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 · 清淨慧菩薩
於是清淨慧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爲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本所不見,本所不聞。我等今者蒙佛善誘,身心泰然,得大饒益。願爲諸來一切法衆,重宣法王圓滿覺性,一切衆生及諸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云何差別?令末世衆生聞此聖教,隨順開悟,漸次能入。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清淨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末世衆生,請問如來漸次差別。汝今諦聽,當爲汝說。 時,清淨慧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善男子,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於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衆生。何以故?菩薩衆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無平等者。衆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於滅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別。若得如來寂滅隨順,實無寂滅及寂滅者。 “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及愛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滅,故起憎愛,耽著五欲。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發明起滅,即知此生性自勞慮。若復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淨,即彼淨解爲自障礙,故於圓覺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菩薩見解爲礙,雖斷解礙,猶住見覺,覺礙爲礙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爲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衆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爲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彼諸衆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爲隨順覺性。 “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衆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衆德本,佛說是人名爲成就一切種智。”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清淨慧當知,圓滿菩提性, 無取亦無證,無菩薩衆生。 覺與未覺時,漸次有差別, 衆生爲解礙,菩薩未離覺,入地永寂滅。 不住一切相,大覺悉圓滿,名爲遍隨順。 末世諸衆生,心不生虛妄, 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 供養恆沙佛,功德已圓滿, 雖有多方便,皆名隨順智。
詩集
註解
憎愛:憎怨愛親。 解脫:脫離束縛而得自在的意思,即“涅架”的別名。 般若:譯爲“智慧”,但這個智慧,不是世間凡夫的聰明智慧,而是如來的圓常大覺。 梵行:清淨的行爲,即斷絕淫慾的行爲。 法性:諸法的本體、本性。 法界海慧:觀法界平等的大智慧,深廣如海。 信解:確信和了解。 供養:奉養的意思。對上含有親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對下含有同情、憐惜、愛護的意思。 一切種智:佛通達諸法總相別相,化道斷惑的智。
簡介
《圓覺經》是《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的簡稱,又作《大方廣圓覺經》、《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圓覺了義經》,佛教大乘之經典。內容是佛爲文殊、普賢等十二位菩薩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和觀行方法,全經分作序、正、流通三分,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台)、禪各宗盛行講習的經典。 本章節爲清淨慧菩薩所請教的問題,以及佛陀的回答。說明圓覺自性平等無差,因人修證覺悟的境界不同,所以存在不同的覺性差別。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於是清淨慧菩薩在大衆中離座而起,用最尊貴的禮儀,以頂禮禮敬佛足,然後起立右轉,繞佛三圈,又長跪在佛前雙手合掌,對佛稟告道:“大悲世尊,爲我們廣泛論說不可思議事,本來一向是不得見、不得聞的。我等今天承蒙佛諄諄誘導,身心泰然,得受大益。願您爲來參加法會的一切法衆,重新宣說佛的圓滿覺性,一切衆生及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有什麼差別? 使末世衆生聽聞此聖教而隨順開悟,循序漸次進入清淨圓覺境界。” 清淨慧菩薩說完後,再次五體投地向佛祖致禮,循環往復,這樣連續請求三次。 那時,世尊對清淨慧菩薩說:“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爲末世衆生,問如來漸修次第以及所證所得的差別。現在你就仔細地聽,我爲你解說。” 當時,清淨慧菩薩以能接受佛的教導而心生歡喜,和其他參加法會的大衆安靜地聽佛說法。 “善男子,圓滿覺悟的自性,不是前面所說的五種性,因隨緣而起,所以說是‘性有’;又隨緣而起不是實有,所以無處取、無所證。在真如實相中,實則沒有菩薩和衆生可言。這是爲什麼呢?菩薩和衆生都是幻化的,因爲幻化的都將消亡,也就沒有可用以取證的。比如眼睛不能看到自己本身,自性本來平等,不是強制使他們平等的。迷惑顛倒的衆生不能除滅一切幻化,對於一切幻化或除滅,或未能除滅,除滅的功力不等,則便顯有差別。如果隨順寂滅圓覺,平等無待,也就沒有寂滅以及證悟寂滅的人。 “善男子,一切衆生從久遠的過去以來,便妄想有實在的自我和愛我的人,而不知道因爲有念念生滅,所以才生起憎愛,沉迷於五欲中。如果能夠遇到好的教友,教導他開悟清淨圓覺本性,明瞭諸法起滅,則會知道此生空自擔負憂悲苦痛的勞慮。如果有人永遠斷除勞慮,就能得知法界清淨,如果執着於清淨見解又會成爲自己的障礙,不能自在證入圓覺境界。這就稱爲’凡夫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菩薩知道執着清淨見解是一種障礙,雖然心中斷除了這種障礙,但仍執着於想斷除這種障礙的名相,這種覺礙’還是一種障礙,而不得自在。這就叫做‘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如有觀照和覺知都稱爲障礙,所以菩薩常洞察萬物而不執着於心,所照之礙與能照之覺同時寂滅。比如有人砍斷自己的頭,頭已經斷了,也就沒有砍斷頭的人了。以斷滅障礙的心去斷滅所有障礙,障礙已經斷滅,那麼也就沒有斷滅障礙的心了。佛的經教如同指示月亮的手指,如果看見了月亮,就知道指示月亮的手指畢竟不是月亮。一切如來用種種言說來開示菩薩也是同樣的道理。這就叫做‘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是究竟覺,正念和妄念都是解脫,佛法精進和佛法退失都是涅槃,智慧和愚癡都是般若,菩薩和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覺悟,無明和真如並非不同的境界,戒、定、慧以及淫、怒、癡都是清淨的行爲,衆生和一切有情的住處是同樣的法性,地獄和天宮都是淨土,有佛性的衆生和無佛性的一闡提都能成就佛道,一切煩惱都是解脫。用法界平等智慧觀照各種事相都如同虛空,這就叫做‘如來隨順覺性’。 “善男子,菩薩及末世衆生在任何時候不要生起妄念,也不要刻意息滅妄心,聽任耽住妄境不特意去計度分別,雖無計度分別之心,但也不辨別是否真實。那些衆生聽聞了這個法門,能夠確信和了解並能領受修持,而不產生驚畏心理,這就叫做’隨順覺性’。 “善男子,你們應當知道,以上所說的衆生已曾供養了像百千萬億恆河沙那樣多的佛及大菩薩,積了很多功德,佛說這樣的人就叫做’成就一切種智’。” 當時,世尊爲了重新闡述這個真義,於是說偈語: 清淨慧當知,圓滿菩提性, 無取亦無證,無菩薩衆生。 覺與未覺時,漸次有差別, 衆生爲解礙,菩薩未離覺,入地永寂滅。 不住一切相,大覺悉圓滿,名爲遍隨順。 末世諸衆生,心不生虛妄, 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 供養恆沙佛,功德已圓滿, 雖有多方便,皆名隨順智。
評價
暫無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