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 · 頓漸 · 第三節
有一童子,名神會,襄陽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來參禮。師曰:“知識遠來艱辛,遠將得本來否?若有本則合識主,試說看。”會曰:“以無住爲本,是即是主。”師曰:“這沙彌爭合取次語。”會乃問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師以拄杖打三下,雲:“吾打汝是痛不痛?”對曰:“亦痛亦不痛。”師曰:“吾亦見亦不見。”神會問:“如何是亦見亦不見?”師雲:“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是以亦見亦不見。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則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痛不痛是生滅。汝自性且不見,敢爾弄人。”神會禮拜悔謝。師又曰:“汝若心迷不見,問善知識覓路;汝若心悟,即自見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見自心,卻來問吾見與不見,吾見自知,豈代汝迷?汝若自見,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見,乃問吾見與不見?”神會再禮百餘拜,求謝過愆,服勤給侍,不離左右。一日,師告衆曰:“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否?”神會出曰:“是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師曰:“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喚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蓋頭,也只成個知解宗徒。”祖師滅後,會入京洛,大宏曹溪頓教,著《顯宗記》,盛行於世,是爲荷澤禪師。師見諸宗難問,鹹起噁心,多集座下,愍而謂曰:“學道之人,一切善念惡念,應當盡除,無名可名,名於自性。無二之性,是名實性。於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言下便須自見。”諸人聞說,總皆作禮,請事爲師。
詩集
註解
神會:俗姓高,原從神秀,四十歲左右時去韶州追隨慧能。後以慧能嫡派自居,大力倡導南宗。“安史之亂”後病死於洛陽荷澤寺,稱荷澤神會。 愍(mǐn):憐憫,哀憐。
簡介
《六祖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是佛教禪宗祖師惠能說,弟子法海等集錄的一部經典。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有一個少年,名叫神會,是襄陽高姓人家的子弟,十三歲的時候,從神秀大師的玉泉寺來到曹溪參見禮拜六祖大師。大師說:“善知識,你遠道而來很辛苦,帶來了‘本’(自己的本性)沒有?如果有‘本’就能認識‘主’(佛性)了,你說說看。”神會說:“我以無所住(不執著)爲‘本’,能認識這一點就是‘主’。”大師說:“這個小沙彌怎麼盡說些老生常談。”神會就問大師:“和尚您坐禪時,還有沒有思想活動?”大師用禪杖打了神會三下,問:“我打你你覺得痛不痛?”神會回答說:“也痛也不痛。”大師說:“我也是既有思想活動也沒有思想活動。”神會問:“既有思想活動也沒有思想活動是一種什麼樣子?”大師說:“我的思想活動,是經常想到自己思想裏的錯誤過失,而不想別人的是非好壞,這就是既有思想活動又沒有思想活動。你所說的也痛也不痛是什麼樣子呢?你如果不痛,你就像木石一樣沒有感覺;你如果痛,就和凡夫俗子一樣會產生憤恨的情感。你向前聽好了,我說的既有思想活動又沒有思想活動是‘二邊’(辯證之意),你說的也痛也不痛是沒有破除生死的偏見。你連自己的本性都沒有認識清楚,就敢來這裏賣弄!”神會趕緊行禮表示道歉。大師又說:“你如果自己迷惑不能認識本性,就要向善知識請教問門路;你如果心裏領悟了,就能自己認識自己的本性,遵從佛法修行。現在你自己迷惑不能認識自己的本性,卻來問我坐禪時有沒有思想活動,我的思想活動我自己當然明白,怎麼能代替你解除迷惑呢?你如果有所領悟,也不能代替我解除迷惑。你怎麼不自己領悟認識本性,卻來問我坐禪時的思想活動?”神會再次行禮,拜了一百多拜,謝罪道歉,然後在大師身邊勤謹服侍,不離左右。有一天,大師告訴衆門徒說:“我有一件東西,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你們能明白嗎?”神會走出來說:“這是各位佛的本源,神會我的佛性。”大師說:“我向你說無名無字,你卻說叫做佛的本源。你就是前往茅草菴苦修苦練,也只能成爲一個咬文嚼字的人。”祖師圓寂以後,神會去了京城洛陽,把曹溪門風的頓悟禪宗大加弘揚,著作了《顯宗記》,盛行於當時,成爲荷澤禪師。六年苦行慧能大師見禪宗門下各個宗派之間互相詰難,都不懷好意,就把他們都召集前來,憐憫地對他們說:“學佛道的人,一切的善念和惡念,都應當盡數消除,不要用各種名稱概念來標榜,要認識自己的本性。沒有分歧的本質,這纔是真正的本質。應該在實在的本性上建立宗派教門,這個道理你們要自己好好理解。”衆人聽說以後,都向大師行禮,表示要以大師爲表率。
評價
暫無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