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日出入行

日出東方隈,似從地底來。
歷天又入海,六龍所舍安在哉?
其始與終古不息,人非元氣,安得與之久徘徊?
草不謝榮於春風,木不怨落於秋天。
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沒於荒淫之波?
魯陽何德,駐景揮戈?
逆道違天,矯誣實多。
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
                

詩集

暫無內容

註解

日出入行:樂府舊題。《樂府詩集·卷二十八》列於《相和歌辭·相和曲》,又在卷一《郊廟歌辭》中有漢之《日出入》古辭。
隈:山的曲處。
歷天又入海:一作“歷天又復入西海”。
元氣:中國古代哲學家常用術語,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氣,被認爲是最原始、最本質的因素。
“安得與之久徘徊”句:人怎能與日出日落一樣的長久呢?之:指前文所說的日出日落。
四運:即春夏秋冬四時。
汩沒:隱沒。
荒淫之波:指大海。荒淫,浩瀚無際貌。
羲和:傳說中爲日神駕車的人。
魯陽:《淮南子·冥覽訓》說魯陽公與韓酣戰,時已黃昏,魯援戈一揮,太陽退三舍(一舍三十里)。
大塊:自然天地也。《莊子·齊物論》:“夫大塊喻氣,其名爲風。”成玄英疏:“大塊者,造物之名,自然之稱也。”
溟涬:謂元氣也。

簡介

《日出入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利用樂府古題創作的詩篇。此詩反用漢樂府古意,認爲人不能“逆道違天”,而要適應自然規律,表現出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也充分展示了詩人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全詩熔把敘事、抒情和說理於一爐,情中見理,理中寓情,顯得十分自如貼切,情理契合無間;詩篇採用了雜言句式,不拘一格,靈活自如,又或問或答,波瀾起伏,表達了深刻的哲理,具有論辯性和說服力。

佳句

  • 草不謝榮於春風,木不怨落於秋天。
  • 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

翻譯

太陽從東方升起,似從地底而來。它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穿過天空,沒入海底。自古以來,從來如此。人不是元氣,怎能與太陽一樣地天長地久呢?花草不對春風的愛撫表示感謝,落葉也不對秋風的凋殘表示埋怨,哪裏有誰揮鞭驅趕着四時運轉呢?其實萬物的興衰旨由自然。羲和呀羲和,是誰要你載着太陽落入大海的?魯陽有什麼德行,竟能揮戈駐日?這些傳說逆道違天,實在是荒謬絕倫!我將要與天地合而爲一,浩然與元氣涅爲一體。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