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圓覺經 · 序分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衆生清淨覺地,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淨土。
與大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辯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等而爲上首,與諸眷屬皆入三昧,同住如來平等法會。
                

詩集

註解

如是我聞:即我聞如是,意爲我聽到佛這樣說。如是,指這部經文。我,阿難自稱。聞,從佛陀處親聞。此語出於佛涅槃前。當時,以“多聞第一”著稱的阿難問佛:“一切經首置何字?”佛回答:“一切經首置‘如是我聞’等言。”
婆伽婆:梵語音譯。也稱“婆伽梵”、“薄伽梵”,意譯爲“世尊”,爲佛的尊號。有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六種含義。
神通大光明藏:即指佛說法的處所,不是指具體的外在場所,而是指自性境界。神,則莫測。通,則無礙。大光明,即智慧。藏,即一切法所依之平等真如法性體。
三昧:梵語。又譯“三摩地”,意譯爲“定”或“正定”。即摒除雜念,心不散亂,專注於一境。正受:是與“三昧”相應的禪定。
光嚴:光明莊嚴。住持:久住護持佛法。
清淨覺地:正覺的境界。因正覺之體離染污,故稱“清淨。
寂滅:即指涅槃,是沒有煩惱和生死的境界。
本際:根本究竟的邊際,即絕對平等的理體。此指涅槃而言。
圓滿:周遍充足,無所缺減。
不二:又作“無二”、“離兩邊”,指對一切現象應無分別,或超越各種區別。隨順:隨從他人之意而不拂逆。
淨土:指佛所居的處所,全稱“清淨土”、“清淨國土”、“清淨佛剎”,又作“淨剎”、“淨世界”、“佛國”。與此相對,世俗衆生居住之所,有煩惱污穢,故稱“穢土”、“穢國”。
大菩薩摩訶(hē)薩:大菩薩即摩訶薩,摩訶薩爲梵語音譯,又稱“大有情”、“大衆生”,此大衆生的願大、行大、度衆生大,在世間諸衆生中爲最上。
文殊師利菩薩:文殊,是“妙”的意思;師利,是“德”或“吉的意思。文殊師利即妙吉祥的意思。該菩薩以大智著稱,與普賢菩薩常侍於釋迦如來左右。
普賢菩薩:是具足無量行願、普現於一切佛剎的大乘聖者。
普眼菩薩:因其能普觀一切衆生故稱。
金剛藏菩薩:此菩薩能以智慧破除愚闇,表現爲忿怒的形象,或持金剛杵以伏惡魔,也稱“金剛藏王”。
彌勒菩薩:彌勒爲梵語音譯,意譯爲“慈氏”。依《彌勒上生經》、《彌勒下生經》所載,彌勒出生於婆羅門家庭,後成爲佛的弟子,先佛入滅,以菩薩身爲天人說法,住於兜率天。據傳此菩薩因發心不食肉,故名爲“慈氏”。
清淨慧菩薩:此菩薩得自在,同佛境界,從法而生,故稱“法生”,即從自性清淨之法而生。
威德自在菩薩:可畏爲威,可愛爲德,進退無礙、心離煩惱的繫縛爲自在。
辯音菩薩:能以聲音做佛事而利益衆生。
淨諸業障菩薩:能爲衆生除去各自所作種種惡業。
普覺菩薩:能夠普遍地覺悟衆生。
圓覺菩薩:顯示圓滿的靈覺,對世間一切事理,無不底了知其事實真相。
賢善首菩薩:賢而行善者,又同前十一位菩薩共居十萬大菩薩眷屬之首,故名“賢善首菩薩”。上首:大衆中之主位,稱爲“上首”。或舉其中一人爲上首,或舉多人爲上首。
眷屬:指親近、順從者。眷爲親愛,屬爲隸屬。
法會:講說佛法及供佛施僧等所舉行的集會。

簡介

《圓覺經》是《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的簡稱,又作《大方廣圓覺經》、《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圓覺了義經》,佛教大乘之經典。內容是佛爲文殊、普賢等十二位菩薩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和觀行方法,全經分作序、正、流通三分,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台)、禪各宗盛行講習的經典。
此爲本經的“序分”部分,表明當時佛說法時證入的境界,以及參與法會的大衆,並強調經中所載法門確實爲佛陀所說,內容真實可信。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我聽佛這樣說的。那時,佛得入神通大光明藏,心念大定,一切佛都久住此光明莊嚴境界,這也是所有衆生能夠真正清淨覺悟的本性境界。身心無生無滅,寂靜無爲,涅槃平等,遍足十方,超越了分別,隨順迎合了涅槃正道。在這個境界中,可以顯現出佛國淨土。
佛陀當時與十萬大菩薩在一起。名爲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辯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的十二大士坐在上席,並率各自眷屬一起入於心定安住的境界,他們和佛一樣安住在此淨土法會。

評價

北都藏海寺道詮法師《疏》又云:羯溼彌羅三藏法師佛陀多羅,長壽二年(693)龍集癸巳,持於梵本方至神都,於白馬寺翻譯,四月八日畢。其度語、筆受、證義諸德,具如別錄。不知此說本約何文?素承此人學廣道高,不合孟浪。(中略)然入藏諸經,或失譯主,或無年代者亦多,古來諸德皆但以所詮義宗定其真僞矣。’
同《疏鈔》卷四之上又說(卍續14•563下):‘言龍集者,有釋雲高宗大帝,(中略)此說恐謬:(中略)長壽年是則天之代,然今亦未委其指的也,待更尋檢。疏具如別錄者,復不知是何圖錄,悉待尋勘。’可見古德對此經的翻譯記載多有所疑,但都相信其真詮不謬,而並致其篤信之忱。
此經的內容,是佛爲文殊、普賢等十二位菩薩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和觀行方法。全經一般分作序、正、流通三分。
初,序分,敘述佛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諸佛衆生清淨寂滅平等圓滿不二所現淨土,有文殊師利等十二大菩薩爲上首的十萬大菩薩衆,皆入此三昧,住於如來平等法會。
次,正宗分,敘佛因文殊師利等十二大菩薩次第請問,而依次宣說圓覺的義理和觀行,即分十二章,每章先以長行問答說法,後以偈頌重宣其義。其中:
(1)文殊章:是一經的宗趣所在。宣說有大陀羅尼──圓覺法門,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顯示佛菩薩的因行果相都不外乎修證本有的圓覺道理。以下各章即說其觀行。
(2)普賢章:說示圓覺境界的修行方便,遠離一切幻妄境界,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3)普眼章:說示修習圓覺,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先依奢摩他行,堅持淨戒,宴坐靜觀身心幻垢、人法二空,乃至幻滅垢盡,一切清淨,覺性平等不動。
(4)金剛藏章:說示圓覺本性平等不壞,衆生有思惟心,不能測度如來境界,故應先斷無始輪迴根本。
(5)彌勒章:說示愛慾爲輪迴根本,一切衆生由本貪慾,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依事理二障而現深淺。應發大願,求善知識,漸斷諸障,證大圓覺。
(6)清淨慧章:說示圓覺自性本無取證,但於除滅一切幻化修證位中,有凡夫隨順覺性、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如來隨順覺性諸位差別。
(7)威德自在章:說示修行的方便,依着衆生的根性而有三種差別:奢摩他,三摩鉢提,禪那。此三法門若得圓證,即成圓覺。
(8)辯音章:說示單修奢摩他或三摩鉢提或禪那一法,乃至或先或後齊修二法乃至三法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的修行方法。
(9)淨諸業障章:說示覺性本淨,但由衆生從無始以來,妄執有我、人、衆生、壽命,認四顛倒爲實我體,妄生嗔愛,生妄業道,不能入於清淨覺海。
(10)普覺章:說示欲求圓覺,應除作、任、止、滅四種病相,以及去除諸病,求證圓覺之道。
(11)圓覺章:說示修行大圓覺者,長期、中期、下期三種安居的方法,以及修習奢摩他、三摩鉢提、禪那三觀等方便。
(12)賢善首章:說示此經名《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等五名,並信聞受持此經的功德利益等。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