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品彙》:劉雲:此七字拙(「叢菊兩開」句下)。
《杜臆》:前聯言景,後聯言情;而情不可極,後七首皆胞孕於(五、六)兩言中也;又約言之,則「故園心」三字盡之矣。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甸曰:江濤在地而曰「兼天」,風雲在天而曰「接地」,見洶浦陰晦,觸目天地間,無不可感興也,屠隆曰:杜老《秋興》諸篇,託意深遠,如「江間」「塞上」二語,不大悲壯乎?範槨曰:作詩實字多則健,虛字多則弱,如杜詩「叢菊」「孤舟」一聯,此等語亦何嘗不健?蔣一葵曰:五、六不獨「兩開」、「一系」爲佳,有感時濺淚,恨別驚心之況。末句掉下一聲,中寓千聲,萬聲,周珽曰:天鈞異奏,人間絕響。
《唐詩評選》:籠蓋包舉一切,皆在「叢菊兩開」句聯上景語,就中帶出情事,樂之如貫珠者,拍板與句,不爲終始也。挨句截然,以句範意,則村巫儺歌一例。以俟知音者。
《杜詩解》:若謂玉樹斯零,楓林葉映,雖志士之所增悲,亦幽人之所寄託。奈何流滯巫山巫峽,而舉目江間,但湧兼天之波浪;凝眸塞上,惟陰接地之風雲。真爲可痛可悲,使人心盡氣絕。此一解總貫八首,直接「佳人拾翠」末一解,而嘆息「白頭吟望苦低垂」也。
《義門讀書記》:中四句,虛實蹉對。「江間波浪兼天湧」二句,虛含第二首「望」字。「叢菊兩開他日淚」一句,虛含「望」之久也。
《而庵說唐詩》:此是《秋興》第一首,須看其筆下何等齊整。
《圍爐詩話》:《秋興》首篇之前四句,敘時與景之蕭索也,淚落於「叢菊」,心繫於「歸舟」,不能安處夔州,必爲無賢地主也。結不過在秋景上說,覺得淋漓悲慼,驚心動魄,通篇筆情之妙也。
《杜詩集評》:吳農祥曰:驚心動魄,不可以句求,不可以字摘。後人言「兼天」、「接地」之太板,「兩開」、「一系」之無謂;豈不知工中有拙,拙中有工者也。
《唐宋詩醇》:錢謙益曰:首篇頷聯悲壯,頸聯悽緊,以節則杪秋,以地則高城,以時則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別,末句標舉興會,略有五重,所謂嵯峨蕭瑟,真不可言。黃生曰:杜公七律,當以《秋興》爲裘領,乃公、生心神結聚所作也。八首之中難爲軒輊。
《讀杜心解》:首章,八詩之綱領也,明寫「秋景」,虛含「興」意,實拈「夔府」,暗提「京華」。……五、六,則貼身起下……,「他日」、「故園」四字,包舉無遺,言「他日」,則後七首所云「香爐」、「抗疏」、「弈棋」、「世事」、「青瑣」、「珠簾」、「旌旗」、「彩筆」,無不舉矣;言「故園」,則後七首所云「北斗」、「五陵」、「長安」、「第宅」、「蓬萊」、「曲江」、「渼陂」,無不舉矣。……發興之端,情見乎此。第七,仍收「秋」,第八,仍收「夔」,而曰「處處催」,則旅泊經寒之況,亦吞吐句中,真乃無一剩字。
《杜詩鏡銓》:「江間」、「塞上」,狀其悲壯;「叢菊」、「孤舟」,寫其悽緊。末二句結上生下,故以「夔府孤城」次之。言外寓客子無衣之感(「寒衣處處」二句下)。
《詩法易簡錄》:末二句寫出客子無家之感,緊頂「故園心」作結,而能不脫「秋」字,尤佳。
《昭昧詹言》:起句下字密重,不單側佻薄,可法,是宋人對治之藥。三、四,沈雄壯闊。五、六,哀痛。收,別出一層,悽緊蕭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