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
註解
潼關:據《元和郡縣誌》卷二:“潼關,在(華陰)縣東北三十九里,古桃林塞也。關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關。” 別鄉樹:指岑參在長安的居處。岑參在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後“出入二郡,蹉跎十秋”(《感舊賦》)。爲求仕奔波來往於長安、洛陽間。 津樓:指風陵津樓。風陵津,《元和郡縣誌》卷二解潼關:“上躋高隅,俯視洪流,盤紆峻極,實謂天險,河之北岸則風陵津。” 伯夷:商末士君子。武王伐紂,天下宗周,與叔齊隱於首陽山,義不食周粟,采薇而死(見於《史記·伯夷列傳》)。首陽山: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濟縣南。首陽山與華山爲黃河所隔。 關城:指潼關城牆。 洪河:指黃河。 巨靈:《述徵記》:“華山對河東首陽山,黃河流於二山之間,元本一山,巨靈所開。”(《藝文類聚》卷七)巨靈,指河神,此處指黃河。 流血:言自古以來此地征戰不休,鮮血染紅了黃河水。一作“流盡”。 潘生:指西晉文人潘岳。他曾西來長安,作《西征賦》。 曹公:即三國曹操,曹操曾西征韓遂、馬超,過關斬將,立下赫赫戰功。《西征賦》稱:“魏武赫以霆震,奉義辭以伐叛,彼雖衆其焉用,故制勝於廟算。”
簡介
《東歸晚次潼關懷古》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此詩寫作者登高遠望,目睹萬年奔流的黃河,寄懷于思古之幽情,感嘆自己茫然無着的仕途。全詩語言平易淺近,脫口而出,有自然天成的渾圓美,表現出一種悲涼的、沉重的氣氛和效果。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暮春時滿眼是異鄉的草木,晚景中看到那渡津的關樓。伯夷曾住過的首陽山,想去瞻仰卻沒有過河的輕舟,於是登山了潼關城頭眺望,俯瞰着黃河滔滔奔流。自從巨靈把大山分開,這裏流盡了萬載千秋。行行潘生於此作名賦,赫赫曹公於此顯奇謀。大河上經歷了多少往事,如今只見一片淒涼籠罩着空空的河洲。
評價
謝楚發《高適岑參詩選譯》:作者眼下見到的是千秋萬載流不盡的滔滔黃河,心中想到的是曾經活動在這裏的歷史人物和發生在這裏的著名事件,雖然沒有作太多的聯繫和發揮,但仍表現出一種悲涼的、沉重的氣氛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