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 ·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衆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以來,六道衆生,遣令度脫。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衆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爲善爲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如魚遊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以是等輩,吾當憂念。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以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殷勤讚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解說。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未出家時爲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爲友,同行十善,饒益衆生。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衆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餘。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衆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復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淨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衆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 羅漢問之:欲願何等? 光目答曰: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 羅漢愍之,爲入定觀,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今在惡趣,受極大苦。 光目答言:我母所習,唯好食啖魚鱉之屬。所食魚鱉,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計其命數,千萬復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羅漢愍之,爲作方便,勸光目言:汝可志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 光目聞已,即舍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之,復恭敬心,悲泣瞻禮。忽於夜後,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才覺飢寒,即當言說。 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於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闇冥。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爲下賤人,又復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 光目聞說,知母無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墮於惡道。 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 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云何? 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 光目聞已,啼淚號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爲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途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衆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等正覺。 發誓願已,具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爲母發如是大願。吾觀汝母十三歲畢,舍此報已,生爲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後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恆河沙。 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恆河沙願,廣度衆生。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衆生,必墮惡趣。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衆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嘆,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爲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 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衆生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佈。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衆生。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爾時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於久遠劫來,發如是大願,云何至今猶度未絕,更發廣大誓言。唯願世尊爲我等說。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爲汝及未來現在天人衆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衆生方便之事。 四天王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於今,度脫衆生,猶未畢願,慈愍此世罪苦衆生。復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重願。如是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爲教化。 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鬥諍報。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若遇嗔恚者,說醜陋癃殘報。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飢渴咽病報。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喑啞報。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迴地獄報。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迴遞償報。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飢餓報。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若遇兩舌鬥亂者,說無舌百舌報。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 如是等閻浮提衆生,身口意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今粗略說。如是等閻浮提衆生業感差別,地藏菩薩百千方便而教化之。是諸衆生,先受如是等報,後墮地獄,動經劫數,無有出期。是故汝等護人護國,無令是諸衆業迷惑衆生。 四天王聞已,涕淚悲嘆合掌而退。
詩集
註解
白佛言:白,表白;向佛陳說,恭敬發問,表白自心的意思。又,讚歎佛的話語,也稱爲白佛。 阿逸多:梵文Ajita的音譯,爲佛陀弟子之一。又作阿氏多、阿恃多、阿嗜多。意譯無勝、無能勝或無三毒。此處當指彌勒菩薩。 唯然:應答之聲,表示服從,表示同意,含有恭敬之意。 性:梵文Prakrti,與相、修相對,體之義,因之義,不變之義,即受外界影響亦不改變之本質,本來具足之性質、事物之實體(自性)、對相狀而言之自體、衆生之素質(種性)等。這裏主要指衆生長期以來爲惡的習氣,已經形成了一種天性。 性識:衆生之根性與心識也。根有利鈍,識有深淺,是爲不定也。 五道:又稱五趣,指地獄、餓鬼、畜生、人間、天五種存在的境地。這五者都不能免於生死輪迴。大乘經中則多說六道(趣),即於五道之外別立阿修羅一道。 迷惑障難:“迷”者,指無明,迷失真性,不見清淨自性真如實相也;“惑”者,以迷故,惑於真理,有無明惑、塵沙惑、見思惑等,乃貪嗔癡一切煩惱之總名也。迷於所對之境而顛倒事理謂之惑;“障”者,以惑故,執於理而成所知障,執於事而成煩惱障。以惑起業,以業成障。障者,障礙聖道,令行人拘於三界故名。障有二、三、四、五、十等障,如二障:煩惱障(由我執起)、所知障(由法執起);三障:煩惱障(惑)、業障(業)、報障(苦)等。“難”者,有二種:一指三惡道之苦難或六道之苦難也;一指聞法見佛之障難,指八難也。八難者,如地獄、餓鬼、畜生(無法見佛聞法)、北拘盧州、長壽天(福報勝而無法學佛)。聾盲喑啞(無法見佛聞法)、世智聰辯(自持聰明邪見,不聞法也)、佛前佛後(無法或難以見佛聞法也)。 定自在王:衆生性識不定,所以出入羅網,不得解脫。這位菩薩攝心入定,所以能抉破網羅,得大自在,所以叫做定自在王。 諦聽:諦者名了,了達聲塵本來不生,不逐語言,詳審而聽。又若人聽法,不起吾慢貢高,亦不起自卑輕小,以平常心認真聽法,名爲諦聽。 善思念:聞法之時當先淨慮,排除雜念,猶如量器,欲貯甘露,器不清淨,必當染污。聞法亦如是,法如甘露,心如量器,雜念如污,當去雜念,淨其心境,方可得清淨之甘露法雨也。 一切智成就如來:能知一切之智,稱一切智。佛教所說的智慧三種:一是一切智,能成就二乘小果;二是道種智,能成就菩薩道;三是一切種智,能成就佛道。 應供:梵文Arhat,音譯阿羅訶,亦作應、應真。指斷盡一切煩惱,智德圓滿,應受人天供養、尊敬者。 正遍知:亦作正等覺,真正普遍平等的覺悟,乃三藐三菩提之意譯。 明行足:亦作明行圓滿,明善行、明行成。明,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足,即戒、定、慧等。佛陀以智慧爲先導而修萬行,故成就福慧圓滿。 善逝:又作善去、善解、善說無患、好說、好去。善即好;逝即去;善逝者,即如實去彼岸不再退沒生死之義。 世間解:指佛能了知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真理,既了知世間之因、世間之滅,亦了知出世間之道,於世間出世間一切事理性相,明解照了。 無上士:指如來之智德,於人中最勝,無有過之者,故稱無上士。 調御丈夫:佛善能摧伏魔軍,勇敢無畏,善能調御一切,故稱調御丈夫。 天人師:佛陀爲諸天與人類之導師,示導一切應作不應作、是善是不善,若能依教而行,不捨道法,能得解脫煩惱之報,故稱天人師。 出家:梵語波吠你野,出離在家之生活,修沙門之淨行也。《維摩詰經》雲:“維摩詰言,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有三種及四種出家。三種出家者,第一、出世俗家:遠離妻子兒女俗情故,又名出紅塵家;第二、出三界家:能脫生死證阿羅漢;第三、出無明家:證佛法身,究竟出無明家,便成佛道。四種出家者,身心俱出家:於諸欲境心無顧戀;心出身不出:雖受用妻子而心不耽染;身出心不出:身參法侶,心猶顧戀;身心俱不出:乃俗人也。 十善:佛教對世間善行的總稱,又稱十善道、十善業道、十善根本業道或十白業道。清淨蓮華目如來:由於佛諸惡斷淨,德行圓滿,因此他的面容,像淨滿的月亮一樣光亮明潔;又由於佛常以慈悲的眼看待衆生,因此他的眼睛像青色的蓮花一樣清澈無染。 清淨蓮華目如來:此佛以三十二相中之第二十九相,眼色如紺青相而起名。印度蓮花色青,與佛眼相似,故云清淨蓮花目也。贊如來相好文中有:“面如淨滿月,眼若青蓮華”,“目淨修廣若青蓮,齒白齊密猶珂雪”。 羅漢:即阿羅漢,梵語Arhat,意譯應供、殺賊、不生、無生、無學等。指斷盡三界見、思之惑,證得盡智,而堪受世間大供養之聖者。 福度:羅漢已證無漏之斷德,能斷一切煩惱,應爲人天所供養,而人天亦因之而得福,度於三惡道而得人天之上福,故稱福度。 教化:又稱勸化,教人化惡爲善也。 光目:此光目女乃地藏王菩薩歷劫修行中所應化之身,故以菩提心之功德,令目蘊慧光,睛藏神德,號曰光目。 資福;衣食住等物乃資助人之生命者,以生活所需之物資助他人以種福,是名資福。又,衣食住器等物亦爲資佛道修行之外德,施之可助人增修佛道,此福德較前更大。何況以此資生之物供養賢聖,其福更不可限量矣。 志誠:志者,志願;誠者,實德,性命之根,天得之以成天,地得之以成地,人得之而自成。志誠,有信向之意:信者,信三寶力;曏者,向菩提道也。志誠有端心正意之意:直趣菩提名端心,不求餘事名正意也。以志誠故,純孝感天,故得佛現身而救度也。 稽首:梵文稱和南,婆南,即敬禮、度我之意,禮拜也。西域有九等禮:一、發言慰問;二、俯首致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 業緣:善業爲招樂果之因緣,惡業爲招苦果之因緣,一切有情盡由業緣而生。《維摩詰經》雲:“是身如影,從業緣生”。新譯《仁王經》雲:“諸界趣生,隨業緣生,如影如響,一切皆空”。《法華經序品》雲:“生死所趣,善惡業緣”。 闇冥:即幽冥,指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無真理之光之處所,通常指地獄道,亦稱幻冥。地藏菩薩救苦誓願深重,常在地獄、餓鬼、畜生道中救苦,濟拔罪苦衆生,故稱幻冥世界教主。 卒白難竟:“卒”者,終也;“白”者,說也;“竟”者,完也。此語意爲“很難說完”,“說也說不完”也。 慈哀愍我:慈者,慈悲。慈有如來慈及聲聞慈之別:如來慈以無漏之功德,具足佛之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功德。而聲聞無此功德,故聲聞慈乃小慈也,至多施人以人天福報,無能救拔令離生死也。哀者,悲哀;愍者,憐憫。求佛菩薩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哀我母之苦,愍我孝順之心而救拔也。 梵志:梵文Brahmana,音譯婆羅門、梵士,意譯爲淨裔、淨行,又稱淨行者、淨行梵志。婆羅門志求無垢清淨得生梵天,並自稱由梵天之口而生,爲四姓中最殊勝者,故獨取梵爲名。無憂國土:即西方極樂世界。 無盡意菩薩:又作無盡慧菩薩。此菩薩因觀一切事相之因果報應皆爲無盡,而發心上求無盡之諸功德,下度無盡之衆生,故名無盡意菩薩。善知識:能夠說法引導人們至於善處者,是善友,亦稱善知識。 善知識:聞名爲知,見形爲識,更能益我菩提之道爲善,故名善知識,乃相知相識導我於至善之地者,爲善知識也。又,善能知真識妄,知病識藥,能度衆生者爲善知識。《法句經》雲:“善知識者,能說深法,於畢竟空中,熾然達一切法者爲善知識。”《圓覺經》雲:“末法衆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恆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衆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彈指間:時名。《戒疏》雲:“僧祇雲:二十念爲一瞬,二十瞬爲彈指”,喻時間極短也。又,經中佛常有“彈指”之舉,其義有三:一爲許諾,如許講法也;一爲歡喜,如《法華經》中:“一時謦,俱共彈指”;一爲警告,如《嘉祥法華義疏》雲:“爲令覺悟,是故彈指”。 歸依:歸者,歸投;依者,依靠,於勝者歸投、依靠、依伏也。《大乘義章》雲:“歸投依伏,故云歸依。歸投之相,如子歸父,依伏之義,如民依王,如怯依勇”。《法界次第》雲:“歸以反還爲義,依者憑也”。歸亦作皈,含“白反”之義,即衆生反黑業(惡業)歸於白業(善業)之意。歸有歸命之意,即身命歸趣於佛、歸順佛之教義、命根歸於一心本元之意。 宿命:宿世之生命也。佛謂世人於過去世皆有生命。或爲天,或爲人,或爲餓鬼畜生,展轉輪迴,謂之宿命。能知宿命者,謂之宿命通。 癃殘:癃,音龍,手足不靈活也;又,小便不利。《素問·宣明五氣篇》:“膀胱不利爲癃”。殘者,殘疾也,如四肢、眼、耳、鼻、舌、嗓等有殘缺者也。 慳吝:慳,音千,小氣;吝,音林(入聲),小氣。《無量壽經》雲:“愛保貪重”者是也,已得之物不肯舍,未得之物妄想取,正與“佈施”、“舍”相反也。 畋獵:畋,音田,打獵也。 悖逆:悖,音被,違背;忤,音武,逆也,不順從也。 鞭撻:撻,音蹋,打的意思。鞭撻,用鞭子打的意思。 啞:亦作喑啞,喑,音“音”,口不能發聲;啞,口能發聲而不成話語。 闕絕:闕,古時用作“缺”,缺少的意思;絕,斷絕,一點也沒有。 吾我貢高:亦稱吾慢貢高,亦即自高自大之意。貢高:又作貢高我慢,自以爲高人一等,倨傲自矜,侮慢他人。爲五種根本煩惱(五蓋:貪、嗔、癡、慢、疑)之一。 邊地:閻浮提洲之邊隅,謂之邊地。又指不能見聞佛法之邊隅下賤之種族。
簡介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出自佛教經典《地藏經》。在這一品中,世尊爲定自在王菩薩講述了地藏菩薩因地發願的兩件事蹟,併爲四天王略述地藏菩薩度化衆生所說報應之法。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這時,地藏菩薩摩訶薩恭敬地對佛說:“世尊,我依仗諸佛如來威神之力的加持,能夠在無量百千萬億世界裏,示現種種不同的化身與形象,去救度教化一切罪業纏身的衆生。倘若沒有如來的慈悲威神的加持,我則不可能有這樣的神通變化之力。我又承蒙佛陀的囑託,將彌勒菩薩成佛之前在六道生死當中輪迴的衆生全部度脫,使他們脫離苦難。唯願世尊安心釋懷,無須掛慮,我一定不辜負您的囑託。”這時,佛對地藏菩薩說:“一切還沒能得到解脫的衆生,於無量生死當中造業作惡形成了堅固的習氣與強大的業力,形成善、惡無記的種子含藏於八識之中,隨緣現行,沒有定數,隨着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遇到善緣,會做點善事,得到好報,遇到惡緣,就會做壞事,得到惡報,不能自主。因此永遠在天、人、畜生、餓鬼、地獄這五道中輪迴不已,得不到片刻的休息。經過無量無邊如同把三千大千世界化爲微塵之多的劫數,受盡苦楚,卻依然心存迷惑,自己製造了難以脫苦的無數障礙。就像魚兒遊入網中,在長長的生死大河裏,剛出了這個網,不知不覺又遊進了另一個網。這些衆生,正是我憂慮掛念的。你能於無量劫以來,一次次發救度衆生的宏誓大願,一旦能圓滿這些大願,救度無量無邊的罪苦六道衆生,使他們最終能得到涅槃的安穩之處,那我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佛讚歎地藏菩薩的宏誓大願時,會中有一位菩薩摩訶薩,名叫定自在王,恭敬問佛道:“地藏菩薩從無量劫以來,都發了些什麼願,這麼不可思議,令世尊在這大會中鄭重其事地反覆讚歎,請世尊給我們簡要地說說吧!”世尊回答定自在王菩薩說:“仔細聽好,善加思維,我現在就爲你們分別解說地藏菩薩往昔所發大願。在過去無量無數不可說大劫之前,有一尊佛在世宏法,佛號爲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尊佛住世的壽命爲六萬劫。在還沒出家修行前,曾經是一個小國裏的國王,同與他相鄰的另一個小國的國王是朋友。他們相互約定,在國中共同推行十善法,作爲治理國家的法律和道德規範,並以善政來利益國中的人民。但鄰國中的人民常造種種惡業,難免要墮入三塗受苦。爲此,這兩個國王商議,如何才能妥善救度這些百姓,令其不遭惡道之苦。一國的國王發願:願自己早日成佛來度脫這些衆生,使他們全部脫離苦海,得到最終的解脫;而鄰國的國王發願:若不能先使這些衆生解脫三惡道苦,獲得安樂,成就佛道,我將誓不成佛。”佛接着告訴定自在王菩薩說:“發願早日成佛,度盡衆生的國王,就是當時的一切智成就如來!發願先度罪苦衆生,如有一衆生尚未得度,自己不願成佛的,就是地藏菩薩!”“再舉一個例子:在過去無量無數劫之前,有佛出世,名爲清淨蓮華目如來。這尊佛的壽命長達四十劫。在佛涅槃後的像法時代裏,有一位阿羅漢,遊化世間,爲衆生作福田,施以教化,令得安樂。有一天,他遇見一個女人,名字叫做光目。這位光目女準備了許多美味的食物來供養阿羅漢。”“阿羅漢就問她:‘你知道供養阿羅漢是會得到大福報的。你想要求些什麼呢?’”“光目回答說:‘我從母親亡故那天起,就想爲她做些功德,以救拔她的苦難。不知道我母親死後,究竟投生到什麼地方去了?’羅漢憐憫光目女一片純孝之心,爲她入定作觀,只見光目女的母親墮落到惡道中,正在受極大的苦。羅漢就問光目:‘你母親活着的時候都造了些什麼業啊?她現正在惡道裏受極大的痛苦。’”“光目回答說:‘我母親生前有個壞習氣,專門喜歡喫魚、鱉之類的東西,而且特別喜歡喫魚籽、鱉蛋之類,或是炒、或是煮,放縱地大喫大嚼,所以這一輩子所喫掉的生命成千上萬,不知道有多少!尊者!請您發發慈悲,告訴我用什麼方法纔可以救度我母親呢?’”“阿羅漢對她十分同情,就爲她想了個辦法,說:‘你應當至誠懇切地稱念清淨蓮華目如來的聖號,同時雕塑、彩畫這尊佛的形象。這樣,無論是死者或生者,都將獲得好報。’”“光目女聽了這話之後,馬上把自己家中心愛之物變賣了,用這些錢財來塑畫清淨蓮華目如來的形象,同時又以種種燈、香、花、燭、食品、幢幡等供養清淨蓮華目如來。在佛像前恭敬瞻禮,痛哭祈求清淨蓮華目如來。正在午夜之時,忽然夢見佛的金身,金光閃閃,如同須彌山那樣高大,輝煌遍照。佛開口告訴光目說:‘你母親不久就會託生在你家裏,出生後,才覺出飢寒,馬上就會開口說話。’”“後來沒過多久,光目女家裏的一個婢女生了一個孩子,還不到三天就會說話。低頭作禮,悲切啼哭着對光目說:‘生死都受業力因緣所支配,各人所造的業,各人自己承受。我是你母親,一直在黑暗的惡道裏輪轉,與你分別以來,幾度墮入地獄裏受苦。承蒙你供佛、唸佛的福力,方纔得以獲得投生爲人的機會,但也只能做一個下賤人,而且壽命很短,只有十三年,死了以後還得再次墮入惡道中去。你有什麼辦法可以使我脫離惡道之苦啊?’”“光目聽了這話,知道這嬰兒就是她母親的轉世,因此更加悲痛,哽哽咽咽地哭着說:‘你既然是我母親轉世,應當知道你自己是犯了什麼罪,造了什麼業,纔會墮入到惡道中去的呀?’”“婢女的孩子說:‘因爲犯了殺生害命以及毀謗惡口的罪才受這苦報。如果不是蒙你替我供佛修福,我是不可能暫時離開這惡道呢!’”“光目又問道:‘地獄裏的罪報情形又是怎樣的呢?’”“這嬰兒說:‘地獄中所受的罪慘不忍說,要是詳細說的話,就是幾百年,幾千年也說不完。’”“光目聽了這話之後,悲痛得放聲大哭,對着蒼天發願說:‘願我的母親能永遠脫離地獄,在這十三年之後,消去一切重罪,永遠不再經歷三惡道。十方一切諸佛啊,請您們慈悲憐憫我,聽我爲母親所發的廣大誓願。倘若能使得我母親永遠脫離三惡道、脫離下賤的人身,乃至脫離女人之身,所有這些永劫不再重受,我今天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發下大願:願我從今日起,直至將來百千萬億劫,所有世界、一切地獄以及三惡道中的罪苦衆生,發誓要救濟、超度他們,使他們永遠脫離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不僅如此,還要使這所有的罪苦衆生全都成佛以後,我才最後證得菩提而成佛。’”“光目女發下這個廣大誓願之後,就聽到清淨蓮華目如來的聲音對她說:‘光目,你能以大慈悲心,爲你母親發這麼大的願心。我以佛眼來觀察,你母親在這十三年的生命結束之後,就可以解脫往昔的罪報,轉世爲修行清淨道的梵志,壽命爲一百歲。再過了一期壽命之後,將往生無憂國土西方極樂世界,壽命不可限量,並在那裏,勤修佛道,成就正果,決定成佛,將來度化的天衆、人衆亦如恆河沙一樣無量無邊難以計數。’”魔女炫媚接着,佛告訴定自在王菩薩說:“當時以福力來度光目女的阿羅漢,就是無盡意菩薩;光目女的母親,就是解脫菩薩;光目女就是地藏菩薩!在過去無數久遠的大劫之中,以慈悲心、憐憫心,發下如恆河沙之多的大願,來普度一切衆生。”“在未來的世界中,如果有那些不願行善、專門作惡的男子女人,以及不信因果、邪淫妄語、挑撥離間、惡言傷人,甚至毀謗大乘的造惡衆生,死了之後必定會墮落到惡道中去承受苦報。假如能有緣遇到通曉佛法的善知,勸他們在一念間皈依地藏菩薩,這些衆生,就能夠有機會從墮落三惡道的果報之中解脫出來。如果這些衆生能進一步至誠懇切地皈依禮敬、瞻仰讚歎地藏菩薩,並用種種上好的香花、種種上好的衣服、種種稀有的珍寶和種種上妙的飲食來供養奉事地藏菩薩,那麼這些衆生在將來的百千萬億劫中,常常託生在各重天界之中享受種種適意美好快樂的生活。即使天福享盡了,下生到人間來,還能在百千劫的長久時間裏,在人間做國王,具有宿命神通之力,能夠回憶起自己過去世生生死死的因果業緣。定自在王,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的大威神力,普遍地利益一切衆生。在座的諸大菩薩們,應當牢記我所說的這部經,在各個世界當中廣泛地宣揚、流通。”定自在王菩薩回答佛說:“世尊,請您不要心懷憂慮,我們千萬億的菩薩摩訶薩,必定能承蒙佛陀威神之力,在閻浮提世界中廣泛地宣傳、演說、講解、流通這部經,以利益一切衆生。”定自在王菩薩說完這番話之後,恭敬地向世尊合掌頂禮,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中去。 這時,東西南北四大天王一起從座位上站起來,合掌作禮,向世尊白言:“世尊,地藏菩薩從久遠的過去劫至今以來,一直髮了這麼多的宏誓大願,爲什麼還沒有把衆生度完,而要發更爲廣大的宏誓大願呢?但願世尊能爲我們說說這其中的道理。”佛告訴四天王說:“善哉善哉!我爲你們、同時也是爲未來的天界及人間的衆生能得到廣大的利益,來說說地藏菩薩在這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的六道生死之中,是如何慈悲爲懷,以他的智慧神通之力,運用種種方便法門,度脫一切罪苦衆生的。”四天王說:“是的,世尊,我們非常樂意聽到這些事。”佛告訴四天王說:“地藏菩薩從久遠的大劫以來,一直在各個世界、各個生死道中辛勤地度脫衆生,至今還沒有了畢自己的宏誓大願。因爲悲憫這個世界的罪苦衆生,同時也因爲將來無量劫中,衆生所做的惡因,就像藤蔓一樣連綿不斷,生生死死被業報所牽連,不能解脫,因此又再發宏誓重願,要在娑婆世界閻浮提中,通過無量無數、百千萬億的方便法門,善巧地引導衆生、教化衆生。”“四天王,若遇到殺生的人,地藏菩薩就對他們說將會因殺生而短命的報應;若遇到偷盜的人,就對他們說受苦受窮的報應;若遇到犯不正當淫慾的人,就對他們說轉生爲雀、鴿、鴛鴦等鳥類的報應;若遇到惡口傷人的人,就對他們說家庭不和,親屬間相互爭鬥的報應;若遇到惡意譭謗他人的人,就對他們說缺舌、短舌、喑啞、生口瘡等的報應;若遇到脾氣暴躁的人,就對他們說生得醜陋殘缺、四肢偏癱的報應;若遇到小氣吝惜的人,就對他們說常常不能如願甚至事與願違的報應;若遇到飲食沒有節制、狂飲濫食的人,就對他們說飢餓、乾渴或是咽喉得病的報應;若遇到經常打獵、殺生無度的人,就對他們說無端精神受刺激、突然害怕驚惶、突然如癡如狂想要自殺、終致喪命的報應;若遇到不孝敬父母,常常背逆父母的意願,甚至打罵父母,加害父母的人,就對他們說因天地災禍來奪取他生命的報應(如雷擊、地震、掉崖、墜海等);若遇到無故焚燒山林樹木的人,就對他們說突然的精神錯亂、癲狂癡亂最終導致死亡的報應;若遇到繼父母,心不公平,殘酷虐待非親生子女,就對他們說,來生將要反過來投生爲他們(非親生子女)的兒女,也要受到這樣的鞭打與虐待;若遇到用種種機關網罟捕捉幼禽雛鳥的人,就對他們說將要受到骨肉分離、親人離散的報應;若遇到毀謗佛、法、僧三寶的人,就對他們說將要受到眼瞎、耳聾、啞巴的報應;若遇到輕視佛法、欺慢佛教的人,就對他們說將會永遠流轉在惡道的報應;若遇到毀損、私用三寶財物的人,就對他們說將會得到千百億劫永遠輪迴在地獄的報應;若遇到破壞僧尼清淨梵行或是冤枉魔軍拒戰陷害僧人的人,就對他們說將會得到永遠輪迴在畜生道的報應;若遇到用開水、大火、刀斧殺傷生命的人,就對他們說將會得到輪迴流轉、相互燒殺的報應,或是自己投生畜生道遭報應,或是成爲戰爭中遇難者;若遇到犯戒破齋的人,就對他們說將會得到投生到禽獸道中受種種驚恐、鞭撻、勞苦、飢渴的報應;若遇到不知節約,隨意浪費,揮霍無度的人,就對他們說將會得到在將來求什麼都不會如願的報應;若遇到自高自大、自以爲了不起而輕視他人的人,就對他們說將會得到來生做下賤人,被人使喚、辱罵的報應;若遇到搬弄是非,挑撥他人爭鬥的人,就對他們說將會投生到沒有舌頭或是以舌爲生的畜生道中去(如蚯蚓之類無舌,如黃鶯、鸚鵡之類學舌)的報應。若遇到有邪見的衆生,就會對他們說來世將會投生到邊遠荒蠻之地,無緣聽受佛法的報應。”“像以上所說的閻浮提衆生,由於身口意三業所造,結成種種惡果,形成百千萬種各個不同的報應,今天只是粗略地說個大概。雖然閻浮提衆生造業多端,而感應到千差萬別的各種果報,地藏菩薩總是以他智慧神通,方便之力千方百計地化導他們。凡是犯了以上種種惡業的衆生,先是受到上述提到的種種報應,然後還有可能墮入地獄,經過無數大劫的時間,罪業都還無法了結,一時半刻不要想有脫離地獄的指望。正因爲如此,四天王,你們既然擔當了護人、護國的職責,就應當協助地藏菩薩一起來教化衆生,不要讓這衆多的惡習、罪業迷惑了衆生。”四大天王聽了佛陀的教示與囑託,不禁淚流滿面,悲嘆不已,恭敬地向世尊合掌頂禮,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中去了。
評價
暫無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