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詩集

註解

國:國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長安城。
草木深:指人煙稀少。
感時:爲國家的時局而感傷。
濺淚:流淚。
恨別:悵恨離別。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裏指安史之亂的戰火。
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當。
白頭:這裏指白髮。
搔:用手指輕輕的抓。
渾:簡直。
欲:想,要,就要。
不勝:受不住,不能。
簪:一種束髮的首飾。古代男子蓄長髮,成年後束髮於頭頂,用簪子橫插住,以免散開。

簡介

天寶十四年(西元七五五年)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今屬寧夏),世稱肅宗,改元至德。杜少陵聞訊,即將家屬安頓在都州,隻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後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處淪陷區的少陵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春日長安悽慘破敗的景象,飽含着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繫國事的情懷,充溢着悽苦哀思。這首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表現了詩人愛國之情。

佳句

  •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翻譯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裏草木茂密。
感於戰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潸然淚下,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一個春天,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評價

宋·司馬溫公《溫公續詩話》:古人爲詩,貴於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耐也。近世詩人,唯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山河在,明無餘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花鳥,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他皆類此,不可遍舉。
宋·方虛谷《瀛奎律髓》:此第一等好詩。想天寶、至德以至大曆之亂,不忍讀也。
明·鍾退谷《唐詩歸》:所謂愁思,看春不當春也。
明·胡赤城《唐音癸籤》: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濃淡淺深,動奪天巧,百代而下,當無復繼。
明·王嗣奭《杜臆》:落句方思濟世,而自傷其老。
清·何義門《義門讀書記》:起聯筆力千鈞。……「感時」心長,「恨別」意短,落句故置家言國也。匡復無期,趨朝望斷,不知此身得睹司隸章服否?只以「不勝簪」終之,淒涼含蓄。
清·吳齊賢《杜詩論文》:杜詩有點一字而神理俱出者,如「國破山河在」,「在」字則興廢可悲;「城春草木深」,「深」字則薈蔚滿目矣。
清·陳石遺《石遺室詩話》:老杜五律,高調似初唐者,以「國破山河在」一首爲最。
民國·高閬仙《唐宋詩舉要》引吳汝倫曰:字字沉著,意境直似離騷。
今·李慶甲《瀛奎律髓匯評》引紀昀曰:語語沉着,無一毫做作,而自然深至。
今·顧駝菴《駝菴詩話》:(首聯)在雄偉中有秀雅,壯美中有顧優美。
今·蕭滌非《杜甫詩選》:關於「感時」句,有人認爲花並不濺淚,但詩人有這樣的感覺,因此,由帶着露水的花聯想到它也在流淚。按果如此說,濺字就很難講通……濺是迸發,有跳躍義。……故此處「淚」仍以屬人爲是,所謂「正是花時堪下淚」也。又白樂天《聞早鶯》有「鳥聲信如一,分別在人情」,可與「鳥驚心」互參。
近·郁達夫《奉贈》詩之五:一紙家書抵萬金,少陵此語感人深。
今·徐應佩、周溶泉等評此詩曰: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備而不遊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