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爲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羣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脣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餘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
梨園子弟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詩集

註解

公孫大娘:唐玄宗時的舞蹈家。
弟子:指李十二孃。
劍器:指唐代流行的武舞,舞者爲戎裝女子。
大曆二年:公元七六七年。
開元三載:公元七一七年。
劍器渾脫:《渾脫》是唐代流行的一種武舞,把《劍器》和《渾脫》綜合起來,成爲一種新的舞蹈。
驂(cān):古代駕在車前兩側的馬。
瞿(qú)唐:即瞿塘峽。
玳(dài)筵:玳瑁筵。

簡介

全詩氣勢雄渾,沉鬱悲壯。見《劍器》而傷往事,撫事慷慨,大有時序不同,人事蹉跎之感。詩以詠李氏,而思公孫;詠公孫而思先帝,寄託作者念念不忘先帝盛世,慨嘆當今衰落之情。語言富麗而不浮豔,音節頓挫而多變。

佳句

  •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 㸌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羣帝驂龍翔。

翻譯

唐大曆二年十月十九日,我在夔府別駕元持家裏,觀看臨潁李十二孃跳劍器舞,覺得舞姿矯健多變非常壯觀,就問她是向誰學習的?她說:「我是公孫大娘的學生」。玄宗開元三年,我還年幼,記得在郾城看過公孫大娘跳《劍器》和《渾脫》舞,流暢飄逸而且節奏明朗,超羣出衆,當代第一,從皇宮內的宜春、梨園弟子到宮外供奉的舞女中,懂得此舞的,在唐玄宗初年,只有公孫大娘一人而已。當年她服飾華美,容貌漂亮,如今我已是白首老翁,眼前她的弟子李十二孃,也已經不是年輕女子了。既然知道了她舞技的淵源,看來她們師徒的舞技一脈相承,撫今追昔,心中無限感慨,姑且寫了《劍器行》這首詩。聽說過去吳州人張旭,他擅長書寫草書字帖,在鄴縣經常觀看公孫大娘跳一種《西河劍器》舞,從此草書書法大有長進,豪放激揚,放蕩不羈,由此可知公孫大娘舞技之高超了。
從前有個漂亮女人,名叫公孫大娘,每當她跳起劍舞來,就要轟動四方。
觀看人羣多如山,心驚魄動臉變色,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起伏震盪。
劍光璀燦奪目,有如后羿射落九日,舞姿矯健敏捷,恰似天神駕龍飛翔,
起舞時劍勢如雷霆萬鈞,令人屏息,收舞時平靜,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
鮮紅的嘴脣綽約的舞姿,都已逝去,到了晚年,有弟子把藝術繼承發揚。
臨潁美人李十二孃,在白帝城表演,她和此曲起舞,精妙無比神采飛揚。
她和我談論好久,關於劍舞的來由,我憶昔撫今,更增添無限惋惜哀傷。
當年玄宗皇上的侍女,約有八千人,劍器舞姿數第一的,只有公孫大娘。
五十年的光陰,真好比翻一下手掌,連年戰亂烽煙瀰漫,朝政昏暗無常。
那些梨園子弟,一個個地煙消雲散,只留李氏的舞姿,掩映冬日的寒光。
金粟山玄宗墓前的樹木,已經合抱,瞿塘峽白帝城一帶,秋草蕭瑟荒涼。
玳絃琴瑟急促的樂曲,又一曲終了,明月初出樂極生悲,我心中惶惶。
我這老夫,真不知哪是要去的地方,荒山裏邁步艱難,越走就越覺悽傷。

評價

《後村詩話》:《舞劍器行》,世所膾炙,絕妙好詞也。內雲:「先帝侍女八千人……樂極哀來月東出。」餘謂「壯士軒昂赴敵場」,一如「兒女恩怨相爾汝」。杜有建安黃初氣骨,白未脫長慶體耳。
《唐詩品彙》:劉雲:濃至慘黯,如野笛中斷,聞者自不堪也。
《唐詩歸》:鍾雲:題是公孫大娘弟子,而序與詩,情事俱屬公孫氏,便自穆然深思。鍾雲:此一語獨妙(「罷如江海」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劉辰翁曰:……「耀如」四句,名狀得意,「收」字謂其猶隱隱有聲也。但舞一劍,若謂其如雷如霆則非也。周啓琦曰:「罷如江海凝清光」,妙。連上三句,覺有精采。
《杜臆》:「來如雷靈收震怒」,凡雷霆震怒,轟然之後。累累遠馳,赫有餘怒,故「收」字之妙,若轟然一聲,闋然而止,雖震怒不爲奇也。詩云「感時撫事增惋傷」,則「五十餘年似反掌」數句,乃其陚詩本旨;「足繭荒山」,從此而來,尤使人穆然深思也。
《批點唐詩正聲》:沉着痛黯,讀者無不感慨。
《唐詩快》:樂極哀來,何以即接「月東出」?倒句自奇。(「玳筵急管」句下)。一起有排山倒海之勢,後卻平平。
《義門讀書記》:曲折三致。
《繭齋詩談》:只「傳芬芳」、「神洋洋」六字,已將前敘舞意勾起,不用再說,此煩簡相生之妙。
《古歡堂集雜著》:餘嘗謂白香山《琵琶行》一篇,從杜子美《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得來。「臨潁美人在白帝……感時撫事增惋傷」。杜以四語,白成數行,所謂演法也。鳧脛何短,鶴脛何長,續之不能,截之不可,各有大然之致,不惟詩也,文亦然。
《唐宋詩醇》:俞如山之嶙峋,後如海之波瀾,前半極其濃至,後半感嘆,「音響一何悲,弦急知柱促」也。
《讀杜心解》:「絳脣」六句,落到李娘,爲篇中敘事處。舞之妙,已就公孫詳寫,此只以「神揚揚」又字括之,可識虛實互用之法。「感時撫事」句,逗出作詩本旨。「先帝」六句,往事之憾,此本旨也。言公孫而統及女樂,言女樂即是感深先帝。故下段竟以「金粟堆」作轉接,此下正寫惋傷之情。一句着先帝,一句收歸本身。……結二句,所謂對此茫茫,百端交集。行失其所往,止失其所居,作者讀者,俱欲噭然一哭。
《杜詩鏡銓》:蔣雲:《序》中「瀏漓頓挫」,「豪蕩感激」,便是此詩妙境。形容盡致(「㸌如羿射」句下)。省得妙(「與予問答」句下)。邵雲:忽然收轉,真是筆有神助(「梨園弟子」四句下)。
《昭昧詹言》:「感時」句是一篇前後脈絡章法也,卻入於出題中藏之。「金粟堆」又從先帝意中起棱,柯覺身世之戚,興亡之感,交赴腕下。此詩亦「豪宕感激,瀏亮頓挫,獨出冠時」。自大曆至今,先生一人而已。
《峴傭說詩》: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詩,敘天寶事只數語而無限淒涼,可悟《長恨歌》之繁冗。
《十八家詩鈔》:張雲:「瞿塘」(原詩作「唐」)句一語收入,筆力超絕,而著語不即不離,尤極渾妙。它手爲之,便不免鈍滯矣。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