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爲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脣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牀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詩集

註解

秋高:秋深。
怒號(háo):大聲吼叫。
三重(chóng)茅:幾層茅草。三,泛指多。
掛罥(juàn):掛着,掛住。罥,掛。
長(cháng):高。
塘坳(ào):低窪積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邊低地。
忍能對面爲盜賊: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忍能,忍心如此。對面,當面。爲,做。
入竹去:進入竹林。
呼不得:喝止不住。
俄頃(qǐng):不久,一會兒,頃刻之間。
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陰沉迷濛,漸漸黑了下來。
布衾(qīn):布質的被子。衾,被子。
嬌兒惡臥踏裏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裏都蹬壞了。惡臥,睡相不好。裂,使動用法,使……裂。
牀頭屋漏無干處:意思是,整個房子都沒有乾的地方了。屋漏,根據《辭源》釋義,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開天窗,陽光便從此處照射進來。「牀頭屋漏」,泛指整個屋子。
雨腳如麻:形容雨點不間斷,像下垂的麻線一樣密集。雨腳,雨點。
喪(sāng)亂:戰亂,指安史之亂。
沾溼:潮溼不幹。何由徹:如何才能捱到天亮。徹,徹曉。
安得:如何能得到。
廣廈(shà):寬敞的大屋。
大庇(bì):全部遮蓋、掩護起來。庇,遮蓋,掩護。
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處是泛指貧寒的士人們。
歡顏:喜笑顏開。
嗚呼:書面感嘆詞,表示嘆息,相當於“唉”。
突兀(wù):高聳的樣子,這裏用來形容廣廈。見(xiàn):通“現”,出現。
廬:茅屋。
亦:一作“意”。
足:值得。

簡介

此詩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間創作的一首歌行體古詩。此詩敘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經歷,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感慨,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詩中的典範之作。全篇可分爲四段,第一段寫面對狂風破屋的焦慮;第二段寫面對羣童抱茅的無奈;第三段寫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寫期盼廣廈,將苦難加以昇華。前三段是寫實式的敘事,訴述自家之苦,情緒含蓄壓抑;後一段是理想的昇華,直抒憂民之情,情緒激越軒昂。前三段的層層鋪敘,爲後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此抑揚曲折的情緒變換,完美地體現了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

佳句

  •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翻譯

八月裏秋深,狂風怒號,狂風捲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池塘和窪地裏。
南村的一羣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着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嘴脣乾燥也喝止不住,回來後拄着柺杖,獨自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雲像墨一樣黑,深秋天空陰沉迷濛漸漸黑下來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覺姿勢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頂漏水,屋內沒有一點兒乾燥的地方,房頂的雨水像麻線一樣不停地往下漏。自從安史之亂之後,我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牀溼,怎能捱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房子在風雨中也不爲所動,安穩得像是山一樣?唉!什麼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願!

評價

《唐詩援》:“‘安得廣廈千萬間’,發此大願力,便是措大想頭。”申鳧盟此語最妙。他人定謂是老杜比稷、契處矣。
《唐詩鏡》:子美七言古詩氣大力厚,故多局面可觀。力厚,澄之使清;氣大,束之使峻:斯盡善矣。
《詩源辨體》:《茅屋爲秋風所破》,亦爲宋人濫觴,皆變體也。
《唐詩歸》:鍾雲:好笑!好哭(“南村羣童”二句下)。鍾雲:“入竹”妙!妙(“公然抱茅”句下)!譚雲:“惡臥”,盡小兒睡性(“嬌兒惡臥”句下)。
《杜臆》:“廣廈萬間”,“大庇寒士”,創見故奇,襲之便覺可厭。……“嗚呼”一轉,固是曲終餘意,亦是通篇大結。
《義門讀書記》:元氣淋漓,自抒胸臆,非出外襲也。“自嘆息”三字,直貫注結處(“歸來倚杖”句下)。“風”字帶收前半(“風雨不動”句下)。
《唐宋詩醇》:極無聊事,以直寫見筆力,入後大波軒然而起,疊筆作收,如龍掉尾,非僅見此老胸懷。若無此意,則詩亦可不作。朱鶴齡曰:白樂天雲:“安得布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同此意。
《讀杜心解》:起五句完題,筆亦如飄風之來,疾捲了當。“南村”五句,述初破不可耐之狀,筆力恣橫。單句縮住、黯然。“俄頃”八句,述破後拉雜事,停“風”接“雨”,忽變一境;滿眼“黑”、“溼”,筆筆寫生。“自經喪亂”,又帶入平時苦趣,令此夜徹曉,加倍煩難。末五句,翻出奇情,作矯尾厲角之勢。……結仍一筆兜轉,又復飄忽如風。《楠樹篇》峻整,《茅屋篇》奇奡。
《杜詩鏡銓》:邵子湘雲:此老襟抱自闊,與螻蟻輩迥異。詩亦以樸勝,遂開宋派。蔣弱六雲:此處若再加嘆息,不成文矣。妙競推開自家,向大處作結,於極潦倒中正有興會(“安得廣廈”句下)。還說窮話,妙(“風雨不動”句下)。
《網師園唐詩箋》:“安得”三句,固屋破而思廣廈之庇,轉說到獨破不妨,想見“胞與”意量。末二句,有意必盡,惟老杜用筆喜如此。
《峴傭說詩》:後段胸襟極闊,然前半太覺村樸,如“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爲盜賊”四語,及“驕兒惡臥踏裏裂”語,殊不可學。
《十八家詩鈔》:張曰:沉雄壯闊,奇繁變化,此老獨擅。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