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
註解
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處於長江中游荊江南岸,其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曙河:拂曉的銀河。 “虞巡”二句:《史記·五帝本紀》載“(虞舜)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爲零陵。軒樂:軒轅黃帝之樂。相傳黃帝作《雲門》、《大卷》、《咸池》之樂,乃張樂於洞庭,陰陽以之和,日月以之明。詎(jù):難道,豈。 君山:在今湖南嶽陽洞庭湖中,爲湖中衆小山之最有名者。昔秦始皇欲入湖觀衡山,遇風浪,至此山止泊,因號焉。
簡介
《洞庭湖》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五言律詩。此詩前兩聯寫洞庭波的浩蕩聲勢,第三聯寫關於洞庭湖的傳說,且對此隱隱表示懷疑以襯托洞庭波的險惡。最後一聯寫君山之下的狂風怒號、濁浪滔天“萬古多”,含蓄地表達了作者自己被貶謫後的隔世之感。全詩通篇以寫景的形式貫穿,但其中寓含的情感非常深沉,達到了景與情的和諧統一。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人生中見過的壯觀場面,除了大海的浪濤外,就是洞庭湖的波浪了。 西邊的太陽駕着洞庭湖的大浪就此沉沒,東邊卻又連接着拂曉的銀河。 傳說舜帝南巡到君山,黃帝張樂於洞庭湖,其遺址現今在哪呢。 只望見君山之下,狂風怒號、濁浪滔天,自古以來就一直存在。
評價
當代詩歌評論家李元洛《紅紫芳菲·詩詞經典導讀》:元稹有“駕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之語,許裳有“四顧疑天地,中流忽有山”之辭,但都無法“顛覆”前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