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登高丘而望遠

登高丘,望遠海。
六鰲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銀臺金闕如夢中,秦皇漢武空相待。
精衛費木石,黿鼉無所憑。
君不見驪山茂陵盡灰滅,牧羊之子來攀登。
盜賊劫寶玉,精靈竟何能?
窮兵黷武今如此,鼎湖飛龍安可乘? 
                

詩集

註解

登高丘而望遠:古辭無聞,可能是李白自創新辭。《樂府詩集》卷二十七列於《相和歌辭》。王琦注云:「此題舊無傳聞。郭茂倩《樂府詩集》編是詩於相和曲中魏文帝‘登山而遠望’一篇之後,疑太白擬此也,然文意卻不順。」
「六鰲骨已霜,三山流安在」句:六鰲三山的故事在《列子·湯問》中,是夏革講給湯聽的。革曰「渤海之東,不知幾千億萬裏,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聖毒之,訴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極,失羣聖之居,乃命禺強使巨鰲十五而戴之,迭爲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及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於是岱輿、員嶠二山流於北極,沉於大海,仙聖播遷者巨億計。」
扶桑:傳說中的神木,長在日出的地方。
「銀臺金闕如夢中,秦皇漢武空相待」句:《史記·封禪書》:(齊)威、(齊)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至者,仙人及不死之藥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爲宮闕。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去雲。及至秦始皇並天下,至海上,則方士言之不可勝數。始皇以爲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齎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風爲解,曰未能至望見之焉。」《封禪書》又記:「今天子(漢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遣方士入海中求蓬萊安期生之屬。」
「精衛」句:謂「精衛填海」的故事不真實。《山海經·北山經》:發鳩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於東海溺而不反,故爲精衛。常銜西山之木以堙於東海。
「黿鼉無所憑」句:言三神山既不存在,黿鼉一類的神物也就無處寄身。仍言神物爲虛幻。
「君不見驪山茂陵盡灰滅,牧羊之子來攀登」句:謂求神仙、尋找不死藥的秦皇、漢武仍不免一死,至今其人已化爲塵土,陵寢荒廢。秦始皇死葬驪山,漢武帝死葬茂陵。《漢書·楚元王傳》:秦始皇帝葬於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其高五十餘丈,週迴五里有餘。石槨爲遊館,人膏爲燈燭,水銀爲江海,黃金爲鳧雁。珍寶之臧,機械之變,棺槨之麗,宮館之盛,不可勝原。又多殺宮人,生埋工匠,計以萬數。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項羽燔其宮室營宇,往者鹹見發掘。其後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其羊,失火燒其臧槨。
「盜賊劫寶玉」句:盜賊是作者沿用統治者對農民起義軍的稱呼。據《晉書·索靖傳》記載,赤眉起義軍曾取走漢武帝陵園中的一部分金銀財寶。
精靈:指秦始皇、漢武帝的神靈。
窮兵黷武:好戰不止。
鼎湖飛龍:據《史記·封禪書》記載,齊人公孫卿欺騙漢武帝說:「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古之黃帝與神通,且戰且學仙,鑄鼎於荊山,有龍下迎。武帝對此深信不疑,且言:「嗟乎!吾誠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躧耳。」

簡介

暫無內容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登上高丘,向大海遙望。
那傳說中的東海六鰲,已早成了如霜的白骨,那海上的三神山如今已漂流到哪裏去了?
那東海中的神木扶桑可能早已摧折了吧,那裏可是日所出的地方。
神話中的銀臺金甄,只有在夢中才會出現,秦始皇和漢武帝想成仙的願望,只能是一場空夢啊。
精衛填海只能是空費木石,黿鼉架海爲梁的傳說也沒有什麼證據。
君不見驪山陵中的秦始皇和茂陵中的漢武帝都已早成土灰了嗎?他門的陵墓任憑牧羊的孩子攀來登去,無人來管。
眼看着墓中的金珠寶玉已被盜賊劫奪一空,他們的精靈究竟有何能耐?
像這樣的窮乓頰武、不管百姓死活的帝王,今天早該有如此之下場,他們怎可能會像黃帝那樣在鼎湖乘龍飛仙呢?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