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
註解
越中:指會稽,春秋時代越國曾建都於此。故址在今浙江省紹興市。 勾(gōu)踐破吳: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爭霸。越王勾踐於公元前494年,被吳王夫差打敗,回到國內,臥薪嚐膽,誓報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吳國滅了。 戰士:一作“義士”。 還家:一作“還鄉”。 錦衣:華麗的衣服。《史記·項羽本紀》:“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後來演化成“衣錦還鄉”一語。 春殿:宮殿。 鷓鴣:鳥名。形似母雞,頭如鶉,胸有白圓點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紋。叫聲淒厲,音如“行不得也哥哥”。
簡介
這首懷古詩的首句點明題意,說明所懷古蹟的具體內容;二、三兩句分寫戰士還家、越王勾踐還宮的情況;結句突然一轉,說過去曾經存在過的一切如今所剩下的只是幾隻鷓鴣在飛。全詩通過昔時的繁盛和眼前的淒涼的對比,表現人事變化和盛衰無常的主題。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凱旋,六千義士都衣錦封官。 當初滿殿的宮女如花似玉,而今這裏只有鷓鴣飛落在這敗壁殘垣上。
評價
《優古堂詩話》:唐·竇鞏有《南遊感興》詩:“傷心欲問當時事,惟見江流去不回。日暮東風春草綠,鷓鴣飛上越王臺。”蓋用李太白《覽古》詩意也。 《唐詩絕句類選》:弔古諸作,大得風人之體。……《越中覽古》詩,前三句賦昔日之豪華,末一句詠今之淒涼。大抵唐人弔古之作,多以今昔盛衰構意,而縱橫變化,存乎體裁。 《唐詩廣選》:今世反成懷古等題一套子矣(末句下)。 《唐詩訓解》:敖子發曰:此與韓退之《遊曲江寄白舍人》、元微之《劉阮天台》三詩,皆以落句轉合,有抑揚,有開合。此格,唐詩中亦不多得。 《唐音審體》:三句直下,句轉出,此格奇甚。 《古唐詩合解》:此“只今惟有”四字用在合句,各盡其妙。 《唐詩別裁》:三句說盛,一句說衰,其格獨創。 《唐宋詩醇》:前《蘇臺覽古》,通首言其蕭索,而末一語兜轉其盛;此首從盛時說起,而末句轉人荒涼,此立格之異也。 《唐詩箋註》:《蘇臺覽古》……是由今溯古也。此首從越王破吳說起。雄圖伯業,奕奕聲光,追出“鷓鴣”一句結局,是弔古傷今也。體局各異。古人煉局之法,於此可見。 《詩法易簡錄》:前三句極寫其盛,末一句始用轉筆以寫其衰,格法奇矯。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極力振宕一句,感嘆懷古,轉有餘味。 《詩式》:首句冒,二句承,三句轉,均言越王之豪王。而三句美女如花,且滿春殿。後則寂無所見,惟有鷓鴣飛而已,所謂開與合相關也。而此首“只今惟有”四字,與前首用法大異。前用之於開,而此用之幹合也。(品)悲壯。 《論文雜言》:杜公“蓬萊宮闕對南山”,六句開,兩句合;太白“越王句踐破吳歸”,三句開,一句合,皆律絕中創調。 《詩境淺說續編》:詠句踐平吳事,振筆疾書,其異於平鋪直敘者,以真有古茂之致;且末句以“惟有”二字,力綰全篇,詩格尤高。前三句言平吳歸後,越王固粉黛三千,宮花春滿;戰士亦功成解甲,晝錦榮歸。曾幾何時,而霸業煙消,所餘者惟三兩鷓鴣,飛鳴原野,與夕陽相映耳。 《李太白詩醇》:潘稼堂曰:上三句何等喧熱,下一句何等悲感,但用“只今”二字一轉,真有繪雲漢而暖、繪北風而寒之事。 《唐人絕句精華》:兩詩(指本詩與《蘇臺覽佔》)皆弔古之作。前首從今月說到古宮人,後首從古宮人說到今鷓鴣,皆以見今昔盛衰不同,令人覽之而生感慨、而榮華無常之戒即寓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