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
註解
戰城南:樂府古題。《樂府詩集》中列入《鼓吹曲辭》中,是“漢鐃歌十八曲”之一。 桑乾源:即桑乾河,爲今永定河之上游。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源出山西管滓山。唐時此地常與奚、契丹發生戰事。 蔥河道:蔥河即蔥嶺河。今有南北兩河。南名葉爾羌河,北名喀什噶爾河。俱在新疆西南部。發源於帕米爾高原,爲塔里木河支流。 洗兵:指戰鬥結束後,洗兵器。 條支:漢西域古國名。在今伊拉克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之間。此泛指西域。 天山:一名白山。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鐵,匈奴謂之天山。過之皆下馬拜。在今新疆境內北部。 “匈奴以殺戮爲耕作”句:此句謂匈奴以殺掠爲其職業。 秦家築城:指秦始皇築長城以防匈奴。 避:一作“備”。 漢家烽火:《後漢書·光武帝紀》:“驃騎大將軍杜茂將衆郡施刑屯北邊,築亭候,修烽燧。”李賢注:“邊方告警,作高土臺,臺上作桔槔,桔槔頭上有籠。中置薪草,有寇即舉火燃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積薪,寇至即燔之以望其煙,曰燧。晝則燔燧,夜乃舉烽。” 上掛枯樹枝:一作“銜飛上枯枝”。 空爾爲:即一無所獲。
簡介
《戰城南》是唐代詩人李白借樂府古題創作的旨在抨擊封建統治者窮兵黷武的一首古體詩。全詩分三段:開頭八句爲第一段,先從征伐的頻繁和廣遠方面落筆;中間六句是第二段,進一步從歷史方面着墨;最後六句爲第三段,集中從戰爭的殘酷性上揭露不義戰爭的罪惡。此詩不拘泥於古辭,從思想內容到藝術形式都表現出很大的創造性:內容上更豐富,使戰爭性質一目瞭然;藝術上則由質樸無華變爲逸宕流美,更加凝鍊精工,更富有歌行奔放的氣勢,顯示出李白詩歌的獨特風格。
佳句
- 烽火燃不息,徵戰無已時!
翻譯
去年在桑乾源打仗,今年又在蔥河道打仗。 曾經洗過兵器,在天山的雪中也曾放過戰馬。 這些年不斷地萬里奔馳南征北戰,使我三軍將士皆老於疆場。 匈奴以殺戮爲職業就像我們種莊稼一樣,在他們領域的曠野裏自古以來就只能見到白骨和黃沙。 秦朝的築城備胡之處,漢朝依然有烽火在燃燒。 從古至今,邊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戰沒完沒了。 戰士在野戰的格鬥中而死,敗馬在疆場上向天低徊悲鳴。 烏鴉叼着死人的腸子,飛到枯樹枝上啄食。 士卒的鮮血塗紅了野草,將軍們在戰爭中也是空無所獲。 要知道兵者是兇器啊,聖人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用它的。
評價
元代蕭士贇《分類補註李太白詩》:開元、天寶中,上好邊功,征伐無時,此詩蓋以諷也。 清代沈德潛《古詩源》:太白雲:“野戰格鬥死,敗馬嘶鳴向天悲,自是唐人語。”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古詞雲:“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又云:“願爲忠臣安可得!”白詩亦本其意,而語尤慘痛,意更切至,所以刺黷武而戒窮兵者深矣。 清代方東樹《昭昧詹言》:結二語虛議作收,陳琳、鮑照不逮其恣。 清代陳沆《詩比興箋》:陳古刺今,此樂府之至顯者。 清代張玉榖《古詩賞析》:此傷用人不當,使太平良佐徒死於戰之詩。舊解支離,都無是處。首三,敘戰死不葬事直起。“爲我”四句,頂第三句中寫野死之慘,作烏語痛極奇極。“水聲”四句,插敘戰場苦景,寬以養局,而“戰鬥死”補出效命之勇,“徘徊鳴”又引下惋惜意。以上俱屬鋪敘題面。“梁築室”以下,皆致己惋惜之意。“梁築”三句,惜用時之君不明也。“禾黍”句,惜死後之君無倚也。兩層比喻,正反遞落,良巨可思,意已隱隱起。“願爲”句,復就死者欲忠不得,推原其心,恰好以忠臣跌出良臣。“思子”二句,點明良臣,深致景慕。末二,收轉用違其才,以致敗之,兜應篇首,截然竟住。五層意思都在空處折旋,且多以比喻出之,古詩豈易讀哉! 現代沈文凡《漢魏六朝詩三百首譯析》:雄渾質樸,儲蓄深沉,構思奇特,情景交融。