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應科目時與人書

月日,愈再拜:
天池之濱,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蓋非常鱗凡介之品彙匹儔也。其得水,變化風雨,上下於天不難也;其不及水,蓋尋常尺寸之間耳。無高山大陵曠途絕險爲之關隔世,然其窮涸不能自致乎水,爲獱獺之笑者,蓋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然是物也,負其異於衆也,且曰爛死於沙泥,吾寧樂之?若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今又有有力者當其前矣,聊試仰首一鳴號焉。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鳴號之者,亦命也。愈今者實有類於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說焉。閣下其亦憐察之!
                

詩集

註解

應科目時與人書:本文爲貞元九年(公元793年)韓愈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時寫給別人的求薦信。
濆(fén):水邊。
常鱗凡介(cháng lín fán jiè):解釋一般的魚類、貝類。比喻平凡的人。
品彙匹儔:指同一類東西。
獱(biān)獺:水獺,半水棲動物。
於(yú):多作爲介詞,是古漢語中用的很多的虛詞。
庸詎:通“豈、怎麼、何以”。
忘:通“無、沒有”。

簡介

《應科目時與人書》作於貞元九年(公元793年)。韓愈以進士出身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時寫給韋舍人的信,目的是希望能幫他做些宣傳,以擴大影響。但並不直言其事,而是通過生動的比喻,巧妙地把自己的處境、心性、要求和對方的身份、作用,深刻具體地表現了出來。行文氣勢磅薄,曲折多變;態度不卑不亢,很有分寸。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某月某日,韓愈再拜(書信用語,表示自謙):
天池的邊上,大江的水邊,傳說:有怪物存在,大概不是平常魚類水獸等動物可以比得上的。它得了水,就能呼風喚雨,上天下地都很容易。如果得不到水,也就是尋常所見的那種形狀,不用廣闊險峻的高山土丘就能把它困住。然而它在沒有水的時候,不能自己造出水來。它們十次有八九次被獱獺(一般的水獸)之流嘲笑。如果碰到有力量的人,可憐它們的窘境而把它們運輸轉移(到有水的地方),只不過是舉手之勞。但是這種怪物,報負和一般東西不同,它會說:“就算爛死在沙泥裏,我也高興。如果俯首帖耳,搖尾乞憐,不是我的志向。”因此有能力幫它的人遇到他們,熟視無睹,就像沒看見一般。他的死活,我們也無從知道了。
如今又有一個有能力的人走到它的面前,姑且試着抬頭鳴叫一聲(因爲有能力的人已經對他們習慣而視而不見了),哪裏知道有能力的人不可憐它的窘境,而忘記了舉手之勞,把它轉移到水裏邊?別人可憐它,是它的命。別人不可憐它,也是它的命。知道生死有命還鳴號求助的,也是它的命。我(韓愈)如今確實有點類似於它,所以不顧自己的淺陋,而寫下這些話,希望閣下您垂憐並理解我!

評價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卷三:空中樓閣。其自擬處奇,而其文亦奇。
明·林雲銘《韓文起》卷三:一篇譬喻到底,末只點出自己一句。人以爲佈局之奇,而不知應科目時與人之書,分明衡玉求售,與鑽營囑託,相去幾何?不得不自佔地步。若不借喻,恐涉誇詡。況篇中所謂“搖尾乞憐”,罵盡前此應舉之徒,營求卑屈,如狗之依人。所謂“熟視無睹”,罵盡前此主試諸公,黑白混淆,如盲之辨色矣。按:公應科目,四舉而後成進士,卞和之璞,被刖數獻,其心甚苦,且恐落筆必有許多幹礙,故出於此,非以譬喻見奇也。
明·金聖嘆《天下才子必讀書》卷十:亦無頭,亦無尾,竟斗然寫一怪物。一氣直注而下,而其文愈曲。細分之,中間卻果有無數曲折,而其勢愈直,此真奇筆怪墨也。
明·呂留良《晚村先生八家古文精選·韓文精選》:逐節轉換,逐句相承,不可增減一筆,文之最奇者。
清·儲欣《唐宋十大家全集錄·昌黎先生全集錄》卷三:即此亦可謂怪於文矣。老蘇《木假山記》,靈變頗似。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卷三十二:難於致詞,則託物爲喻,此詩人比興之道也。直道正意,醜不可耐,晚唐四六啓是已。
清·孫琮《山曉閣唐宋八大家選·韓昌黎集》卷一:一幅小文,卻有無數曲折,無數峯巒。一起總提一句,作一總冒。下分得水一段,不得水一段,不能自致於水一段,有力者運轉之一段,不肯乞憐一段,有力者不運轉之一段。凡六段,寫得煙波萬狀,天天矯矯,如見怪物焉,然此皆是客意。至第七段,冀有力者運轉之,方是正意。第八段,總出三段,又寫得磊磊落落,如見怪物焉。筆墨之奇,真有風雲集其腕下,波濤出其行聞。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