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六祖壇經 · 懺悔 · 第三節

“何名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爲實性,於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惡盡,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爲報身。”“何名千百億化身,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爲變化,思量惡事,化爲地獄;思量善事,化爲天堂。毒害化爲龍蛇,慈悲化爲菩薩,智慧化爲上界,愚癡化爲下方。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善知識,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從報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歸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頌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佈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吾祖唯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忽絕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於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珍重好去。”一衆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
                

詩集

註解

寶林:寶林寺,曾名中興寺、法泉寺,宋朝叫南華寺,在廣東韶州(今韶關)南華山。
韶州韋刺史:在韶州任地方行政官的韋琚,刺史是主管當地行政的官員的名稱。
大梵寺講堂:韶州有大梵寺,曾名開元寺、崇寧寺、天寧寺和報恩光孝寺等,慧能在此開山傳法。講堂即講經說法的廳堂。
開緣說法:緣是梵語意譯,即攀緣,發生良好關係。慧能爲大衆說法,就讓大衆與佛教結了緣。
儒宗學士:儒家的讀書人,學士是尊稱。
僧尼道俗:僧和尼是佛教的男女信徒;道指道教徒,俗指信教而未出家的人。
法要:佛法的要義。
善知識:佛教術語,指信仰佛教掌握佛理而一心向善的人。這裏是對佛教信衆的敬稱。
菩提:梵語音譯,舊譯爲道,新譯爲覺,即覺悟。自性:即本性,禪宗認爲每個人本來都有佛性。
直了:即頓悟,這是禪宗主張的修行覺悟法門。
嚴父:古時候說父嚴母慈,故稱嚴父。
本貫范陽:范陽在今北京市大興、宛平一帶。據敦煌本,本貫作本官,意謂慧能的父親原在范陽做官,但從《神會語錄》開始,范陽被寫成慧能的籍貫。
左降:被貶官降職。左和右表示尊卑之義,在各個歷史時期有所不同,這裏是左卑右尊之意,故稱左降。嶺南:五嶺以南,即今廣東地區。
新州:今廣東省西南部新興地區。
父又早亡:據《景德傳燈錄》,慧能三歲時父親去世。
南海:今廣東省佛山市一帶。
《金剛經》:一部印度佛經,漢語版《金剛經》歷史上共有六個著名譯本並傳,最通行的是後秦鳩摩羅什於弘始四年(402年)譯出本。
蘄州:今湖北省蘄州西北。
五祖忍大師:慧能之師弘忍被後世禪宗尊爲五祖(602—675年),湖北黃梅人,一說江西潯陽(今九江市)人,本姓周。主化:(用佛教)主持教化。
取銀十兩:敦煌本無客贈銀兩事,是“惠能聞說,宿業有緣,便即辭親”,這有違於傳統孝道,從惠昕本開始就加上了客贈銀十兩安置老母的情節。
獦獠:音同“葛僚”,是當時對攜犬行獵爲生的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蔑稱。可能當時慧能的穿戴像少數民族。
和尚:梵語音譯,尚也寫作上,本是印度稱老師的俗語,中國佛教中是對僧人的尊稱,泛化後則指出家的佛教徒,尊義漸減。
作務:幹活,勞動。
福田:好像種田會有收穫,信佛教行善事也會有福報,故稱福田。
根性大利:教講究慧根,即心性中有信佛的因子,大利指領悟很快,這是讚美語。
行者:方丈的侍者,也指遊方僧人,這裏指寺院內管理雜務的僧人。
踏碓:碓是過去舂米的器具,一般爲石制,配有槓桿原理的木槌,用腳踩木槌將稻碾爲米,故叫踏碓。
般若:也作班若、波若、鉢若、般羅若等,是梵語音譯,一般讀作“波耶”,意譯的話,就是智慧的意思。
偈:梵語意譯,又譯頌,四句整齊韻語,用於表達一種對佛法的理解、讚頌。又偈與竭意通,即攝盡其義之意,也就是完全概括了微言大義。
處分:這裏是吩咐的意思。
澄心:清心,使心思進入感悟佛理以便作偈子的境界。
大師:指慧能。
神秀:俗姓李,河南開封尉氏人。當時是弘忍的首席大弟子,後來受唐王朝禮遇,他的禪學流派在歷史上號爲禪門北宗。
教授師:梵語阿閣梨的意譯是教授,即規範正行,教授師是對可以教授規矩儀則而作衆僧表率之高僧的敬稱。
謾作:胡亂作。意思是自己作的偈子一定水平不高。
依止:仰仗追隨。
供奉盧珍:供奉是唐朝皇宮中對有某種技能的人給予的官職名稱,供奉盧珍即一個叫盧珍的宮廷畫師。
五祖血脈圖:將初祖達摩到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的禪宗傳承過程畫成圖。
菩提樹:印度的一種常綠喬木,傳說釋迦牟尼在此樹下覺悟成佛,故名菩提樹。明鏡臺:即明鏡,《大乘起信論》中曾把衆生的心喻作鏡子。宿業障重:宿即過去、前世;業是梵語羯磨的意譯,指人的一切思想言行;障是障礙;重即嚴重。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第五品中語,原意是佛祖對須菩提說佛祖所有的身相,都是虛妄不實的,意思是一切皆空纔是佛門真諦。
惡道:即三惡道,是地獄、餓鬼、旁生(除人之外的一切動物),三善道是天、人、阿修羅(即“非天”,有“天福”而無“德”者),三善道和三惡道合起來就是六道輪迴。
炷香:即燒香。炷是動詞。
慈悲:《智度論》二十七:“大慈與一切衆生樂,大悲拔一切衆生苦。”所以慈悲就是與衆生同樂,救衆生苦難的一種所謂菩薩情懷。
念念:每一個念頭之間,指極短暫的瞬間。
萬法:法是梵語達摩的意譯,指一切小者、大者、有形者、無形者、真實者、虛妄者、事物、道理等,所以萬法就是指包羅萬象的一切。
無上菩提:最高的覺悟。
童子:還沒有正式出家的少年,或小沙彌一類。
上人:本是對德行高者的尊稱,這裏慧能用以稱呼童子,是表示格外尊重的意思。
別駕:官名,刺史的佐僚。
肉身菩薩:雖然還是父母給予的肉身,但在精神上已經達到了菩薩的境界。
腰石:腰裏捆綁一塊石頭以增加身體重量,便於踏動舂米碓。
米熟也未:米舂好了沒有。熟是舂好的意思。
猶欠篩在:還差一道用篩子篩的工序,暗示還需要五祖點撥驗證的意思。
丈夫:如來有十號,其一叫調御丈夫。
天人師:如來十號之一,意爲天和人都尊佛爲師。
頓教:禪宗以頓悟相標

簡介

《六祖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是佛教禪宗祖師惠能說,弟子法海等集錄的一部經典。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什麼叫圓滿報身?就像一盞燈能夠除去千年的黑暗,一點智慧能夠消滅萬年的愚昧。不要總是想以前的事,已經過去的就不能再得到了。要經常想以後的事,讓每一個念頭都圓滿和融,通達明亮,這就能自我認識自己的本性。善和惡雖然很不相同,人的本性卻沒有兩樣。這種沒有區別的本性,叫真實的本性(也就是如來佛性),在這種真實的本性中,不會沾染善,也不會沾染惡,這就叫圓滿報身佛。自己的本性中只要產生一個壞念頭,就消滅了經歷萬劫而來的善因。如果在本性中產生了一個好念頭,就能讓恆河裏的沙那樣多的惡業除盡,直到獲得無上的覺悟。每一個念頭中都能認識自己的本性,不失掉本來的善念,這就叫圓滿報身佛。”“什麼叫千百億化身?如果什麼都不思想,人的本性本來像虛空一樣。只要產生了一個念頭的思想,就叫變化,想壞事,就變爲地獄;想善事,就變爲天堂。想惡毒傷害就會變成兇惡的龍和蛇,想慈善悲憫就會變成救苦的菩薩,想智慧就會變成上界,想愚蠢就會變成下界。自我的本性變化很多,迷惑之人不能反省察覺,每一個念頭都會產生惡的意向,就會常做壞事。如果幡然改想一個善念頭,智慧就立刻產生。這就叫自性化身佛。”“善知識們,人本來具有佛法之身,因此在每一個念頭中都能認識自己的本性,這就是報身佛。從報身佛的角度考慮,就是化身佛,自己覺悟自己修行,積累自己本性的功德,就是真正的歸依。皮和肉構成人的色身,色身就像房屋一般,並不是歸依。只要能覺悟自己本性中的三身佛,就是認識了自己本性中真正的佛。我有一篇《無相頌》,如果能誦讀修行,就能讓你積累下的劫數迷惑罪孽立刻消除。頌說: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佈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吾祖唯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忽絕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慧能大師說:“善知識們,大家都要誦讀理解這篇偈語,按照它來修行,就能在唸誦中認識自己的本性,這樣的話,即使和我相距千里之遙,也能像常在我身邊一樣。如果誦讀它仍然不能覺悟,那麼就是面對面,也和相距千里遠一樣,又何必辛勞地遠道而來聽我說法呢?大家各自珍重回去好自爲之吧。”大家聽了慧能大師講說佛法後,沒有不豁然開朗的,都歡歡喜喜,遵囑修行。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