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
註解
同:猶“和”,酬和。崔邠(bīn):唐代詩人。字處仁,清河武城人。鸛(guàn)雀樓:唐代河中府的名勝。北周宇文護所建,樓高三層,原在山西蒲州府西南(今永濟縣),前瞻中條山,下瞰大河。因鸛雀常棲息其上而得名。後爲河水衝沒。 西:一作“南”,一作“前”。 汀洲:水中小洲。《楚辭·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 簫鼓:簫與鼓。泛指樂奏。南朝梁江淹《別賦》:“琴羽張兮簫鼓陳,燕趙歌兮傷美人。” 千年:極言時間久遠。晉陶淵明《輓歌詩》:“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魏國山河:指大好河山。語本《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 爲:一作“知”。 風煙:一作“風塵”。起:一作“是”。思歸:一作“思鄉”。 遠目:遠望。唐羊士諤《書樓懷古》詩:“遠目窮巴漢,閒情閱古今。”
簡介
《同崔邠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李益的作品。此詩前半部分描述了鸛雀樓的景色並抒發了對歷史與現實的感慨,後半部分詩人由山河壯麗的景觀聯想到了人生苦短的惆悵。全詩通過即景抒情,將歷史沉思、現實感慨、個人感傷融成一片,而併入歸思,意境十分渾成厚重,爲歷代所傳誦。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鸛雀樓西邊有百尺桅檣,汀洲上高聳入雲的樹木一片茫茫。 漢家樂奏猶如逝去的流水,魏國山河也已經半入夕陽。 往事過千年尚遺憾時間過得快,憂愁到來一天也覺得太長。 戰亂中更激起思念家鄉的情感,遠望樓前景色已非春天不免自我感傷。
評價
《夢溪筆談》:河中府鸛雀樓二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渙,暢諸三篇能狀其景。 《唐詩鼓吹註解》:此因登樓而有感也。……望風煙之色,感懷鄉之思,目窮千里,不因春色而亦自悲傷矣。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賦景新切,寓感宏深。陳繼儒曰:登眺情景,口邊眼邊。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登樓對景,更不別睹,鬥地出手便先寫一檣,下即急寫汀洲,又急寫雲樹,並不問此檣屬何人,到何處,早已一片心魂彌梨麻羅,一遞一遞,竟自歸去也。因言出時何等漢魏,已剩流水夕陽,人生世間,大抵如斯,遲遲不歸,我爲何事耶(首四句下)?此即趁勢轉筆,寫是日歸心刻不能待也。人見是春色,我見是風煙,即俗言“不知天好天暗”也。唐人思歸詩甚多,乃更無急於此者(末四句下)。 《唐詩貫珠箋釋》:通身線索相通。 《唐詩成法》:聲調高亮,情致纏綿,十郎固是才子。 《大曆詩略》:是詩頷聯用事真切有味也。讀書、遠遊,豈兩事哉! 《山滿樓箋註唐詩七言律》:倏而魏,倏而漢,又倏而至於今,千年猶恨速,亦事之無可如何者也。欲住不可,欲歸不能,欲不住不歸又無所之,一日即爲長,此真善於言愁者矣。 《歷代詩法》:對此茫茫,百端交集。 《養一齋詩話》:較之吳融《鸛雀樓》詩“鳥在林梢腳底看,夕陽無際戍煙殘”諸句,稍有詩局。然前半平適落套,後半粗率任情,去王、暢二詩,終不可以道里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