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 七十列傳 · 大宛列傳
大宛之跡,見自張騫。張騫,漢中人。建元中爲郎。是時天子問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爲飲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無與共擊之。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騫以郎應募,使月氏,與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隴西。經匈奴,匈奴得之,傳詣單于。單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留騫十餘歲,與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 居匈奴中,益寬,騫因與其屬亡鄉月氏,西走數十日至大宛。大宛聞漢之饒財,欲通不得,見騫,喜,問曰:“若欲何之?”騫曰:“爲漢使月氏,而爲匈奴所閉道。今亡,唯王使人導送我。誠得至,反漢,漢之賂遺王財物不可勝言。”大宛以爲然,遣騫,爲發導繹,抵康居,康居傳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爲胡所殺,立其太子爲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饒,少寇,志安樂,又自以遠漢,殊無報胡之心。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 留歲餘,還,並南山,欲從羌中歸,復爲匈奴所得。留歲餘,單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國內亂,騫與胡妻及堂邑父俱亡歸漢。漢拜騫爲太中大夫,堂邑父爲奉使君。 騫爲人彊力,寬大信人,蠻夷愛之。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窮急射禽獸給食。初,騫行時百餘人,去十三歲,唯二人得還。 騫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傳聞其旁大國五六,具爲天子言之。曰: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漢正西,去漢可萬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麥。有蒲陶酒。多善馬,馬汗血,其先天馬子也。有城郭屋室。其屬邑大小七十餘城,衆可數十萬。其兵弓矛騎射。其北則康居,西則大月氏,西南則大夏,東北則烏孫,東則扜鰛、於窴。於窴之西,則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則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國。而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鹽澤去長安可五千裏。匈奴右方居鹽澤以東,至隴西長城,南接羌,鬲漢道焉。 烏孫在大宛東北可二千里,行國,隨畜,與匈奴同俗。控弦者數萬,敢戰。故服匈奴,及盛,取其羈屬,不肯往朝會焉。 康居在大宛西北可二千里,行國,與月氏大同俗。控弦者八九萬人。與大宛鄰國。國小,南羈事月氏,東羈事匈奴。 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國,與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餘萬。臨大澤,無崖,蓋乃北海雲。 大月氏在大宛西可二三千里,居嬀水北。其南則大夏,西則安息,北則康居。行國也,隨畜移徙,與匈奴同俗。控弦者可一二十萬。故時彊,輕匈奴,及冒頓立,攻破月氏,至匈奴老上單于,殺月氏王,以其頭爲飲器。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及爲匈奴所敗,乃遠去,過宛,西擊大夏而臣之,遂都嬀水北,爲王庭。其餘小衆不能去者,保南山羌,號小月氏。 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數千裏。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麥,蒲陶酒。城邑如大宛。其屬小大數百城,地方數千裏,最爲大國。臨嬀水,有市,民商賈用車及船,行旁國或數千裏。以銀爲錢,錢如其王面,王死輒更錢,效王面焉。畫革旁行以爲書記。其西則條枝,北有奄蔡、黎軒。 條枝在安息西數千裏,臨西海。暑溼。耕田,田稻。有大鳥,卵如甕。人衆甚多,往往有小君長,而安息役屬之,以爲外國。國善眩。安息長老傳聞條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嘗見。 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裏嬀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與大宛同俗。無大長,往往城邑置小長。其兵弱,畏戰。善賈市。及大月氏西徙,攻敗之,皆臣畜大夏。大夏民多,可百餘萬。其都曰藍市城,有市販賈諸物。其東南有身毒國。 騫曰:“臣在大夏時,見邛竹杖、蜀布。問曰:‘安得此?’大夏國人曰:‘吾賈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東南可數千裏。其俗土著,大與大夏同,而卑溼暑熱雲。其人民乘象以戰。其國臨大水焉。’以騫度之,大夏去漢萬二千里,居漢西南。今身毒國又居大夏東南數千裏,有蜀物,此其去蜀不遠矣。今使大夏,從羌中,險,羌人惡之;少北,則爲匈奴所得;從蜀宜徑,又無寇。”天子既聞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屬皆大國,多奇物,土著,頗與中國同業,而兵弱,貴漢財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屬,兵彊,可以賂遺設利朝也。且誠得而以義屬之,則廣地萬里,重九譯,致殊俗,威德遍於四海。天子欣然,以騫言爲然,乃令騫因蜀犍爲髮間使,四道並出:出駹,出厓,出徙,出邛、僰,皆各行一二千里。其北方閉氐、筰,南方閉巂、昆明。昆明之屬無君長,善寇盜,輒殺略漢使,終莫得通。然聞其西可千餘裏有乘象國,名曰滇越,而蜀賈奸出物者或至焉,於是漢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國。初,漢欲通西南夷,費多,道不通,罷之。及張騫言可以通大夏,乃復事西南夷。 騫以校尉從大將軍擊匈奴,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乃封騫爲博望侯。是歲元朔六年也。其明年,騫爲衛尉,與李將軍俱出右北平擊匈奴。匈奴圍李將軍,軍失亡多;而騫後期當斬,贖爲庶人。是歲漢遣驃騎破匈奴西數萬人,至祁連山。其明年,渾邪王率其民降漢,而金城、河西西並南山至鹽澤空無匈奴。匈奴時有候者到,而希矣。其後二年,漢擊走單于於幕北。 是後天子數問騫大夏之屬。騫既失侯,因言曰:“臣居匈奴中,聞烏孫王號昆莫,昆莫之父,匈奴西邊小國也。匈奴攻殺其父,而昆莫生棄於野。烏嗛肉蜚其上,狼往乳之。單于怪以爲神,而收長之。及壯,使將兵,數有功,單于復以其父之民予昆莫,令長守於西。昆莫收養其民,攻旁小邑,控弦數萬,習攻戰。單于死,昆莫乃率其衆遠徙,中立,不肯朝會匈奴。匈奴遣奇兵擊,不勝,以爲神而遠之,因羈屬之,不大攻。今單于新困於漢,而故渾邪地空無人。蠻夷俗貪漢財物,今誠以此時而厚幣賂烏孫,招以益東,居故渾邪之地,與漢結昆弟,其勢宜聽,聽則是斷匈奴右臂也。既連烏孫,自其西大夏之屬皆可招來而爲外臣。”天子以爲然,拜騫爲中郎將,將三百人,馬各二匹,牛羊以萬數,齎金幣帛直數千鉅萬,多持節副使,道可使,使遺之他旁國。 騫既至烏孫,烏孫王昆莫見漢使如單于禮,騫大慚,知蠻夷貪,乃曰:“天子致賜,王不拜則還賜。”昆莫起拜賜,其他如故。騫諭使指曰:“烏孫能東居渾邪地,則漢遣翁主爲昆莫夫人。”烏孫國分,王老,而遠漢,未知其大小,素服屬匈奴日久矣,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胡,不欲移徙,王不能專制。騫不得其要領。昆莫有十餘子,其中子曰大祿,彊,善將衆,將衆別居萬餘騎。大祿兄爲太子,太子有子曰岑娶,而太子蚤死。臨死謂其父昆莫曰:“必以岑娶爲太子,無令他人代之。”昆莫哀而許之,卒以岑娶爲太子。大祿怒其不得代太子也,乃收其諸昆弟,將其衆畔,謀攻岑娶及昆莫。昆莫老,常恐大祿殺岑娶,予岑娶萬餘騎別居,而昆莫有萬餘騎自備,國衆分爲三,而其大總取羈屬昆莫,昆莫亦以此不敢專約於騫。 騫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於窴、扜鰛及諸旁國。烏孫發導譯送騫還,騫與烏孫遣使數十人,馬數十匹報謝,因令窺漢,知其廣大。 騫還到,拜爲大行,列於九卿。歲餘,卒。 烏孫使既見漢人衆富厚,歸報其國,其國乃益重漢。其後歲餘,騫所遣使通大夏之屬者皆頗與其人俱來,於是西北國始通於漢矣。然張騫鑿空,其後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爲質於外國,外國由此信之。 自博望侯騫死後,匈奴聞漢通烏孫,怒,欲擊之。及漢使烏孫,若出其南,抵大宛、大月氏相屬,烏孫乃恐,使使獻馬,原得尚漢女翁主爲昆弟。天子問羣臣議計,皆曰“必先納聘,然後乃遣女”。初,天子發書易,雲“神馬當從西北來”。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及得大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名大宛馬曰“天馬”雲。而漢始築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國。因益發使抵安息、奄蔡、黎軒、條枝、身毒國。而天子好宛馬,使者相望於道。諸使外國一輩大者數百,少者百餘人,人所齎操大放博望侯時。其後益習而衰少焉。漢率一歲中使多者十餘,少者五六輩,遠者八九歲,近者數歲而反。 是時漢既滅越,而蜀、西南夷皆震,請吏入朝。於是置益州、越巂、牂柯、沈黎、汶山郡,欲地接以前通大夏。乃遣使柏始昌、呂越人等歲十餘輩,出此初郡抵大夏,皆復閉昆明,爲所殺,奪幣財,終莫能通至大夏焉。於是漢發三輔罪人,因巴蜀士數萬人,遣兩將軍郭昌、衛廣等往擊昆明之遮漢使者,斬首虜數萬人而去。其後遣使,昆明覆爲寇,竟莫能得通。而北道酒泉抵大夏,使者既多,而外國益厭漢幣,不貴其物。 自博望侯開外國道以尊貴,其後從吏卒皆爭上書言外國奇怪利害,求使。天子爲其絕遠,非人所樂往,聽其言,予節,募吏民毋問所從來,爲具備人衆遣之,以廣其道。來還不能毋侵盜幣物,及使失指,天子爲其習之,輒覆案致重罪,以激怒令贖,復求使。使端無窮,而輕犯法。其吏卒亦輒復盛推外國所有,言大者予節,言小者爲副,故妄言無行之徒皆爭效之。其使皆貧人子,私縣官齎物,欲賤市以私其利外國。外國亦厭漢使人人有言輕重,度漢兵遠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漢使。漢使乏絕積怨,至相攻擊。而樓蘭、姑師小國耳,當空道,攻劫漢使王恢等尤甚。而匈奴奇兵時時遮擊使西國者。使者爭遍言外國災害,皆有城邑,兵弱易擊。於是天子以故遣從驃侯破奴將屬國騎及郡兵數萬,至匈河水,欲以擊胡,胡皆去。其明年,擊姑師,破奴與輕騎七百餘先至,虜樓蘭王,遂破姑師。因舉兵威以困烏孫、大宛之屬。還,封破奴爲浞野侯。王恢數使,爲樓蘭所苦,言天子,天子發兵令恢佐破奴擊破之,封恢爲浩侯。於是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 烏孫以千匹馬聘漢女,漢遣宗室女江都翁主往妻烏孫,烏孫王昆莫以爲右夫人。匈奴亦遣女妻昆莫,昆莫以爲左夫人。昆莫曰“我老”,乃令其孫岑娶妻翁主。烏孫多馬,其富人至有四五千匹馬。 初,漢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將二萬騎迎於東界。東界去王都數千裏。行比至,過數十城,人民相屬甚多。漢使還,而後發使隨漢使來觀漢廣大,以大鳥卵及黎軒善眩人獻於漢。及宛西小國歡潛、大益,宛東姑師、扞鰛、蘇薤之屬,皆隨漢使獻見天子。天子大悅。 而漢使窮河源,河源出於窴,其山多玉石,採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雲。 是時上方數巡狩海上,乃悉從外國客,大都多人則過之,散財帛以賞賜,厚具以饒給之,以覽示漢富厚焉。於是大觳抵,出奇戲諸怪物,多聚觀者,行賞賜,酒池肉林,令外國客遍觀倉庫府藏之積,見漢之廣大,傾駭之。及加其眩者之工,而觳抵奇戲歲增變,甚盛益興,自此始。 西北外國使,更來更去。宛以西,皆自以遠,尚驕恣晏然,未可詘以禮羈縻而使也。自烏孫以西至安息,以近匈奴,匈奴困月氏也,匈奴使持單于一信,則國國傳送食,不敢留苦;及至漢使,非出幣帛不得食,不市畜不得騎用。所以然者,遠漢,而漢多財物,故必市乃得所欲,然以畏匈奴於漢使焉。宛左右以蒲陶爲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及天馬多,外國使來衆,則離宮別觀旁盡種蒲萄、苜蓿極望。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國雖頗異言,然大同俗,相知言。其人皆深眼,多須珣,善市賈,爭分銖。俗貴女子,女子所言而丈夫乃決正。其地皆無絲漆,不知鑄錢器。及漢使亡卒降,教鑄作他兵器。得漢黃白金,輒以爲器,不用爲幣。 而漢使者往既多,其少從率多進熟於天子,言曰:“宛有善馬在貳師城,匿不肯與漢使。”天子既好宛馬,聞之甘心,使壯士車令等持千金及金馬以請宛王貳師城善馬。宛國饒漢物,相與謀曰:“漢去我遠,而鹽水中數敗,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又且往往而絕邑,乏食者多。漢使數百人爲輩來,而常乏食,死者過半,是安能致大軍乎?無柰我何。且貳師馬,宛寶馬也。”遂不肯予漢使。漢使怒,妄言,椎金馬而去。宛貴人怒曰:“漢使至輕我!”遣漢使去,令其東邊鬱成遮攻殺漢使,取其財物。於是天子大怒。諸嘗使宛姚定漢等言宛兵弱,誠以漢兵不過三千人,強弩射之,即盡虜破宛矣。天子已嘗使浞野侯攻樓蘭,以七百騎先至,虜其王,以定漢等言爲然,而欲侯寵姬李氏,拜李廣利爲貳師將軍,發屬國六千騎,及郡國惡少年數萬人,以往伐宛。期至貳師城取善馬,故號“貳師將軍”。趙始成爲軍正,故浩侯王恢使導軍,而李哆爲校尉,制軍事。是歲太初元年也。而關東蝗大起,蜚西至敦煌。 貳師將軍軍既西過鹽水,當道小國恐,各堅城守,不肯給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數日則去。比至鬱成,士至者不過數千,皆飢罷。攻鬱成,鬱成大破之,所殺傷甚衆。貳師將軍與哆、始成等計:“至鬱成尚不能舉,況至其王都乎?”引兵而還。往來二歲。還至敦煌,士不過什一二。使使上書言:“道遠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戰,患飢。人少,不足以拔宛。原且罷兵,益發而復往。”天子聞之,大怒,而使使遮玉門,曰軍有敢入者輒斬之!貳師恐,因留敦煌。 其夏,漢亡浞野之兵二萬餘於匈奴。公卿及議者皆原罷擊宛軍,專力攻胡。天子已業誅宛,宛小國而不能下,則大夏之屬輕漢,而宛善馬絕不來,烏孫、侖頭易苦漢使矣,爲外國笑。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鄧光等,赦囚徒材官,益發惡少年及邊騎,歲餘而出敦煌者六萬人,負私從者不與。牛十萬,馬三萬餘匹,驢騾橐它以萬數。多齎糧,兵弩甚設,天下騷動,傳相奉伐宛,凡五十餘校尉。宛王城中無井,皆汲城外流水,於是乃遣水工徙其城下水空以空其城。益發戍甲卒十八萬,酒泉、張掖北,置居延、休屠以衛酒泉,而發天下七科適,及載Я給貳師。轉車人徒相連屬至敦煌。而拜習馬者二人爲執驅校尉,備破宛擇取其善馬雲。 於是貳師後復行,兵多,而所至小國莫不迎,出食給軍。至侖頭,侖頭不下,攻數日,屠之。自此而西,平行至宛城,漢兵到者三萬人。宛兵迎擊漢兵,漢兵射敗之,宛走入葆乘其城。貳師兵欲行攻鬱成,恐留行而令宛益生詐,乃先至宛,決其水源,移之,則宛固已憂困。圍其城,攻之四十餘日,其外城壞,虜宛貴人勇將煎靡。宛大恐,走入中城。宛貴人相與謀曰:“漢所爲攻宛,以王毋寡匿善馬而殺漢使。今殺王毋寡而出善馬,漢兵宜解;即不解,乃力戰而死,未晚也。”宛貴人皆以爲然,共殺其王毋寡,持其頭遣貴人使貳師,約曰:“漢毋攻我。我盡出善馬,恣所取,而給漢軍食。即不聽,我盡殺善馬,而康居之救且至。至,我居內,康居居外,與漢軍戰。漢軍熟計之,何從?”是時康居候視漢兵,漢兵尚盛,不敢進。貳師與趙始成、李哆等計:“聞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而其內食尚多。所爲來,誅首惡者毋寡。毋寡頭已至,如此而不許解兵,則堅守,而康居候漢罷而來救宛,破漢軍必矣。”軍吏皆以爲然,許宛之約。宛乃出其善馬,令漢自擇之,而多出食食給漢軍。漢軍取其善馬數十匹。中馬以下牡牝三千餘匹,而立宛貴人之故待遇漢使善者名昧蔡以爲宛王,與盟而罷兵。終不得入中城。乃罷而引歸。 初,貳師起敦煌西,以爲人多,道上國不能食,乃分爲數軍,從南北道。校尉王申生、故鴻臚壺充國等千餘人,別到鬱成。鬱成城守,不肯給食其軍。王申生去大軍二百里,而輕之,責鬱成。鬱成食不肯出,窺知申生軍日少,晨用三千人攻,戮殺申生等,軍破,數人脫亡,走貳師。貳師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往攻破鬱成。鬱成王亡走康居,桀追至康居。康居聞漢已破宛,乃出鬱成王予桀,桀令四騎士縛守詣大將軍。四人相謂曰:“鬱成王漢國所毒,今生將去,卒失大事。”欲殺,莫敢先擊。上邽騎士趙弟最少,拔劍擊之,斬鬱成王,齎頭。弟、桀等逐及大將軍。 初,貳師後行,天子使使告烏孫,大發兵併力擊宛。烏孫發二千騎往,持兩端,不肯前。貳師將軍之東,諸所過小國聞宛破,皆使其子弟從軍入獻,見天子,因以爲質焉。貳師之伐宛也,而軍正趙始成力戰,功最多;及上官桀敢深入,李哆爲謀計,軍入玉門者萬餘人,軍馬千餘匹。貳師後行,軍非乏食,戰死不能多,而將吏貪,多不愛士卒,侵牟之,以此物故衆。天子爲萬里而伐宛,不錄過,封廣利爲海西侯。又封身斬鬱成王者騎士趙弟爲新畤侯。軍正趙始成爲光祿大夫,上官桀爲少府,李哆爲上黨太守。軍官吏爲九卿者三人,諸侯相、郡守、二千石者百餘人,千石以下千餘人。奮行者官過其望,以適過行者皆絀其勞。士卒賜直四萬金。伐宛再反,凡四歲而得罷焉。 漢已伐宛,立昧蔡爲橡王而去#歲餘,宛貴人以爲昧蔡善諛,使我國遇俠,乃相與殺昧蔡,立毋寡昆弟曰蟬封爲宛王,而遣其子入質於漢。漢因使使賂賜以鎮撫之。 而漢發使十餘輩至宛西諸外國,求奇物,因風覽以伐宛之威德。而敦煌置酒泉都尉;西至鹽水,往往有亭。而侖頭有田卒數百人,因置使者護田積粟,以給使外國者。 太史公曰:禹本紀言“河出崑崙。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裏,日月所相避隱爲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今自張騫使大夏之後也,窮河源,惡睹本紀所謂崑崙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詩集
註解
暫無內容
簡介
《大宛列傳》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收錄於《史記》中。中國最早的邊疆和域外地理專篇。列傳所記亦以大宛爲中心,旁及周圍一些國家、部落,遠至今西亞南部、南亞一些地方,也涉及中國新疆和川、滇部分地區。敘述這些地區的地理和歷史情況,包括位置、距離、四鄰、農牧業、物產、人口、兵力與城邑等。言簡意賅,不僅敘述了開闢“絲綢之路”的艱苦歷程,並且反映出中國古代人民地理知識與視野的不斷擴大,是研究中國地理學史和中亞等地歷史地理的重要文獻。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大宛這地方是由張騫發現的。張騫是漢中人,漢武帝建元年間(前140--前145)當過郎官。這時,天子問投降的匈奴人,他們都說匈奴攻打併戰勝月氏王,用他的頭骨當飲酒的器皿。月氏逃跑了,因而常常怨恨匈奴,只是沒有朋友和他們一塊去打匈奴。這時漢朝正想攻打匈奴,聽到這些說法,因此想派使者去月氏聯絡。但是去月氏必須經過匈奴,於是就招募能夠出使的人。張騫以郎官身份應招,出使月氏,和堂邑氏人原來匈奴奴隸名叫甘父的一同從隴西出境,經過匈奴時,被匈奴抓到,又移送給單于。單于留住張騫,說:“月氏在我們北邊,漢朝怎能派使者前去呢?我們要想派使者去南越,漢朝能允許我們嗎?”扣留張騫十餘年,給他娶了妻子,生了孩子,但是張騫一直保持着漢朝使者的符節,沒有丟失。 張騫留居匈奴,匈奴對他的看護漸漸寬鬆,張騫因而得以同他的隨從逃向月氏,向西跑了幾十天,到達大宛。大宛聽說漢朝錢財豐富,本想與漢朝溝通,卻未成功。如今見到張騫,心中高興,便向張騫問道:“你想到哪兒去?”張騫說:“我爲漢朝出使月氏,卻被匈奴攔住去路。如今逃出匈奴,希望大王派人引導護送我們去月氏。若真能到達月氏,我們返回漢朝,漢朝贈送給大王的財物是用言語說不盡的。”大宛認爲張騫的話是真實的,就讓張騫出發,並給他派了嚮導和翻譯,到達康居。康居又把他轉送到大月氏。這時,大月氏的國王已經被匈奴殺死,又立了他的太子當國王。這位國王已把大夏征服,並在這裏居住下來。這地方土地肥美富饒,很少有敵人侵犯,心情安適快樂。自己又認爲離漢朝很遠,根本沒有向匈奴報仇的心意。張騫從月氏到了大夏,終究沒有得到月氏對聯漢擊匈奴的明確態度。 張騫在月氏住了一年多,回國而來,他沿着南山行進,想從羌人居住的地方回到長安,卻又被匈奴捉到了。他在匈奴住了一年多,單于死了,匈奴左谷蠡王攻擊太子,自立爲單于,國內大亂,張騫乘機與胡人妻子和堂邑父一起逃回漢朝。漢朝封張騫爲太中大夫,封堂邑父爲奉使君。 張騫爲人堅強有力量,心胸寬大,誠實可信,蠻夷之人都喜歡他。堂邑父是匈奴人,善於射箭,每當窮困危急之時,就射殺飛禽走獸當飯喫。最初,張騫出使時有一百多隨從,離開漢朝十三年,只有他和甘父兩個人回到漢朝。 張騫所到的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傳說這些國家的旁邊還有五、六個大國,他都一一向漢天子陳述了情況,說: 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漢朝正西面,離漢朝大約一萬里。當地的風俗是定居一處,耕種田地,種稻子和麥子。出產葡萄酒。有很多好馬,馬出汗帶血,它的祖先是天馬的兒子。那裏有城郭房屋,歸它管轄的大小城鎮有七十多座,民衆大約有幾十萬。大宛的兵器是弓和矛,人們騎馬射箭。它的北邊是康居,西邊是大月氏,西南是大夏,東北是烏孫,東邊是扜罙、于寘。于寘的西邊,河水都西流,注入西海。于寘東邊的河水都向東流,注入鹽澤。鹽澤的水在地下暗中流淌,它的南邊就是黃河的源頭,黃河水由此流出。那兒盛產玉石,黃河水流入中國。樓蘭和姑師的城鎮都有城郭,*近鹽澤。鹽澤離長安大約五千裏。匈奴的右邊正處在鹽澤以東,直到隴西長城,南邊與羌人居住區相接,阻隔了通往漢朝的道路。 烏孫在大宛東北大約二千里,是個百姓不定居一處的國家,人們隨着放牧的需要而遷移,和匈奴的風俗相同。拉弓打仗的兵卒有幾萬人,勇敢善戰。原先服從於匈奴,待到強盛後,就取回被束縛在匈奴的人質,不肯去朝拜匈奴。 康居在大宛西北大約二千里,是個百姓不定居一處的國家,與月氏的風俗大多相同。拉弓打仗的戰士有八九萬人,同大宛是鄰國。國家小,南邊被迫服侍月氏,東邊被迫服侍匈奴。 奄蔡在康居西北大約二千里,是個百姓不定居一處的國家,與康居的風俗大多相同。拉弓作戰的戰士有十多萬。它*近一個大的水澤,無邊無岸,大概就是北海吧。 大月氏在大宛西邊大約二三千里,處於嬀水之北。它南邊是大夏,西邊是安息,北邊是康居。是個百姓不定居一處的國家,人們隨着放牧的需要而遷移,同匈奴的風俗一樣。拉弓打仗的戰士也一二十萬。從前強大時,輕視匈奴,等到冒頓立爲單于,打敗月氏;到了匈奴老上單于時,殺死了月氏王,用月氏王的頭骨做飲酒器皿。開始時,月氏居住在敦煌、祁連之間,待到被匈奴打敗,大部分人就遠遠離開這裏,經過大宛,向西去攻打大夏,並把它打敗,令其臣服於月氏,於是建都在嬀水之北,作爲王庭。而其餘一小部分不能離開的月氏人,就保全了南山和羌人居住的地方,稱爲小月氏。 安息在大月氏西邊大約幾千裏的地方。它們的習俗是定居一處,耕種田地,種植稻子和麥子,出產葡萄酒。它的城鎮如同大宛一樣。它所管轄的大小城鎮有數百座,國土方圓數千裏,是最大的國家。*近嬀水,有集市,人們爲做生意,用車和船裝運貨物,有時運到附近的國家或者幾千裏以外的地方。他們用銀作錢幣,錢幣鑄稱象國王容貌的樣子,國王死去,就改換錢幣,這是因爲要模仿國王的面貌。他們在皮革上畫橫作爲文字。它西邊是條枝,北邊是奄蔡、黎軒。 條枝在安息西邊數千裏,*近西海。那裏天氣炎熱潮溼。人們耕種田地,種植稻子。那裏出產一種大鳥,它的蛋就象甕壇那樣大。人口衆多,有的地方往往有小君長,而安息役使管轄他們。把它當做外圍國家。條枝國的人善長魔術。安息的老年人傳說條枝國有弱水和西王母,卻不曾見過。 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里的嬀水南面。其地風俗是人們定居一處,有城鎮和房屋。與大宛的風俗相同。沒有大君長,往往是每個城鎮設置小君長。這個國家的軍隊軟弱,害怕打仗。人們善於做買賣。待到大月氏西遷時,打敗了大夏,統治了整個大夏。大夏的民衆很多,大約有一百多萬。它的都城叫藍市城。這裏有貿易市場。販賣各種物品。大夏東南有身毒國。 張騫說:“我在大夏時,看見過邛竹杖,蜀布,便問他們:‘從哪兒得到了這些東西?’大夏國的人說:‘我們的商人到身毒國買回來的。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大約幾千裏。那裏的風俗是人們定居一處,大致與大夏相同,但地勢卻低溼,天氣炎熱。它的人民騎着大象打仗。那裏臨近大水。’我估計,大夏離漢朝一萬二千里,處於漢朝西南。身毒國又處於大夏東南幾千裏,有蜀郡的產品,這就說明他離蜀郡不遠了。如今出使大夏,要是從羌人居住區經過,則地勢險要,羌人厭惡;要是稍微向北走,就會被匈奴俘獲。從蜀地前往,應是直道、又沒有侵擾者”。天子已經聽說大宛和大夏、安息等都是大國,出產很多奇特物品,人民定居一處,與漢朝人的生活頗相似,而他們的軍隊軟弱,很看重漢朝的財物。北邊有大月氏、康居這些國家,他們的軍隊強大,但可以用贈送禮物,給予好處的辦法,誘使他們來朝拜漢天子。而且若是真能得到他們,並用道義使其爲屬,那麼就可以擴大萬里國土,經過輾轉翻譯,招來不同風俗的人民,使漢朝天子的聲威和恩德傳遍四海內外。漢武帝心中高興,認爲張騫的話是對的,於是命令張騫從蜀郡、犍爲郡派遣祕密行動的使者,分四路同時出發:一路從駹出發,一路從冉起程,一路從徙出動,一路從邛僰啓行,都各自行走一二千里。結果北邊那一路被氐和笮所阻攔,南邊那一路被嶲和昆明所阻攔。昆明之類的國家沒有君長,善於搶劫偷盜,常殺死和搶掠漢朝使者,漢朝使者終究沒能通過。但是,聽說昆明西邊一千餘里的地方,有個人民都騎象的國家,名叫滇越,蜀郡偷運物品出境的商人中有的到過那裏,於是漢朝因爲要尋找前往大夏的道路而開始同滇國溝通。最初,漢朝想開通西南夷,浪費了很多錢財,道路也沒開通,就作罷了。待到張騫說可以由西南夷通往大夏,漢朝又重新從事開通西南夷的事情。 張騫以校尉的身份跟隨大將軍衛青去攻打匈奴,因爲他知道有水草的地方,所以軍隊能夠不睏乏,皇上就封張騫爲博望侯。這是漢武帝元朔六年(前193)的事。第二年,張騫當了衛尉,同李廣將軍一同從右北平出發去攻打匈奴。匈奴大兵包圍了李將軍,他的軍隊傷亡很多,而張騫因爲誤了約定的時間,被判爲死刑,花錢贖罪,成爲平民百姓。這一年,漢朝派遣驃騎將軍霍去病在西邊大敗匈奴的幾萬人,來到祁連山下。第二年,匈奴渾邪(yé,爺)王率領他的百姓投降了漢朝,從此金城、河西西邊及南山到鹽澤一帶,再也沒有匈奴人了。匈奴有時派偵察兵來這裏,而這種事情也很少發生。這以後整整二年,漢朝就把匈奴單于趕跑到大沙漠以北。 這以後,天子屢次向張騫詢問大夏等國的事情。這時張騫已經失去侯爵,於是就說:“我在匈奴時,聽說烏孫國王叫昆莫,昆莫的父親,是匈奴西邊一個小國的君王。匈奴攻打併殺了昆莫的父親,而昆莫出生後就被拋棄到曠野裏。鳥兒口銜着肉飛到他身上,喂他;狼跑來給他餵奶。單于感到奇怪,以爲他是神,就收留了他,讓他長大。等他成年後,就讓他領兵打仗,屢次立功,單于就把他父親的百姓給了他,命令他長期駐守在西域。昆莫收養他的百姓,攻打旁邊的小城鎮,逐漸有了幾萬名能拉弓打仗的兵士,熟悉攻伐戰爭的本領。單于死後,昆莫就率領他的民衆遠遠的遷移,保持獨立,不肯去朝拜匈奴。匈奴派遣突擊隊攻打昆莫,沒有取勝,認爲昆莫是神人而遠離了他,對他採取約束控制的辦法,而不對他發動重大攻擊。如今單于剛被漢朝打得很疲憊,而原來渾邪王控制的地方又沒人守衛。蠻夷的習俗是貪圖漢朝的財物,若真能在這時用豐厚的財物贈送烏孫,招引他再往東遷移,居住到原來渾邪王控制的地方,同漢朝結爲兄弟,根據情勢看,昆莫應該是能夠接受的,如果他接受了這個安排,那麼這就是砍斷了匈奴的右臂。聯合了烏孫之後,它西邊的大夏等國都可以招引來做爲外臣屬國”。漢武帝認爲張騫說得對,任命他爲中郎將,率領三百人,每人兩匹馬,牛羊幾萬只,攜帶錢財布帛,價值幾千萬;還配備了好多個持符節的副使,如果道路能打通,就派遣他們到旁邊的國家去。 張騫已經到了烏孫,烏孫王昆莫接見漢朝使者,如同對待匈奴單于的禮節一樣,張騫內心很羞愧,他知道蠻夷之人貪婪,就說:“天子贈送禮物,如果國王不拜謝,就把禮物退回來。”昆莫起身拜謝,接受了禮物,其他做法照舊。張騫向昆莫說明了他出使的旨意,說:“如果烏孫能向東遷移到渾邪王的舊地去,那麼漢朝將送一位諸侯的女兒嫁給昆莫做妻子。”這時烏孫國已經分裂,國王年老,又遠離漢朝,不知道它的大小,原先歸屬匈奴已經很久了,而且又離匈奴近,大臣們都怕匈奴,不想遷移,國王不能獨自決定。張騫因而沒能得到烏孫王的明確態度。昆莫有十多個兒子,其中有個兒子叫大祿,強悍,善長領兵,他率領一萬多騎兵居住在另外的地方。大祿的哥哥是太子,太子有個兒子叫岑娶,太子早就死了。他臨死時,對父親昆莫說:“一定要以岑娶做太子,不要讓別人代替他。”昆莫哀傷的答應了他,終於讓岑娶當了太子。大祿對自己沒能取代太子很憤怒,於是收羅他的兄弟們,率領他的軍隊造反了,蓄謀攻打岑娶和昆莫。昆莫年老了,常常害怕大祿殺害岑娶,就分給岑娶一萬多騎兵,居住到別的地方去。而昆莫自己還有一萬多騎兵用以自衛。這樣一來,烏孫國一分爲三,而大體上仍是歸屬於昆莫,因此昆莫也不敢獨自與張騫商定這件事。 張騫於是就分派副使分別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田、扜罙及旁邊的幾個國家。烏孫國派出嚮導和翻譯送張騫回國。張騫和烏孫國派出的使者共幾十人,帶來幾十匹馬,回報和答謝漢天子,順便讓他們窺視漢朝情況,瞭解漢朝的廣大。 張騫回到漢朝,被任命爲大行,官位排列在九卿之中。過了一年多,他就死了。 烏孫的使者已經看到漢朝人多而且財物豐厚,回去報告了國王,烏孫國就越發重視漢朝。過了一年多,張騫派出的溝通大夏等國的使者,多半都和所去國家的人一同回到漢朝。於是,西北各國從這時開始和漢朝有了交往。然而這種交往是張騫開創的,所以,以後前往西域各國的使者都稱博望侯,以此取信於外國,外國也因此而信任漢朝使者。 自從博望侯張騫死後,匈奴聽說漢朝和烏孫有了往來,很氣憤,想攻打烏孫。待到漢朝出使烏孫,而且從它南邊到達大宛、大月氏,使者接連不斷,烏孫才感到恐懼,派使者向漢朝獻馬,希望能娶漢朝諸侯女兒做妻子,同漢朝結爲兄弟。天子向羣臣徵求意見,羣臣都說:“一定要先讓他們送來聘禮,然後才能把諸侯女兒嫁過去。”最初,天子翻開《易經》占卜,書上寫道:“神馬當從西北來。”得到烏孫的良馬後,天子就命名那馬爲“天馬”。待到得了大宛的汗血馬,越發健壯,就改名烏孫馬爲“西極”,命名大宛馬爲“天馬”。這時漢朝開始修築令居以西的長城亭障,初設酒泉郡,以便溝通西北各國。於是加派使者抵達安息、奄蔡、黎軒、條枝、身毒國。而漢朝天子喜歡大宛的馬,因此出使大宛的使者絡繹不絕。那些出使外國的使者每批多者數百人,少者百餘人,每人所攜帶的東西大體和博望侯所帶的相同。此後出使之事習以爲常。所派人數就減少了。漢朝大致一年要派出的使者,多的時候十餘批,少的時候五、六批。遠的地方,使者八、九年才能回來,近的地方,幾年就可以返回來。 這時漢朝已經滅亡了南越,蜀地和西南夷諸國都震恐,請求漢朝爲他們設置官吏和入朝拜見漢天子。於是漢朝設置了益州、越嶲(xī,希)、牂(zāng,髒)柯、沈黎、汶山等郡,想使土地連成一片,再向前通往大夏。於是漢朝一年內就派遣使者柏始昌、呂越人等十餘批,從這些新設的郡出發,直到大夏,但又被昆明所阻攔,使者被殺,錢物被搶,最終也沒能到達大夏。於是漢朝調遣三輔的罪人,再加上巴、蜀的戰士幾萬人,派遣郭昌、衛廣兩位將軍去攻打昆明阻攔漢朝使者的人,殺死和俘獲了幾萬人就離開了。這以後漢朝派出使者,昆明又進行搶殺,最後還是未能溝通大夏。而北邊通過酒泉抵達大夏的路上,使者已經很多,外國人越發滿足了漢朝的布帛財物,對這些東西不再感到貴重。 自從博望侯因爲開闢了通往外國的道路而得到尊官和富貴,以後跟隨出使的官吏和士卒都爭着上書,陳述外國的珍奇之物、怪異之事和利害之情,要求充當使者。漢朝天子認爲外國非常遙遠,並非人人樂意前往,就接受他們的要求,賜予符節,招募官吏和百姓而不問他的出身,爲他們配備人員,派遣他們出使,以擴大溝通外國的道路。出使歸來的人不能不出現侵吞布帛財物的情況,以及背離天子之意的事情,天子認爲他們熟悉西域和使者的工作,常常深究他們的罪行,以此激怒他們,令其出錢贖罪,再次要求充任使者。這樣以來出使的事端層出不窮,而他們也就輕易犯法了。那些官吏士卒也常常反覆稱讚外國有的東西,說大話的人被授予符節當正使,浮誇小的人被任爲副使,所以那些胡說而又無德行的人爭相效法他們。那些出使者都是窮人的子弟,把官府送給西域各國的禮物佔爲己有,想用低價賣出,在外國獲取私利。外國也討厭漢朝使者人人說的話都有輕重不真實的成分,他們估計漢朝大軍離得遠,不能到達,因而斷絕他們的食物,使漢使者遭受困苦。漢朝使者生活睏乏,物資被斷絕,因而對西域各國產生了積怨,以至於相互攻擊。樓蘭、姑師是小國,正處於交通要道,因而他們攻擊漢朝使者王恢等尤其厲害。匈奴的突擊部隊也時時阻攔攻擊出使西域諸國的漢朝使者。使者爭相詳談外國的危害,雖然各國都有城鎮,但是軍隊軟弱,容易攻擊。於是天子因此派遣從驃侯趙破奴率領屬國騎兵及各郡士兵幾萬人,開赴匈河水,想攻打匈奴,匈奴人都離開了。第二年,攻打姑師,趙破奴和輕騎兵七百多人首先到達,俘虜了樓蘭王,於是攻陷姑師。乘着勝利的軍威圍困烏孫、大宛等國。回漢朝後,趙破奴受封爲浞野侯。王恢屢次出使,被樓蘭搞得很困苦,他把這事告訴天子,天子發兵,命令王恢輔佐趙破奴打敗敵人,因此封王恢爲浩侯。於是,漢朝從酒泉修築亭鄣,直修到玉門關。 烏孫王用一千匹馬聘娶漢朝姑娘,漢朝派遣皇族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嫁給烏孫王爲妻,烏孫王昆莫以她爲右夫人。匈奴也派遣公主嫁給昆莫,昆莫以她爲左夫人。昆莫說:“我老了。”就命令他孫子岑娶娶公主爲妻子。烏孫盛產馬,那些富有人家的馬竟多至四、五千匹。 最初,漢朝使者到達安息,安息王命令有關人率領二萬騎兵在東部國境上迎接。東部國境與王都相離數千裏。待走到王都要經過幾十座城鎮,百姓相連,人口甚多。漢朝使者歸來,安息派使者隨漢使來觀察漢朝的廣大,把大鳥蛋和黎軒善變魔術的人獻給漢朝。至於大宛西邊的小國歡(huā,歡)潛、大益,大宛東邊的姑師、扜罙、蘇薤(xiè,謝)等國,都隨漢朝使者來進獻貢品和拜見天子。天子非常高興。 漢朝使者極力探尋黃河的源頭,源頭出在於窴國,那裏的山上盛產玉石,使者們採回來,天子依據古代圖書加以考查,命名黃河發源的山叫崑崙山。 這時,天子正屢次到海邊之地視察,每次都讓外國客人跟隨其後,大凡人多的城鎮都要經過。並且散發錢財賞賜他們,準備豐厚的禮物多多供給他們,以此展示漢朝的富有。於是大規模地搞角抵活動,演出奇戲,展出許多怪物,引來許多人圍觀,天子便進行賞賜,聚酒成池,掛肉成林,讓外國客人遍觀各地倉庫中儲藏的物資,以表現漢朝的廣大,使他們傾倒驚駭。待增加那魔術的技巧後,角抵和奇戲每年都變化出新花樣,這些技藝的越發興盛,就從這時開始。 西域的外國使者,換來換去,往來不斷。但大宛以西諸國使者,都認爲遠離漢朝,還驕傲放縱,安逸自適,漢朝還不能以禮約束他們,使他們順從地聽侯吩咐。從烏孫以西直到安息諸國,因爲*近匈奴,匈奴使月氏處於困擾之中,所以匈奴使者拿着單于的一封信,則這些國家就輪流供給他們食物,不敢阻留使他們受苦。至於漢朝使者到達,不拿出布帛財物就不供給飲食,不買牲畜就得不到坐騎。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爲漢朝遙遠。而漢朝又有錢有物,所以一定要買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但也是由於他們畏懼匈奴使者甚於漢朝使者的緣故。大宛左右的國家都用蒲陶做酒,富有人家藏的酒多達一萬餘石,保存時間久的幾十年都不壞。當地風俗是特愛喝酒,馬喜歡喫苜蓿草。漢朝使者取回蒲陶、苜蓿的種子,於是天子開始在肥沃的土地上種植蒲陶、苜蓿。得到天馬多了,外國的使者來的多了,則漢朝的離宮別苑旁邊都種上蒲陶、苜蓿,一望無邊。從大宛以西到安息,各國雖然語言不同,但風俗大致相同,彼此可以相互瞭解。那裏的人都眼睛凹陷,鬍鬚很重,善於做買賣,連一分一銖都要爭執。當地風俗尊重女人,女子說話,丈夫就堅決照辦而不敢違背。那裏到處都沒有絲和漆,不懂得鑄錢和器物。等到漢朝使者的逃亡士卒投降了他們,就教他們鑄造兵器和器物。他們得到漢朝的黃金和白銀,就用來鑄造器皿,不用來做錢幣。 漢朝使者出使西域的漸漸多起來,那自少年時代就隨着出使的人,大多都把自己熟悉的情況向天子彙報,說:“大宛有好馬,在貳師城,他們把它藏匿起來,不肯給漢朝使者。”天子已經喜歡大宛的馬,聽到這消息,心裏甜滋滋的,就派遣壯士車令等拿着千金和金馬,去請求大宛王交換貳師城的好馬。大宛國已經有很多漢朝的東西,宛王與大臣相互商議說:“漢朝離我們遠,而經過鹽澤來我國屢有死亡、若從北邊來又有匈奴侵擾,從南邊來又缺少水草。而且往往沒有城鎮,飲食很缺乏。漢朝使者每批幾百人前來,而常常因爲缺乏食物,死的人超過一半,這種情況怎能派大軍前來呢?他們對我們無可奈何,況且貳師的馬是大宛的寶馬。”就不肯給漢朝使者。漢朝使者發怒,隨便揚言要砸碎金馬離去。大宛貴族官員發怒說:“漢朝使者太輕視我們!”就遣送漢朝使者離開,並命令東邊的鬱成國阻擊並殺死漢朝使者,搶去他們的財物。於是天子大怒,諸位曾出使大宛的人,如姚定漢等人說大宛兵弱,若真能率領不足三千漢朝大軍,用強弓勁弩射擊他們,就可以全部俘獲他們的軍隊,打敗大宛。因爲天子曾經派浞野侯攻打樓蘭,他率領七百騎兵搶先攻到樓蘭,俘虜樓蘭王,所以天子認爲姚定漢說的對,而且想使他的寵姬李夫人家得以封侯,所以天子就任命李夫人之兄李廣利爲貳師將軍,調發屬國的六千騎兵,以及各郡國的不規少年幾萬人,前去討伐大宛。目的是到貳師城取回良馬,所以號稱“貳師將軍”。趙始成當軍正,原來的浩侯王恢當軍隊的嚮導,李哆當校尉,掌握軍中的事情。這一年是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這時關東出現嚴重蝗災,蝗蟲飛到西邊的敦煌。 貳師將軍的軍隊已經過了西部的鹽澤,所路過的小國都害怕,各自堅守城堡,不肯供給漢軍食物。漢軍攻城又攻不下來。攻下城來才能得到飲食,攻不下來來,幾天內就得離開那裏。待到漢軍到達鬱成,戰士跟上來的不過數千人,都飢餓疲勞。他們攻打鬱成,鬱成大敗他們,漢軍被殺傷的人很多。貳師將軍與李哆、趙始成等商量,說:“到達鬱成尚且不能攻下來,何況到達其國王的都城呢?”於是就領兵退回,往來經過二年。他們退到敦煌時,所剩士兵不過十分之一二。他們派使者向天子報告說:“道路遙遠,經常缺乏食物,而且士卒不怕打仗,只憂慮捱餓。人少,不足以攻取大宛。希望暫時收兵。將來多派軍隊再前去討伐。”天子聽後,大怒,就派使者把他們阻止在玉門關,說軍隊中有敢進入玉門關的就殺頭。貳師將軍害怕,於是就留在敦煌。 太初二年(前103)夏天,漢朝在匈奴損失了浞野侯的軍隊二萬多人。公卿和議事的官員都希望停止打大宛的軍事行動,集中力量攻打匈奴。天子已經討伐大宛,宛是小國卻沒能攻下,那麼大夏等國就會輕視漢朝,而大宛的良馬也絕不會弄來,烏孫和輪臺就會輕易地給漢朝使者增添煩擾,被外國人嘲笑。於是就懲治了說討伐大宛尤爲不利的鄧光等,並赦免囚徒和勇敢的犯了罪的士卒,增派品行惡劣的少年和邊地騎兵,一年多的時間裏就有六萬士兵從敦煌出發,這還不包括那些自帶衣食隨軍參戰的人。這些士兵攜帶着十萬頭牛,三萬多匹馬,還有無數的驢、駱駝等物。他們還帶了很多糧,各種兵器都很齊備。當時全國騷動,相傳奉命征伐大宛的校尉共有五十餘人。宛王城中沒有水井,都要汲取城外流進城內的流水,漢朝軍隊就派遣水工改變城中的水道,使城內無水可用。漢朝還增派了十八萬甲兵,戍守在酒泉、張掖以北,並設置居延、休屠兩個縣以護衛酒泉。漢朝還調發全國七種犯罪之人,載運乾糧供應貳師將軍。轉運物資的人員絡繹不絕,直到敦煌。又任命兩位熟悉馬匹的人做執驅校尉,準備攻破大宛後選取它的良馬。 於是貳師將軍後來又一次出征,所率兵士很多,所到小國沒有不迎接的,都拿出食物供應漢朝軍隊。他們到達侖頭國,侖頭國不肯投降,攻打了幾天,血洗全國。由侖頭往西去,平安地到達王城,漢軍到達的有三萬人。宛軍迎擊漢軍,漢軍射箭打敗了宛軍,宛軍退入城中依*城牆守衛。貳師將軍的大兵要攻打鬱城,害怕滯留不進而讓大宛越發做出詭詐之事,就先攻大宛城,斷絕他的水源,改變水道,則大宛已深感憂愁困危。漢軍包圍大宛城,攻打四十多天,外城被攻壞,俘虜了大宛貴人中的勇將煎靡。大宛人非常恐懼,都跑進城中。大宛高級官員們相互商議說:“漢朝所以攻打大宛,是因爲大宛王毋寡藏匿良馬而又殺了漢朝使者的緣故。如今要是殺死宛王毋寡而且獻出良馬,漢朝軍隊大概會解圍而去,若是不解圍而去,再拼力戰鬥而死,也不晚。”大宛高官們都認爲此話正確,便共同殺死宛王毋寡,派遣貴人拿着毋寡的人頭去見貳師將軍,與他相約道:“漢軍不要進攻我們,我們把良馬全部交出,任憑你們挑選,並供應漢軍飲食。如果你們不接受我們的要求,我們就把良馬全殺死,而康居的援兵也將到來。如果他們的軍隊趕到了,我們的軍隊在城裏,康居的軍隊在城外,同漢兵作戰。希望漢軍仔細考慮,何去何從?”這時康居的偵察兵在窺視漢軍的情況,因爲漢軍還強大,不敢進攻。貳師將軍李廣利和趙始成、李哆等商議道:“聽說大宛城裏最近找來了漢人,這人熟悉打井技術,而且城中糧食還挺多。我們來這裏的目的就是要殺罪魁禍首毋寡。毋寡的人頭已到手,卻又不答應人家的解圍撤兵的要求,那麼他們就會堅決固守,而康居軍隊窺視漢軍疲憊時再來救助大宛,那時必定會打敗漢軍。”軍官們都認爲說得對,便答應了大宛的要求。大宛才獻出他們的良馬,讓漢軍自己選擇,而且拿出許多糧食供給漢軍。漢軍選取了他們的幾十匹良馬,以及中等以下的公馬與母馬三千多匹,又立了大宛貴人中從前對待漢使很好的名叫昧蔡的爲大宛王,同他們訂立盟約而撤兵。漢軍始終沒有進入大宛城內,就撤軍回到漢朝。 最初,貳師將軍從敦煌以西啓程,以爲人多,所經過的國家無力供給糧食,就把軍隊分成幾支,從南和北兩路前進。校尉王申生、原鴻臚壺充國等率領一千餘人,從另一條路到達鬱成。鬱成人堅持守城,不肯向漢軍供應糧食。王申生離開大軍二百里,認爲有所依仗而輕視鬱成,向鬱成求索糧食,鬱成不肯給,並窺視漢軍,知道王申生的軍隊逐日減少,就在某個早晨用三千人攻打王申生的軍隊,殺死了王申生等,軍隊被摧毀,只有幾個人逃脫,跑回貳師將軍那裏。貳師將軍命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前去攻打鬱成。鬱成王逃到康居,上官桀追到康居。康居聽說漢軍已攻下大宛,就把鬱成王獻給了上官桀,上官桀就命令四個騎兵捆縛鬱成王並押解到貳師將軍那裏。四個騎兵互相商議說:“鬱成王是漢朝所恨的人,如今若是活着送去,突然發生意外就是大事。”想殺他,又沒人敢先動手。上邽人騎士趙弟年齡最小,拔出寶劍砍去,殺了鬱成王,帶上他的人頭。趙弟和上官桀等追上了貳師將軍李廣利。 最初,貳師將軍後一次出兵,天子派使者告訴烏孫,要求他們多派兵與漢軍聯合攻打大宛。烏孫出動二千騎兵前往大宛,但卻採取騎牆態度,觀望不前。貳師將軍勝利東歸,所路過的各個小國,聽說大宛已被打敗,都派他們的子弟隨漢軍前往漢朝進貢,拜見天子,順便留在漢朝作人質。貳師將軍攻打大宛,軍正趙始成奮力戰鬥,功勞最大;上官桀勇敢地率兵深入,李哆能夠出謀劃策,使軍隊回到玉門關的有一萬多人,軍馬一千多匹。貳師將軍後一次出兵,軍隊並非缺乏食物,戰死者也不能算多,而他手下將吏們貪污,大多不愛士卒,侵奪糧餉,因此死人很多。天子因爲他們是遠行萬里討伐大宛,不記他們的過失,而封李廣利爲海西侯。又封親手殺鬱成王的騎士趙第爲新畤侯,軍正趙始成爲光祿大夫,上官桀爲少府,李哆爲上黨太守。軍官中被升爲九卿的有三人,升任諸侯國相、郡守、二千石一級官員的共有一百多人,升爲千石一級以下的官員有一千多人。自願參軍者所得到的軍職超過了他們的願望,因被罰罪而參軍的人都免罪而不計功勞。對士卒的賞賜價值四萬金。兩次討伐大宛,總共四年時間才得以結束軍事行動。 漢朝討伐大宛以後,立昧蔡爲大宛王之後就撤離了。過了一年多,大宛高級官員認爲昧蔡善於阿諛,使大宛遭到殺戮,於是他們相互謀劃殺了昧蔡,立毋寡的兄弟名叫蟬封的當了大宛國王,而派遣他的兒子到漢朝做人質。漢朝也派使者向大宛贈送禮物加以安撫。 後來漢朝派了十多批使者到大宛西邊的一些國家,去尋求奇異之物,順便曉諭和考察討伐大宛的威武和功德。敦煌和酒泉從此設置了都尉,一直到西邊的鹽水,路上往往設有亭鄣。而侖頭有屯田士卒幾百人,於是漢朝在那兒設置了使者,以保護田地,積聚糧食,供給出使外國的使者們。 太史公說:《禹本紀》說:“黃河發源於崑崙。崑崙高達二千五百餘里,是日月相互隱避和各自發出光明之處。崑崙之上有醴泉和瑤池。”現在從張騫出使大夏之後,最終找到了黃河的源頭,從哪兒能看到《禹本紀》所說的崑崙山呢?所以談論九州山川,《尚書》所說的是最接近實際情況的。至於《禹本紀》和《山海經》裏所記載的怪物,我不敢說。
評價
暫無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