解》:
說是詩者,言人人殊……拋卻“石不轉”二字,致全詩走作。豈知“遺恨”從“石不轉”生出耶?蓋陣圖正當控扼東吳之口,故假石以寄其婉惜。雲此石不爲江水所轉,天若欲爲千載留遺此恨跡耳。如此纔是詠陣圖之詩。
《詩法易簡錄》:前題《武侯廟》,故寫出武侯全部精神,此題《八陣圖》,故只就陣圖一節寫其遺恨,作詩切題之法有如是。
《詩境淺說續編》:武侯之志,徵吳非所急也:乃北伐未成,而先主猇亭挫敗,強鄰未滅,剩有陣圖遺石,動悲壯之江聲。故少陵低徊江浦,感遺恨於吞吳,千載下如聞嘆息聲也。
《唐人絕句精華》:“江流”句,從句面看似寫聚石不爲水所衝激,實已含末句“恨”字之意。……“石不轉”有恨不消之意,知此五字亦非空設。杜甫運思之細,命意之高,於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