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山中與幽人對酌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詩集

註解

幽人:幽隱之人;隱士。此指隱逸的高人。《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對酌:相對飲酒。
“我醉”句:此用陶淵明的典故。《宋書·陶淵明傳》記載:陶淵明不懂音樂,但是家裏收藏了一把沒有琴絃的古琴,每當喝酒的時候就撫摸古琴,對來訪者無論貴賤,有酒就擺出共飲,如果陶淵明先醉,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

簡介

《山中與幽人對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詩作。首句點明作者與朋友喝酒的地點與環境;次句以反覆手法渲染開懷暢飲的場面;三句運用陶淵明的典故,寫自己喝醉請對方自便;末句婉訂後約,相邀改日再飲。此詩表現了一種隨心所欲、恣情縱飲、不拘禮節的人生態度,展現出一個具有高度個性化、超凡脫俗的藝術形象。全詩在語言上詞氣飛揚,體現出歌行的風格。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我們兩人在盛開的山花叢中對飲,酒興頗濃,一杯又一杯,真是樂開懷。
我喝醉想要睡覺,您可自行離開,如果餘興未盡,明天早晨抱着琴再來。

評價

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太史公《淳于髡傳》雲:“操一豚蹄酒一盂。”夫敘事猶爾,所謂“一胡盧酒一篇詩”,自有七立,無此句法也。或曰:李白不云乎“一杯一杯復一杯”?餘曰:古者豪傑之士,高情遠意,一寓之酒。存所感發,雖意於飲,而飲不能自已則又飲,至於三杯五斗,醉倒而後已。是不云爾,則不能形容酒客妙處。夫李白意先立,故七字六相犯,而語勢益健,讀之不覺其長。……惟第三句,若有意而語亦不工。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用成語妙如己出,前二句古調,後二句諧,拗體正格。
清代劉宏煦《唐詩真趣編》:此詩寫對幽人,情致栩栩欲活。言我意中惟幽人,幽人意中惟我,相對那能不酌?酌而忽見山花,便似此花爲我兩人而開者,意投神洽,杯難手,故不覺陶然至醉也。“我醉欲眠卿且去”固是醉中語,亦是幽人對幽人,天真爛漫,全忘卻形跡周旋耳。幽意正濃,幽興頗高,今日之飲,覺耳中不聞雅調,空負知音,大是憾事,君善琴,明日肯爲我抱來一彈,纔是有意於我。兩個幽人何等纏綿親切!劉仲肩曰:坦率之至,太古遺民。
清代王曉堂《嵎陽詩話》:作詩用字,切忌相犯,亦有犯而能巧者。如“一胡蘆酒一篇詩”,殊覺爲贅。太白詩“一杯一杯復一杯”,反不覺相犯。夫太白先有意立,故七字六犯,而語勢益健,讀之不覺其長。如“一胡蘆”句,方疊用一字,便形萎弱。此中工拙,細心人自能體會,不可以言傳也。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詩醇》:嚴滄浪曰:麾之可去,招之可來,政見同調。詼謔得好,不是作傲語。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