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詩集

註解

洛城:即洛陽,今屬河南。
暗飛聲:聲音不知從何處傳來。
滿:此處作動詞用,傳遍。
折柳:即《折楊柳》笛曲,樂府「鼓角橫吹曲」調名。又指人們臨別時折柳相贈的習俗。

簡介

此詩抒發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其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後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合理運用想象和誇張,感情直率真摯又有餘蘊,令人回味無窮。

佳句

  •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翻譯

是誰家的庭院,飛出幽隱的玉笛聲?融入春風,飄滿洛陽古城。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樂曲,誰又能不生出懷戀故鄉的深情?

評價

高棅《批點唐詩正聲》:唐人作聞笛詩每有韻致,如太白散逸瀟灑者不復見。
胡應麟《詩藪》:太白七言絕,如「楊花落儘子規啼」、「朝辭白帝彩雲間」、「誰家玉笛暗飛聲」、「天門中斷楚江開」等作,讀之真有揮斥八極、凌屬九霄意。賀監謂爲謫仙,良不虛也。
《唐詩直解》:次句不獨流逸,亦且穩定。看他下句下字,爐錘二妙。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意遠字精,爐錘巧自天然。
黃生《唐詩摘鈔》:前首(按指《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倒,此首順;前首含,此首露;前首格高,此首調婉。並錄之,可以觀其變矣。
朱之荊《增訂唐詩摘鈔》:「滿」從「散」來,「散」從「飛」來,用字細甚。妙在「何人不起」四字,寫得萬方同感,百倍自傷。
黃叔燦《唐詩箋註》:「散入」二字妙,領得下二句起。通首總言笛聲之動人。「何人不起故園情」,含着自己在內。
《唐宋詩醇》:與杜甫《吹笛》七律同意,但彼結句與黃鶴樓絕句出以變化,不見用事之跡,此詩並不翻新,探情自見,亦異曲同工也。
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折柳」二字爲通首關鍵。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下句下字爐錘上妙,卻如信筆直寫。後來聞笛詩,誰復出此?真絕調也。
《詩式》:此首聞笛與前首聽笛(按指《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吹笛》)異。聽笛者知在黃鶴樓上,故有心聽之也;聞笛者不知何處,無意聞知也。開首「誰家」二字起「聞」字,「暗」字起「夜」字,「飛聲」二字起「聞」字。二句「散」字、「滿」字寫足「聞」字之神。三句點「夜」字、便轉聞笛感別,有故國之情。曰「何人」,即己亦在內。不必定指自己。正詩筆靈活處。(品)悲慨。
俞陛雲《詩境淺說續編》:春宵人靜,聞笛聲悠揚,及聆其曲調,不禁黯然動鄉國之思。釋貫休《聞笛》詩云:「霜月夜徘徊,樓中羌笛催。曉風吹不盡,江上落殘梅。」同是風前聞笛,太白詩有磊落之氣,貫休詩得蘊藉之神,大家名家之別,正在虛處會之。
《李太白詩醇》:潘稼堂曰:此與《黃鶴樓》詩異:《黃鶴樓》是思歸而又聞笛。此是聞笛而始思歸也。因笛中有《折柳》之曲,忽憶此時柳真堪折,春而未歸,能不念故國也?
王堯衢《唐詩合解》:「忽然聞笛,不知吹自誰家。因是夜聞,聲在暗中飛也。笛聲以風聲而吹散,風聲以笛聲而遠揚,於是洛城春夜遍聞風聲,即遍聞笛聲矣。折柳所以贈別,而笛調中有《折楊柳》一曲。聞折柳而傷別,故情切乎故園。本是自我起情,卻說聞者『何人不起』,豈人人有別情乎?只爲『散入春風』,滿城聽得耳。」
沈祖棻《唐人七絕詩淺釋》:「『誰家』、『暗飛聲』,寫出『聞』時的精神狀態,先聽到飛聲,蹤跡它的來處,卻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暗中飛出。」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