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夢李白(其二)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詩集

註解

浮雲:喻遊子飄遊不定。
遊子:此指李白。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句:李白一連三夜入我夢中,足見對我情親意厚。這也是從對方設想的寫法。
告歸:辭別。
侷促:不安、不捨的樣子。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句:述李白告歸時所說的話。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句:寫李白告歸時的神態。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時的習慣舉動。
冠蓋:指代達官。冠,官帽;蓋,車上的篷蓋。
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雲:誰說。
網恢恢:《老子》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話。此處指法網恢恢。
孰雲網恢恢:誰說天網寬疏,對你卻過於嚴酷了。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句:他活着的時候雖然寂寞困苦,但必將獲得千秋萬歲的聲名。

簡介

天寶三年(西元七四四年),李杜初會於洛陽,即成爲深交。乾元元年(西元七五八年),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還。這兩首記夢詩是杜甫聽到李白流放夜郎後,積思成夢而作。詩以夢前,夢中,夢後的次序敘寫。第一首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對老友吉凶生死的關切。第二首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老友悲慘遭遇的同情。

佳句

  •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翻譯

天上浮雲日日飄來飄去,遠遊的故人卻久去不歸。
夜晚我屢屢夢中見到你,可知你對我的深情厚意。
分別時你總是神色匆匆,總說能來相見多麼不易。
江湖上航行多險風惡浪,擔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沒。
出門時搔着滿頭的白髮,悔恨辜負自己平生之志。
高車麗服顯貴塞滿京城,才華蓋世你卻容顏憔悴。
誰能說天理公道無欺人,遲暮之年卻無辜受牽累。
活着的時候雖寂寞困苦,但獲得千秋萬歲的聲名。

評價

《唐詩歸》:鍾雲:「明我常相憶」、「情親見君意」,是一片何等精神往來(「三夜」二句下)!鍾雲:述夢語,妙(「告歸」二句下)。鍾雲:悲怨在「滿」字、「獨」字(「冠蓋」二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劉辰翁曰:起語,千言萬恨;次二句,人情鬼語,偏極苦味。「告歸」六句,夢中賓主語具是。「冠蓋」二句,語出情痛自別。
《杜臆》:前篇止雲「入我夢」,又云「恐非平生魂」,時此雲「情親見君意」,則魂真來矣,更進一步。……而「江湖多風波」,所以答前章「無使蚊龍得」之語也。交情懇至,真有神魂往來。止雲泣鬼神,猶淺。
《唐詩快》:「行」字妙(首句下)。情至苦語,人不能道(「三夜」四句下)。竟說到身後矣,今人豈敢開此口(末二句下)。
《杜詩鏡銓》:劉須溪雲:結極慘黯,情至語塞。
《秋窗隨筆》:老杜《夢李白》雲:「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昌黎《答孟郊》詩:「人皆餘酒肉,子獨不得飽。」同一慨然;而古人交情,於此可見。
《唐宋詩舉要》:吳曰:先墊一句,以取逆勢(「浮雲」句下)。人吳曰:再墊,再挺(「冠蓋」句下)。吳曰:詠歎淫洗(「斯人」句下)。吳曰:此中刪去幾千百語,極沉鬱悲痛之致(「孰雲」二句下)。吳曰:逆接(「千秋」句下)。吳曰:致慨深遠(末句下)。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